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选紫草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紫草中总萘醌和左旋紫草素的含量为指标,研究超声萃取和索氏提取2种工艺方法在萃取紫草中有效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安排实验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提取液中总萘醌含量,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左旋紫草素含量,比较超声萃取与索氏提取的提取效率,优选两种工艺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2种工艺方法中,粒度对总萘醌的提取率均有非常显著影响,粒度较大的提取率高,但对紫草中左旋紫草素的提取率无显著影响;溶剂乙醇在2种工艺方法中表现出不同影响,超声萃取工艺乙醇的提取率较高,呈显著影响,而在索氏提取工艺中提取率较低,也呈显著影响。结论比较2种工艺,超声萃取具有高效、省时、节能的特点,优于索氏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3.
4.
应用大孔树脂、聚酰胺、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对山香圆叶95%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NMR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野漆树苷(1),女贞苷(2),刺槐素-7-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刺槐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o-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密蒙花新苷,4),木犀草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金圣草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刺槐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蒙花苷,7),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8).其中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采用脂多糖(LPS)刺激RAM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2,3在1x10-5 mol.L-1浓度下,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NO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3.7%和23.8%,提示化合物2,3具有较弱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黄连膏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以药材粒度、煎炸时间、煎炸温度、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姜黄素总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检测黄连膏提取油(0.05、0.5、1μL/mL)对Hacat细胞中TARC、MDC、RANTES、IL-8水平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佳工艺为饮片不浸泡而直接投入5倍量香油中,200℃下煎炸4 h,姜黄素总量为1.198 g。黄连膏提取油降低了TARC、MDC、RANTES、IL-8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体外抗炎活性较强的黄连膏。 相似文献
6.
7.
白术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对白术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整体动物试验,对各成分进行初步抗炎作用研究,结果从白术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术内酯Ⅲ(Ⅰ)、白术内酯Ⅰ(Ⅱ)、12-异戊烯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Ⅲ)、12-α-甲基丁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Ⅳ-1)、12-β-甲基丁酰-14-乙酰-2E,8E,10E-三烯-4,6-二炔-1-醇(Ⅳ-2)。抗炎结果表明,上述各成分对小白鼠急性炎症模型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结论白术中含对小白鼠急性炎症模型有一定作用的抗炎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Ⅲ及化合物Ⅳ-1 13C-NMR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化合物Ⅳ-2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炎止痛栓对肛周局部炎症的抗炎、镇痛、促愈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三种试验组,建立炎症模型,抗炎止痛栓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的疗效实验、抗炎止痛栓镇痛作用的实验、局部感染溃疡实验,观察其对抗炎、镇痛、促愈的效果。结果:小鼠耳肿实验抗炎止痛栓三种剂量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起效剂量为0.15克,抗炎止痛栓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抗炎止痛栓组大鼠的溃疡直径(0.58克组为1.09±0.45毫米)显著小于基质对照组(1.74±0.48毫米)。结论抗炎止痛栓具有抗炎、镇痛、促愈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优选复方退热栓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黄柏酮、梣酮以及总皂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种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各成分含量和除杂率的总评分为指标,采用U5(53)均匀设计,考察药液浓度、萃取次数及萃取剂的用量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l h,黄柏酮、梣酮、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2.22、0.85、26.38 mg·g-1;最佳纯化工艺为:相对密度1.18(60℃)的浸膏,加等体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5次,纯化后各有效成分保留率均可达83%以上。结论:优化所得的提取纯化工艺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并达到了较好的纯化效果,为确定复方退热栓的提取纯化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观察黄药子乙醇提取物(ET)的抗炎活性。方法:①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炎症模型,考察ET(50、100、200mg/kg)的抗炎活性,并考察了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炎症病理状态下ET对肝功能的影响;②通过分析比较耳内前列腺素PGE2含量,初步探讨了其抗炎机制。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ET(100、200mg/kg)组小鼠耳肿胀明显降低(P〈0.05),ET(50mg/kg)有降低趋势(P〉0.05),ET(50、100、200mg/kg)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与阳性药阿司匹林(Aspirin,200mg/kg)比较,ET(200mg/kg)组小鼠耳肿胀无明显差异(P〉0.05);ET(200mg/kg)对二甲苯诱导的炎症病理状态下小鼠血清ALT和AST活力均无影响(P〉0.05),而Aspirin(200mg/kg)则可引起AI』T和AST明显升高(P〈0.05);②ET(200mg/kg)可明显降低小鼠炎症耳组织内过高的炎症因子PGE:含量(P〈0.05)。结论:ET在100、200mg/kg对二甲苯诱发的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有效,并在同一剂量(200mg/kg)下与Aspirin抗炎作用相当,且避免了Aspirin用药诱发肝毒性的不良反应;ET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组织内炎症因子PGE,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降血糖中药复方降糖颗粒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总提取率和黄芪甲苷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的提取方式进行正交实验研究。结果:降糖颗粒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2,即:加8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 h,可以获得较高提取效率和黄芪甲苷的含量。结论:通过正交试验,以方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提取量及总提取率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并综合考虑实际生产,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该药品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乌龟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乌龟总生物碱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对乙醇浓度、溶媒比、超声波提取时间、回流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为提取溶剂,溶媒比(乙醇∶山乌龟)为12,先超声提取60min,再回流提取1h,共回流提取2次为山乌龟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佳条件。结论本工艺简单合理,提取率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淡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20g原药材的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用量(倍)、提取时间(h)、提取次数(次)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醇提取淡竹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5%乙醇18倍量提取1.0h,共提取1次,乙醇用量为显著影响因素。结论首次进行了淡竹叶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丹参中总丹参酮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总丹参酮为含量测定指标,优选总丹参酮提取纯化工艺条件。以静态吸附及解析试验筛选最佳纯化树脂;通过动态吸附相关指标考察最佳洗脱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90%乙醇,80℃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最佳纯化工艺为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浓度40%样品以3 BV·h-1的流速吸附,用水5 BV去糖,以流速5 BV·h-1,90%乙醇洗脱6 BV。结论:优选工艺得到的总丹参酮含量较高,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