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丽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4)
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治疗痛风的关键,临床常用药物有两类,一为促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隆、丙磺舒等;另一类为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仍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febuxostat、奥昔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减少尿酸生成。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西布胃肠道副反应降低,疗效与传统的NSAIDs相近。黑皮质素3型受体激动剂也能缓解急性痛风的症状。重组尿酸氧化酶降尿酸的作用强于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痛风宁组方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方法:采用XOD催化黄嘌呤产生尿酸的方法,分别测定各提取物对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影响.结果:土茯苓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车前子提取物次之,(稀)签草提取物最弱.车前子水提物对XOD以竞争性抑制作用为主,车前子醇提物的抑制作用为混合型.结论:痛风宁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XOD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痛风颗粒抗痛风有效部位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群)的抗炎、降尿酸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筛选痛风颗粒抗痛风的有效部位(群).方法 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制备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腺嘌呤十盐酸乙胺丁醇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足肿胀率、血尿酸(UA)值、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和肾脏系数,筛选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中的有效部位(群).结果 痛风颗粒A部位(主要由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组成)显示出显著的抗炎、降尿酸和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显著抑制尿酸钠致大鼠的足跖肿胀及踝关节肿胀(P<0.01);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UA、Cr及BUN水平(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脏系数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各提取部位中,A部位降尿酸、抗炎作用最强,与痛风颗粒全方作用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7.
该文综述了葛根素及其衍生物在抗炎、抗痛风方面的研究进展。葛根素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炎性因子、信号通路等方式起到抗炎作用;同时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达到抗痛风作用。虽然与临床使用的别嘌醇相比,其体内降尿酸水平活性较低,但葛根素能增强机体总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且抗炎作用较强,因此预测,以葛根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或改造以期寻找活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痛风药物将是一个有一定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车前子醇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降尿酸作用机制.方法:车前子低、中、高剂量(1.17,2.34,4.68 g·kg-1)和别嘌呤醇(10 mg·kg-1)ig连续7d,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测对氧嗪酸钾盐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与肌酐含量、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与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肾脏尿酸转运体(mURAT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与肌酐含量和肝脏XOD与ADA活性显著增高,并上调肾脏尿酸转运体mURAT1 mRNA的表达.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尿酸分别为(178.32±10.26),(148.77±13.59),(160.28±14.65)μmol·L-1,明显低于模型组(235.65±19.38) μmol·L-1(P <0.01).血清肌酐分别为(56.12±4.58),(50.97±3.27),(52.45±4.66) μmol·L-1,明显低于模型组(107.59±8.32) μmol·L-1(P <0.01).肝脏XOD活性分别为(23.18±3.72),(16.96±2.45),(14.62±3.43) U·g-1,明显低于模型组(24.39±3.58) U·g-1 (P <0.05).ADA活性分别为(4.70±0.44),(3.89±0.24),(4.08±0.58) U·mg-1,明显低于模型组(5.92±0.84) U·mg-1 (P <0.05,P<0.oi).肾尿酸转运体mURAT1 mRNA的表达分别为1.83±0.12,1.52±0.13,1.72±0.11,明显低于模型组2.22 ±0.1(P <0.05,P<0.01).结论:车前子醇提物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功能.抑制XOD与ADA活性并下调肾脏尿酸转运体mURAT1 mRNA的表达,是其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本文应用车前子土茯苓散剂治疗痛风2例,探讨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比较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异,为车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40∶60),同时测定车前子及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流速0.6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30nm。结果:车前子与车前草中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9.70,0.32 mg·g-1,异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28,1.51 mg·g-1。结论:车前子中毛蕊花糖苷含量高于车前草,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低于车前草,临床应合理用药,并建议车前增加异毛蕊花糖苷为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该文研究车前子降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前期研究表明车前子60%乙醇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及糖耐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该文进一步应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对车前子的6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了8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结合应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为车前子萜A(1)、iridolactone(2)、pedicularislacton(3)、rehmaglutin C(4)、京尼平苷酸(5)、p-hydroxylphenylglycerol(6)、4-(2-羟乙基)-1,2-苯二酚(7)、3-buten-2-one-4-[3-(β-D-glucopyranosyloxy)-4-hydroxyphenyl](8)。其中,化合物1~5为环烯醚萜类,6~8为酚酸类。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6,8为首次从车前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一种车前子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离纯化车前子多糖,分析车前子均一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采用阴阳弱离子串联树脂柱脱蛋白和初步分离,DEAE Cellulose DE-52和Sephacryl S-4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车前子均一多糖(PP-B10),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分析PP-B10的结构特性和纯度,柱前衍生-HPLC法确定PP-B10的单糖组成。结果:PPB10纯度较高,含有少量蛋白,由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7种单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47.2∶3.2∶22.5∶4.8∶1.1∶95.7∶28.8的酸性多糖。结论:PP-B10是一种全新单糖组成的车前子均一多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建立炒车前子Plantaginis Semen Tostum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进行定性鉴别,药典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及膨胀度,HPLC法测定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苷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有量分别为0.026 6%、4.3%、0.43%,平均膨胀度为4.9。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793 75~25.400μg(r=0.999 3)、0.812 5~26.00μg(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99.8%,RSD分别为1.2%、2.5%。结论暂定炒车前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有量分别不超过0.032%、5.2%、0.52%,膨胀度及京尼平苷酸、毛蕊花糖含有量分别不少于3.9、0.90%、0.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鉴定车前子中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方法:车前子粉碎后过40目筛,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进行甲酯化,并由GC-MS法对其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车前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出50种物质,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即25种脂肪酸和17种非脂肪酸成分。结论:车前子石油醚提取物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30.09%)、亚油酸(25.91%)、芥子酸(7.60%)、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7.41%)、2-己烷基环丙烷辛酸(6.51%)、2-己烷基环丙烷癸酸(0.60%)和2-[[2-[(2-乙烷基环丙基)甲基]环丙基]甲基]-环丙基辛酸(0.0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车前子多糖(PSP)对膜性肾病(MN)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PSP治疗MN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3.5 g·L-1)诱导MN大鼠模型,造模周期为7周。于造模第4周,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贝那普利,10 mg·kg-1·d-1),PSP高剂量组(PSP-H,800 mg·kg-1·d-1),PSP中剂量组(PSP-M,400 mg·kg-1·d-1),PSP低剂量组(PSP-L,200 mg·kg-1·d-1),每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的大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大鼠灌服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采用光镜法分别观察大鼠肾脏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TNF-α,IL-1β蛋白表达情况,运用16S rRNA测序法研究PSP对MN大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增大、基底膜增厚,结肠组织腺体萎缩,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上升(P<0.05),TNF-α,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和PSP-H组大鼠肾小球囊腔减小、基膜增厚程度减轻、结肠组织中黏膜排列较整齐,但PSP-M,PSP-L组对肾组织及结肠组织改善效果不佳;PSP-H,PSP-M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中TNF-α,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SP-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厚壁菌门丰度升高、有益菌拟杆菌门丰度降低;给予PSP后有害菌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有益菌拟杆菌门丰度升高,以PSP-H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PSP可有效缓解MN大鼠的肾损伤、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并可调节MN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受损的肠道屏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