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9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采用行气通便贴贴脐,观察肠鸣音恢复、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患者术后7d内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7d内腹胀发生情况,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1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通便贴贴脐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志云  白晓蜂 《当代医学》2010,16(19):163-163,27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于术后6~8h开始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不服用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道反应。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四磨汤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陈军  杨成 《河北医学》2012,18(6):780-782
目的:观察术前甘油灌肠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10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灌肠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便秘发生率以及术后3d进食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肠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便秘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患者术后3d进食量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甘油灌肠可以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能如期排气是医务人员及家嘱最为关心的事情。因为临床各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越早,病人的身体恢复得越好,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见腹部手术后的病人,不能如期排气,医生着急,病人痛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研制了口服中药汤剂,简称“胃肠功能恢复汤”,经临床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寻找围手术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干预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饮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胃肠功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小于40岁、缩短术前全流饮食以及手术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有利于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结论:胃肠功能恢复是腹部术后快速康复的基础,患者年龄等4项观察指标是影响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可作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人的比例构成逐渐增高,接爱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长。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差,往往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操作刺激易诱发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代偿功能失调,引起手术并发症,或影响病人术后康复。我们针对手术病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了全面、安全、有效的护理,协助老年患者顺利通过了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132例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7),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早期活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压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压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早期运动联合腹部热按摩法,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患儿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胃肠功能受到一定抑制,易发生腹胀、恶心、呕吐,甚至肠梗阻,影响术后恢复。本文就小儿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医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γ-羟基丁酸钠(γ-OH)在腹部手术后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分析腹部手术96例ASAⅠ~Ⅱ资料。其中γ-OH处理组(54例)于手术结束时静脉输注1%的γ-OH 250mL,2h左右输注完成;常规处理组(42例)行术后外科常规护理。两组术后肠鸣音、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γ-OH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使患者肠鸣音增强,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朱开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147-147,150
目的:观察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加用胃肠起搏器进行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7.52±12.08)h和(47.09±21.49)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胃肠起搏器治疗可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吴茱萸热熨法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肠道手术患者15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式手术组(110例)和腹腔镜手术组(43例)2组,均于术后24 h内采用吴茱萸热熨法治疗,比较2组不同观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以及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开放式手术组缩短(P<0.05);开放式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肠呜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开放式手术组缩短(P<0.01).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报告.[结论]手术方式不同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不同,昊茱萸热熨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托必利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作用。方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1和对照组2,于手术后第12h开始,研究组病例经胃管注入依托必利10mg生理盐水溶解液,然后夹闭胃管30m in,此后每8h重复注入一次,直到胃肠功能恢复;对照组1病人于相同时间经胃管注入胃复安、吗丁啉;对照组2则不给药。结果:研究组经胃管注入依托必利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依托必利经胃管给药可以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腹针疗法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针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早期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腹针组和中药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的腹针治疗或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腹针组与中药组均能显著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腹针组效果显著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在腹腔镜术后的早期应用能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无痛、简便、有效的特点,弥补了以往各种中医疗法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领域应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位和活动指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体位和活动指导.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9.23%, 对照组为75.38%,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 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食欲不振和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术后采取科学、适宜的体位以及活动指导, 可以减少患者腹胀的发生, 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进行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特定腧穴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治疗。电针组每日治疗两次,连续治疗3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清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变化。结果 电针组患者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电针组患者术后4 d血浆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索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372例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和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每组18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饮食恢复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术后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0%,显著低于对照组(1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短、患者胃肠道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血栓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A、B组,A组行全麻,B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前(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时凝血指标、血小板、血栓素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4.91±1.36)min、(8.26±3.97)min、(13.05±9.11)min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Fbg、TT、PT、a P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Fbg、TT、PT、a PTT均上升,与T1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T2、T3时上升幅度较A组低;两组T1时PLT、TXB2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与T1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T2、T3时PLT较A组高,TXB2较B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预防凝血系统活化,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80例腹膜炎手术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以及恢复饮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