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蒜有机硫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大蒜Allium sativum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以大蒜环已烷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氧化物(Z-ajoene,I),E-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氧化物(E-ajoene,Ⅱ),Z-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9-二氧化物(Ⅲ),E-1,6,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9-二氧化物(Ⅳ),E-1,7,11-三烯-4,5,9-三硫杂十二烷-9,9-二氧化物(Ⅴ),Z-4,9-二烯-2,3,7-三硫杂癸烷-7-氧化物(Ⅵ),2-乙烯-4H-1,3-二硫杂苯(Ⅶ),3-乙烯基-6H-1,2-二硫杂苯-2-氧化物(Ⅷ),2-乙烯其-4H-1,3-二硫杂苯-3-氧化物(Ⅸ)。结论 化合物V,Ⅵ,Ⅷ,Ⅸ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升降散的主要组成药物有僵蚕、蝉蜕、大黄、片姜黄四味,四药相伍,寒温并用、升降互济、透泄并举,共奏升清降浊、散风清热之功。升降散可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等。但升降散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具体作用方式尚不明晰,研究较为零散,当前的研究多采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试验和动物实验较少,对升降散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较慢,药理作用研究不完善,涉及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血清药理学、网络药理学等研究较少。今后,应注意对升降散的用药组方规律、复方配伍机制、复方量效等予以明确;关注升降散有效成分通过灌肠、涂擦等外治法发挥治疗作用的情况;继续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制定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和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3.
大蒜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今后10年CVD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从总体上看,中国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CVD刻不容缓。因此,开发安全、有效、廉价的CVD防治药物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民生工程。大蒜是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材,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学者对大蒜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具有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心肌缺血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以及抗肿瘤、抗菌、消炎、杀虫、调节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诸多药理活性。本文从大蒜调节血脂代谢入手,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表明大蒜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脂质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及调节脂质代谢的相关因子有关,本文就大蒜的降血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掌握其研究动向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大蒜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壮医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身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文对近年壮医内治法、外治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罗丽娜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1)
已有研究显示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OSCs)可抑制多种动物实验性肿瘤模型,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机体致癌物解毒酶,如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调节。OSCs在结构和物理性质上不尽相同,关于它的性质与抑制化学诱导的结肠癌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详细研究。作者研究多种OSCs单剂量和长时间给药对肝CYP的影响,以了解OSCs对CYP的调节与其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1)在单剂量OSCs试验中,雄性F344大鼠分别灌胃200mg/kg的二烯丙基硫醚(DAS)、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二丙硫(DPS)、二丙基二硫醚(DPDS)、烯丙基甲基硫醚(AMS)、丙基甲基硫醚(PMS)…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显示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OSCs)可抑制多种动物实验性肿瘤模型,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机体致癌物解毒酶,如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调节。OSCs在结构和物理性质上不尽相同,关于它的性质与抑制化学诱导的结肠癌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详细研究。作者研究多种OSCs单剂量和长时间给药对肝CYP的影响,以了解OSCs对CYP的调节与其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周和平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1)
对大蒜鳞茎水液与粉末组织均浆研究表明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蒜辣素Allicin),甲基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和烯丙基甲基硫代亚磺酸酯在体外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而大蒜中所含的极性化合物,其中包括蒜氨酸(Alliin)则不具备这类活性。但是,E/z-大蒜烯(ajorme)的水溶性转化产物呈现抗念珠菌活性。实验表明,大蒜具有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比洋葱要强。大蒜和Allium ampcsoprasumL.的鳞茎组织均浆显示出同样的抗菌活性。研究中检测了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中国中药杂志》2020,(12)
黄芩是常用的清热类中药,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和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作用。笔者通过对近10年文献的检索发现黄芩及其活性成分在保肝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防治效果,包括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等。其中在多种(化学性、免疫性、酒精性、非酒精性、病毒性、缺血再灌注性等)急慢性肝炎中对CCl_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研究最多,黄芩及其活性成分可显著降低肝炎动物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抑制免疫、抗病毒和调节脂质代谢等。黄芩及其活性成分可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其抗纤维化机制涉及抗氧化、抗炎、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等。黄芩及其活性成分在抗肝癌,特别是肝细胞癌方面,不管是体内还是体外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防治肝癌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癌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转移、促进癌细胞凋亡和诱导机体自噬等。由此可见黄芩在保肝方面具有多重作用和多种机制,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因此,该文就黄芩对不同肝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肝病方面的深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在传统中医药中,芳香开窍类的代表药物冰片常以"佐使"的功效广泛应用于神志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对冰片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冰片的单独应用对于脑部疾病的作用显著。本文主要围绕冰片对脑循环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展开论述。在抑制脑损伤方面,冰片可以降低神经元以血管内皮损伤,减轻脑水肿状态,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Ca2+的含量;在抗炎方面,冰片可以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减少白细胞浸润的数目、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阳性血管数和TNF-α阳性细胞数;在调节血脑屏障方面,冰片可提高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紧密连接因子-5(claudin-5)蛋白的表达量;冰片透皮吸收的强弱,可能与其构型、抽提脂质的能力以及亲水性相关;冰片提高他药的生物利用度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冰片的鼻内给药可绕过血脑屏障(BBB),直达脑部中枢神经,在治疗脑血管病方面具有良好前景;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的治疗方面,冰片的作用机制与其对各类脑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及谷氨酸(GLU),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密切相关,然而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可能与冰片的不同给药剂量和时间有关,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18.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位于血浆与血管组织之间,完成血浆和组织液的代谢交换,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保证血管正常的收缩和舒张,维持血管张力,其可以调节血压以及凝血与抗凝平衡,保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血管的长期通畅。内皮细胞损伤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多含有酮基而被称为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和羊齿类植物中。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对血管内皮细胞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并总结得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降低血管的脆性,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扩张血管,抗血凝等作用,且具有与植物雌激素相同的作用,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稳定线粒体功能,调节一氧化氮(NO)的方式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所致后遗症、高黏脂血症、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