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通过全面系统的国内外文献和信息研究,对补骨脂进行本草溯源及考证、追溯古今文献关于补骨脂的毒性记载、分析与补骨脂用药相关的临床不良事件案例报道以及近年来补骨脂相关的毒性实验研究,从而对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了与补骨脂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84例补骨脂临床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的患者,其损伤主要表现为肝损害(55.95%)和光毒性接触性皮炎(38.10%),提示补骨脂可能存在肝损害和光毒性的安全性问题;毒性试验研究发现,补骨脂制剂可能存在生殖毒性和肾损害的安全性问题,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临床病例报告;补骨脂的成分复杂,目前其毒性成分和机制尚不明确;并提出临床应用补骨脂类制剂时应严格规范使用并合理炮制、配伍,加强医师的指导作用,加强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监测、积极开展安全性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更好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本草溯源及考证、现代文献毒性记载及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山豆根的安全性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提示,山豆根的毒性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且呼吸衰竭可能是致死的直接原因。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呕吐、恶心、腹痛、四肢无力、心悸、胸闷;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颤抖、抽搐、发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若患者大量、长时间服用,可能造成严重的脑损害,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病例较多。笔者提出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验方随意用于预防感冒和治疗咽喉疼痛,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推荐用法用量处方,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的重要措施。并建议今后应注重山豆根中毒后常规救治方法的探讨,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以期使山豆根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减少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决明子源流考证、古籍研究、古今文献毒性记载、临床不良反应及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决明子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病例特点及影响因素,发现决明子安全风险主要在于以乏力、纳差、厌油,尿黄如浓茶水样,大便灰白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肝肾系统损伤、以腹泻、腹胀、恶心、大便松软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消化系统损伤、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生殖系统损伤,以口舌发麻、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喘憋、口唇紫绀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过敏反应临床不良事件亦有报道,并从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实验等毒性机制的实验报道方面对决明子有毒成分进行了毒理研究。危险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因素,配伍因素和医师因素。医师用药应该严格遵守药典规定,注意合理配伍,用量要适当,用法要正确,炮制要恰如其分,控制其用量为15 g以内避免超量服用,严格控制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引起的蓄积中毒。同时,临床医生要注意留心最新研究进展,更新知识结构,从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及药物信息等大量文献信息中快速找到最新的、有用的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评价、判断,建立中药情报信息库,要有预警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防控。笔者建议应规范决明子临床用药,避免非医嘱误食误用或过量服用,临床医师开具处方用法用量方应严格遵照药典推荐,并于临床中注重安全信号积累,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研究,在充分发挥决明子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而闻名于世 ,但部分药物的毒性也不容忽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古代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通过临床直接观察获得的。对急性毒性反应容易发现 ,对慢性毒性反应则往往认识不足 ,黄药子就是其中一例。自《开宝本草》记载其“苦 ,平 ,无毒 ,主诸恶肿疮瘘 ,喉痹 ,蛇犬咬毒”以来 ,历代本草均未记载其毒性。但近年来连续报道应用该药治疗甲状腺肿和某些恶性肿瘤过程中 ,引起中毒性肝炎 ,严重者出现昏迷 ,呼吸困难和心肌麻痹而死亡。本文在系统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 ,对其毒性认识及毒性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以利进一… 相似文献
6.
黄药子的肝脏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考察黄药子总甲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肝脏毒性。方法:灌胃给药10d后测定大鼠的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glut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称量肝重量并计算肝指数;观察大鼠外观、行为及饮食的变化;对肝脏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甲醇总提取物及其氯仿部位对大鼠的GPT、肝指数、外观、行为、饮食及肝脏的组织形态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氯仿部位是黄药子甲醇总提取物的肝脏毒性部位。 相似文献
7.
8.
黄芩与黄柏协同保护黄药子致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药子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临床作用广泛,但是黄药子有毒,容易引起药源性肝损伤。观察黄芩、黄柏及其配伍与黄药子合用时,对黄药子所致肝毒性的缓解作用。该实验采用SD雌性大鼠,黄药子9 g·kg-1连续灌胃28 d造成肝毒性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评估转氨酶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形态学和生化指标评估表明,黄药子致大鼠肝毒性模型成功,肝细胞溶解、肿胀、脂肪变性,间隙有炎性细胞,肝组织可见局部点状、片状水肿变性,部分坏死。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ALP)显著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黄芩、黄柏及其配伍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黄芩配伍黄柏对黄药子引起的肝毒性产生强大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01)和GSH含量显著提高(P0.001),肝组织细胞的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黄芩和黄柏及其配伍是通过提高肝脏的GSH和抗氧化水平,降低血清ALT,ALP和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细胞的损伤,达到保肝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黄药子染毒后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的改变及其与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中药黄药子肝毒性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UPLC-Q-TOF/MS技术手段对空白组、黄药子组的大鼠7 d的尿液进行分析,建立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轮廓图,并进一步借助模式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从体内微观角度表征各组大鼠代谢网络的异同,来探讨代谢组学在中药黄药子毒性研究中的可行性.结果 初步确定空白和黄药子组大鼠尿液代谢轮廓图的差异,在主成分得分图中给药后大鼠尿液代谢物组发生变化且被明显分为两类,给予黄药子后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在主成分得分图上的落点离散分类,且黄药子组的代谢产物谱变化与血液生化改变相一致,表明代谢组学可用于中药黄药子肝毒性研究.结论 从代谢物组的角度可以诠释传统中药黄药子肝毒性,为传统中药毒性研究从机体整体的观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Mitochondria are Main Targets of Time/Dose‑Dependent Oxidative Damage‑Based Hepatotoxicity Caused by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in Mice 下载免费PDF全文
Hong‑Ping Hou Guang‑Ping Zhang Han Li Teng‑Fei Chen Yun‑Hang Gao Ling Song Zhong‑Xiu Zhang Zu‑Guang Ye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0,6(4)
Background: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could cause liver damage, which limite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 Aims and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hepatotoxicity of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in mice.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water extraction of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W.E.R) was administrated via intragastrical with Low (19.6 g/kg), Middle (28.0 g/kg), and High (40.0 g/kg) dose in mice. At each time point 14 days, 21 days, and 28 days, the body weight, liver coefficient, indexes of liver function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various biochemical biomarkers of liver tissue and mitochondria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We found that W.E.R could decrease the body weight, increase the liver coefficient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dexes of liver function in mice. Next, we investigated that W.E.R coul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and improv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Third, we found that W. E. R could increas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manganese-superoxide dismutase, decreas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sodium-potass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Na + -K + -ATPase) and calcium-magnes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Ca 2+ -Mg 2+ -ATPase). Finally, we analyz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body weight, expression level of ATP, activity of Na + -K + ?ATPase, activity of Ca 2+ -Mg 2+ ?ATPase and time, dos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liver coefficient, ALP, ALT, AST, expression levels of ROS, MDA and time, dose. Conclusion: All the results above indicated that W.E.R could cause the hepatotoxicity based on the oxidative damage in mice, which and mitochondria might be the main targe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山药与麸炒山药的化学组成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1 H-NMR 代谢组学技术对山药和麸炒山药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递归支持向量机分析等多种多元统计方法阐明其化学差异成分。结果:山药核磁共振指纹图谱中共指认出了代谢物23种,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不同批次的山药之间差异较小,而不同批次的麸炒山药组间差异较大,山药中丙氨酸、谷氨酰胺及苹果酸含量较高,麸炒山药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蔗糖、α-葡萄糖、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酪氨酸及苯丙氨酸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多成分角度比较了山药与麸炒山药的差异,为山药、麸炒山药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药及其麸炒品的多糖部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生山药及麸炒山药多糖部位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碳粒廓清法及血清溶血素试验法,比较生山药及其麸炒品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山药经麸炒后冷浸提取的多糖在增加碳粒廓清指数K,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提高溶血素水平方面较生品有更强的作用。结论山药经麸炒后冷浸提取的多糖较生品具有更强的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与麸炒山药临床用于补益方剂用法相符合,为进一步阐明麸炒山药的炮制机理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建立快速、准确、有效的山药药材真伪分子鉴定方法。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山药正品及其混伪品材料,对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对山药及其混淆品DNA条形码rbc L片段进行同源对比分析,根据鉴别位点,设计中药山药的鉴别引物,引物序列为Sy89:5'-AAGGACGATGCTACCACATCGACAC-3',Sy90:5'-ATCCCAATAGGGGACGGCCA-3'。采用2步法进行PCR扩增,并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从而对山药进行真伪鉴别。结果:通过对影响PCR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变性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反应程序的优化,并对不同Mix进行考查,获得了山药快速特异性PCR反应程序。PCR扩增反应液为50μL,包括Premix TaqTM25μL,上、下游引物各1.5μL,DNA模板1.5μL,加无菌双蒸水至50μL。PCR扩增程序为98℃预变性1 min,98℃变性10 s,68℃复性15 s,30个循环,72℃后延伸30 s。以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在250 bp附近处有一清晰条带,而混淆品无条带。结论:快速特异性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山药的真伪,为实现中药材分子鉴别的现场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麸炒山药炮制工艺,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炒制温度(60,80,100℃)、炒制时间(10,20,30 min)、饮片与辅料比例(100:5,100:10,100:15)3因素3水平进行考察;采用HPLC测定麸炒山药中尿囊素的含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辅料用量对尿囊素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炒制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均无显著性意义.经4个产地11批样品中试验证,炮制品质量稳定.结论:辅料用量对麸炒山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本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可用于麸炒山药的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怀山药去皮与否的合理性.方法 首先对怀山药药材组织中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染色,即用重铬酸钾、固蓝B和香草醛-盐酸对多酚类,用三氯化锑-浓盐酸溶液对皂苷类,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浓盐酸溶液对尿囊素等进行染色,然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定位.采用DPPH ·法对带皮怀山药与去皮怀山药的抗氧化生物活性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镜下观察怀山药中的多酚(包括黄酮类)、皂苷、尿囊素在中柱与皮层均有较多分布,尤其是多酚类成分在皮层分布多于中柱;去皮药材抗氧化活性ED50是带皮者的2~5倍.结论 怀山药入药以不去皮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