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背景:保留髋关节手术是目前治疗年轻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但保髋手术种类较多且各类术式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难以避免的失败率,部分患者在接受了保髋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而在后续治疗中不得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文章就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各类保髋手术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方法:以“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髓芯减压、骨移植、截骨、钽棒植入、髋关节表面置换”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Hip-preservation surgery,Core decompression,Bone grafting,Osteotomy,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以及Embase数据库。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5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目前临床应用的保髋术式主要包括髓芯减压、非血管化植骨、带血运的植骨及截骨和钽棒植入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ONFH)的治疗目前仍是充满挑战性的科学难题。早期ONFH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防止股骨头塌陷。以髓芯减压为基础的保髋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早期ONFH较为有效的治疗策略。过去几十年,大多数的研究提示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令人鼓舞,但是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基于髓芯减压的保髋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从单孔髓芯减压术(CD)、多孔髓芯减压术(MD)、髓芯减压+非血管化的骨移植(CD+NVBG)、髓芯减压+血管化的骨移植(CD+VBG)、髓芯减压+多孔钽棒(CD+TI)、髓芯减压+人工骨(CD+SBS)、髓芯减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BMSC)和髓芯减压+富血小板血浆(CD+PRP)方面分析当前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基于髓芯减压的保髋治疗策略进行展望,希望能为ONFH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造成青壮年髋关节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的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应用和酒精的过多摄入,根据坏死分期和患髋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此疾病尚无令人满意的完全性治疗手段,延迟或避免关节置换成为主流研究方向。 保留髋关节手术:为延迟或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一类治疗方法。保髋术式类型较多,针对不同坏死类型可选择不同术式,且各有利弊。现多将多种术式联合应用,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疗效。随着生物制剂和细胞疗法的不断发展,保髋手术与其结合正成为新的趋势。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保留髋关节治疗方法众多,临床治疗中多以各类坏死分期作为术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以往的相关文献对各类术式有效性的分析较多,但对于失败原因或风险评估介绍较少。 目的:探讨除了坏死分期之外,对于术式本身是否有其他内、外源因素也同时影响了保髋成功率。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10至2019年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core decompression,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ing,vascularized free bone grafting,porous tantalum rod implantation,osteotomy,biological agents,cytotherapy,保留髋关节手术,保髋术,髓芯减压术,不带血管的骨移植术,带血管的骨移植术,多孔钽棒置入术,截骨术,生物制剂,细胞疗法”。共检索到214篇文献,查阅全文,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与结论:①各保髋术式均有利弊,须评估利弊风险;②髓芯减压虽操作简单,却不宜单独使用;非血管化骨移植在死骨清理时应适当保留外侧柱,以应对力学减弱;带血管的骨移植转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失血较多、骨折风险较高;钽棒置入易造成应力集中,临床应用较少;③截骨术作为一种创伤较大的保髋手术除了考虑坏死分期外,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坏死范围等均应做详细术前规划;④无论哪种术式,都应长远考虑转为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风险;⑤各术式联合应用,结合生物制剂或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ORCID: 0000-0001-6117-6147(顾长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血清岩藻糖苷酶对股骨头坏死保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骨伤科行保髋手术的210例患者(共311髋)进行股骨头坏死相关血清学指标分析,包括血清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移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5~7 d测定以上各指标,此后对各患者进行为期1.5~8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组,组间对比各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血清岩藻糖苷酶水平较之术前显著下降[(13.257±5.29)U/L vs(19.796±6.30)U/L](P<0.01),且保髋成功患者较保髋失败患者下降程度更加明显[(11.361±4.29)U/L vs(14.216±4.77)U/L](P<0.05);[Δ(9.164±4.31)U/L vs Δ(5.895±3.98)U/L ](P<0.01)。术后γ谷氨酰转移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坏死行保髋手术患者术后血清岩藻糖苷酶水平显著下降,且下降后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评价保髋治疗的疗效标准较多,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保髋治疗的疗效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目的:通过回顾及分析现有的用于保髋治疗疗效的各种评价标准,试图研制一款特异性的用于评价保髋治疗疗效的生存质量量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0-08),以“Osteonecrosis Femoral Head、quality of life”或“Osteonecrosis Femoral Head、curative effect”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01/2009-12),以“股骨头坏死、疗效”或“股骨头坏死、生存质量”为检索词。选择与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疗效或生存质量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根据纳入标准共3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现有的评价保髋治疗的疗效标准过分的侧重髋关节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等方面,局限于髋关节或下肢的局部改变情况,对患者整体的生存质量反应不够,而以SF-36为代表的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标准却缺乏一定的特异性,都未能更全面更具特异性的用于评价保髋治疗的疗效。因此,研制一款特异性的用于评价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疗效的生存质量量表成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评价保髋治疗的疗效标准较多,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保髋治疗的疗效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目的:参考WHO生存质量量表发展模式及医药领域量表研制与应用指南,试图研制一款特异性的用于评价保髋治疗疗效的生存质量量表。 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和小组讨论,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参照一般量表制定的程序化方式,制定理论模型,通过患者访谈形成条目池,优化条目并初步筛选后形成预调查表。用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借助专家重要性评分、因子分析、离散趋势法、逐步回归、判别分析和Cronbach’s α系数等统计学方法筛选条目,形成终选量表。 结果与结论:终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健康意识4个领域,分疼痛、跛行、关节功能、积极因素、消极因素、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健康的自我评价、对疾病的了解9个方面,外加一条独立条目,共32个条目。终选量表一旦完成其科学性考核,将是一款适用于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疗效评价的特异性量表,将对接受保髋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股骨头会塌陷,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程来制定,早中期患者多可通过保髋手术预防或延缓病情进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髋手术主要有各种方式的髓芯减压术、截骨术以及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等,本文就保髋手术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为自体血离心后分离所得的较高浓度血小板血浆,内含多种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等。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股骨头坏死的骨形成和微血管形成的作用,是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保髋治疗:保髋是股骨头坏死以保全患者自身股骨头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保髋和手术保髋。非手术保髋主要包括保护性负重、药物治疗、中医特色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保髋包括髋关节镜、外科脱位、髋臼周围截骨以及打压植骨支撑、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等。 背景: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可改变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凝血功能。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疗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保髋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估术后发生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清除股骨头内死骨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支撑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5例,按术中是否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分为2组,其中富血小板血浆组42例(42髋),对照组33例(35髋)不使用富血小板血浆,2组其余治疗方法一致。连续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4项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均连续随访3个月;②2组患者纤维蛋白酶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但富血小板血浆组患者术后1周内纤维蛋白酶原、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提升52.5%及47.0%,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可能导致术后高凝状态,血管栓塞风险可能较大;③2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在数值上有明显差异,但无明显临床意义;④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对患者体内血小板水平基本无影响,对C-反应蛋白的变化亦无明显影响。 ORCID: 0000-0003-3043-7775(罗智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下降是引起股骨头塌陷的主要原因,而囊性变的产生影响了髋关节正常的力学传导途径,但目前很少有文献对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索。目的:结合热力图模型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结果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分布规律及病理特点。方法:以2021年6-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被诊断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30例(30髋)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轮廓线,将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股骨头模型上,对轮廓线进行热图呈现;统计股骨头坏死位置与坏死面积,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头标本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1)通过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热力图及结合股骨头病理结果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好发于股骨头中外侧柱,相较于内侧柱囊性变的面积而言,外侧柱囊性变面积最大,且随着囊性变发生位置的内移,其面积也会随着减小;(2)并且囊性变周围散在分布微小骨折线,它可能是影响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和头内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锆铌合金股骨头在中青年全髋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锆铌合金股骨头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22例(22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根据X线片对股骨假体周围Gruen分区及髋臼假体周围各Delee分区的骨质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随访25~63个月,平均(38.3±5.3)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11~67分,平均(41.5±9.5)分。末次随访:83~99分;平均(93.8±5.7)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36,P0.01)。术前WOMAC评分:58~91分,平均(75.3±6.8)分。末次随访:1~12分;平均(9.5±5.7)分。WOMA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63,P0.01)。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大腿疼痛、假体脱位、假体破碎、异响、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论将锆铌合金股骨头应用在中青年全髋置换术,短期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减少假体松动及周围骨吸收,但对于脱位风险较高及术中复位困难的患者应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AMIS)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17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89髋)采用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DAMIS组),男41例、女48例,年龄61~78(6...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Lesion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LFCN) represents the main complication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approach dissection to the hip joint. The aim of this anatomical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t presentation features of the LFCN at the thigh and particularly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location of damage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hip replacement. Methods  The LFCN was dissected bilaterally at the thigh under the inguinal ligament in 17 formalin-preserved cadavers. Branching patterns of the nerve were recorded and distances from the LFCN to the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ASIS) and the anterior margin of the tensor fascia lata (TFL) were measured to clarify skin incision positioning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hip replacement. Results  The LFCN divided proximal to the inguinal ligament in 13 cases and distal to it in 21 cases. In the distal group the mean distance from the ASIS to the nerve division was 34.5 mm (10–72 mm). The gluteal branch crossed the anterior margin of the TFL 44.5 mm (24–92 mm) distally to the ASIS. In 18 cases the femoral branch did not cross the TFL and was located in the intermuscular space between TFL and sartorius. In the remaining 16 cases, this branch crossed the anterior margin of the TFL 46 mm (27–92 mm) distally to the ASIS.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approach along the anterior border of the TFL, the LFCN was found to be potentially at risk between 27 and 92 mm below the ASIS. We used those informations to describe a map of “danger zones” for the LFCN or its two main branche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numerous anatomical variations of the LFCN at the thigh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erforming anterior approach to the hip joint.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injury during surgery should be considered especially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ch as section of the gluteal or the femoral branch where it crosses the anterior margin of the TFL or stretching of the femoral branch due to retractors positioned into the intermuscular space between sartorius and TFL. According to the map of “danger zones” reported, the author policy consists of positioning the skin incision as lateral and distal to the ASIS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芯减压术后二次减压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只接受股骨头髓芯减压、死骨刮除、人工骨打压植入术治疗的30例(50髋)ONFH患者,设为单次减压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接受单次髓芯减压术术后半年同意行二次减压治疗的30例(42髋)ONFH患者,设为二次减压组。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所有ONFH均为Ⅰ期、Ⅱ期。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改善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临床疼痛测定,通过影像学(X线、CT、磁共振成像)评定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60例(92髋)ONFH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84个月。术后25个月时,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二次减压组髋关节Harris评分[(91.21±3.32)分]显著高于单次减压组[(81.60±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92,P<0.05)。两组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二次减压组VAS评分[(2.20±0.71)分]显著低于单次减压组[(3.27±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P=0.001)。单次减压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髋,良36髋,尚可5髋,优良率为76.0%,股骨头保存率为86.0%;二次减压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35髋,良5髋,尚可2髋,优良率为95.2%,股骨头保存率为100.0%。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8,P=0.011),两组股骨头保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P=0.033)。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优的37髋的股骨头外形修复均完整;评分为良的41髋中有6髋外形不圆,但股骨头内未出现骨折,剩余基本维持球形;评分为差的7髋出现软骨下骨折、关节间隙狭窄,其中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论髓芯减压术后二次减压术可再次诱发股骨头内创伤修复过程,进一步改善患髋功能、减轻髋关节疼痛,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个骨科常见病,也是最难治愈的骨科疾病,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根本治愈的方法。ONFH的早期治疗,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众多,如ONFH发生的时间、ONFH的范围、是否已经塌陷以及塌陷程度、治疗ONFH的方法及术者所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等,都会影响ONFH的治疗效果。目前,针对ONFH早期的治疗,尚未达成统一的治疗原则或共识,医师往往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确定其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方法可能会减轻症状,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能够治愈ONFH。ONFH保头手术方法很多,如股骨头髓心减压(单孔、多孔)、股骨头髓心减压加骨移植材料填充和(或)结构性骨支撑、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带血管的髂骨骨瓣移植、粗隆间旋转截骨或内外翻截骨、ONFH的血管融通术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效,但各家报道的临床效果不一,因而也没有取得业内的共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研究和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治疗早期ONFH的现状作一综述,阐述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尚存的问题,以引起对早期ONFH的治疗方法的重新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接受髓心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多孔钽棒植入术(简称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失效是否会影响后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收治的非创伤性ONFH患者38例40髋。所有患髋均行多孔钽棒植入术。在透视下先行股骨头内髓内减压,清除部分死骨并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最后旋入1枚多孔钽棒。多孔钽棒植入术失效后行THA的患者设为二次手术组(n=12),二次手术组行THA时,行股骨颈截骨同时截断植入钽棒,同时取出近端残端。按照1例二次手术组患者匹配4~6例性别、年龄相近(±15岁)原则纳入非创伤性ONFH[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 Ⅳ期]既往无保髋手术史、初次行THA的患者57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初次THA。分析及比较总体患者、不同ARCO期、不同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型ONFH患者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24、60、96个月的保髋率。评估总体患者、不同ARCO期、不同JIC型ONFH患者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24、60、9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同时比较二次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60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收集所有患者患髋的正位、蛙位X线片,以及MRI和CT扫描数据,采用改良的Nish Ⅱ方法评估髋关节塌陷的进展并计算末次随访影像学进展率;比较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进展的不同ARCO期、不同JIC型ONFH患者的保髋率。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与χ2检验。 结果接受多孔钽棒植入术后平均随访(117.1±4.1)个月。术后24、60、96个月的保髋率分别为92.5%(37/40)、82.5%(33/40)、75%(30/40)。术后24、60个月,ARCO Ⅱ期患者与ARCO Ⅲ期患者保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1.396,P=1.000、0.457);术后96个月,ARCO Ⅱ期患者保髋率[89.6%(23/27)]比ARCO Ⅲ期患者[53.8%(7/1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42)。术后24、60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保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0.145,P=0.839、0.703);术后96个月,JIC C1型患者保髋率[83.3%(25/30)]比JIC C2型患者[50.0%(5/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前,ONFH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为59 (55,61)分,术后24、60、9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72(61,80)、89(82,91)、94(91,9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7,P<0.05)。术前,术后60、96个月,ARCO Ⅱ期患者与ARCO Ⅲ期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3.5、180.0、101.0,P=0.114、0.994、0.871);术后24个月,ARCO Ⅱ期与ARCO Ⅲ期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0,P=0.043)。术前,术后96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4.0、90.0,P=0.279、0.355);术后24、60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5、93.0,P=0.042、0.038)。末次随访总体影像学进展率为55.0%(22/40)。ARCO Ⅱ期患者影像学进展率为48.1%(13/27),与ARCO Ⅲ期患者[69.2%(9/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5,P=0.391);JIC C1型患者影像学进展率为46.7% (14/30),与JIC C2型患者[80%(8/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86)。影像学进展的ARCO Ⅲ期患者保髋率[11.1%(1/9)]与影像学进展的ARCO Ⅱ期患者保髋率[76.9%(1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P=0.024)。影像学进展的JIC C2型患者保髋率[12.5%(1/8)]与影像学进展的JIC C1型患者髋关节的保髋率[71.4%(10/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P=0.009)。二次手术组、对照组接受THA术前、术后6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11、7.471,P<0.05)。术后60个月,二次手术组、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8 (85,93)、94 (92,9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11,P=0.090)。 结论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ONFH在中长期的随访中,ARCO Ⅱ期、JIC C1型患者保髋率较高,ARCO Ⅲ期或JIC C2型患者效果一般,应用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患者。晚期ONFH患者行THA和多孔钽棒植入术失效后接受THA的患者的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快速康复组46例,遵循围手术期循证医学证据,严格执行快速康复程序;对照组44例,沿袭传统手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术后输血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口渴、饥饿、腹胀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2周的满意度评分,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对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术后12、24、48 h,快速康复组患者早期疼痛NRS评分分别为(3.23±1.32)、(2.42±1.51)、(1.53±1.12)分,低于对照组[ (4.40±1.52)、(3.62±1.41)、(2.43±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9039、3.8924、3.6481,P= 0.0002、0.0002、0.0004);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输血率15.2%(5/46),低于对照组[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51,P=0.0019);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9%(5/46),低于对照组[34.1%(1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70,P=0.0166);快速康复组术后口渴、饥饿、腹胀发生率为13.0%(6/46),低于对照组[40.9%(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16,P=0.0060);快速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3±1.1) d,少于对照组[(6.8±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91,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2周的满意度评分为(9.6±1.2)分,高于对照组[(8.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12,P=0.0085);快速康复组、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2±12.3)、(88.5±11.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5,P=0.7821);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1/46),低于对照组[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80,P=0.0293)。 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快速恢复日常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