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组室性心律失常的观测与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结果提示心肌梗死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心律失常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在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及恶性心律失常(MVA)事件的影响。方法将77例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及对照组(37例),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6.25~12.5mg,bid,以后根据病情渐加量到25~50mg,bid;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并分别测定入院后第1天、第7天、0.5年、1年时48h动态心电图,常规进行HRV分析,并同时观察各阶段MVA发生率。结果1周内两组HRV及MVA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美托洛尔组MVA事件有减少趋势,0.5年后美托洛尔组HRV显著改善(P<0.01),MVA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美托洛尔能有效改善AMI后患者HRV,降低MVA发生率,但此种改变在长时间治疗后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动态心电图(DCG)研究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早期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A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高危室性早搏(PVS)(Lown分级≥Ⅲ级,A1组)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有关,早期前壁梗死的HRV明显低于非常壁梗死的HRV(P<0.05)。AMI早期A1组SDNN、VLF、LF和TF低于低危PVS组(A2组)(P<0.05)。24h内死亡均发生在A1组。结论:在AMI极早期测定HRV,为采取药物干预改善AMI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心脏猝死 (SCD)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死亡原因。近年来研究证实SCD与心脏的自主神经活动有关。我科从1993年 8月~ 2 0 0 0年 5月对收入院的 3 6例AMI患者进行了Holter监测 ,观察其心率变异 (HRV)。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①AMI组 3 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年龄 43~ 74(平均 5 7.5 )岁。均符合WHO( 1979)诊断标准。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5例 ,前间壁 16例 ,下壁 13例 ,下壁、正后壁、右室壁 1例 ,下壁合并下后壁 1例。②对照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41~ 78(平均 5 5 .2 )岁 ,均为无器质性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0例正常人HRV的各项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均值(SDNN ID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NN、SDANN、SDNN IDX、rMSSD均显著降低(P<0.01)和PNN50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明显受损,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失调。且与AMI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1 资料与方法选取 1 999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 4 8例 ,男 38例 ,女 1 0例 ,年龄 41~ 84(59 6± 1 2 3)岁。诊断按WHO诊断AMI的标准 ,全部病例均在发病后 1W内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 ,除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心房颤动。对照组 39例 ,男 32例 ,女7例 ,年龄 44~ 78(58 2± 8 7)岁 ,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它重要脏器疾病。2组病例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所有病例在行DCG检查期间均未服用 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心率的药物。采用美国Rozin型 3通道DCG分析系统 ,总分析时间不少…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度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 10年来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 ,已充分肯定了自主神经活动与多种疾病有关 ,特别是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尤其是与猝死有关 [1]。同时公认心率变异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判定自主神经活动常用的定量指标 ,是预测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2 ] 。因此 ,我科一年来对 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检测了 HRV时域法指标 ,探讨 HRV的降低与 AMI猝死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的 10例 AMI住院病人 ,均符合 AMI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8例 ,年龄 4 0~ 72岁 ,女性 2例 ,年龄 64~ 81岁 ;广泛前壁 AMI 6例 ,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早期心率变异性 ( HRV)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MI病人 5 2例入院 48小时内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 HRV的时域分析 ,并观察 HRV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所有 AMI患者的 HRV时域值均较正常对照组 32例明显降低 ( P<0 .0 1) ,发生心脏事件组的 HRV时域值更进一步降低。结论 早期检测 AMI后的 HRV指标可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侯子龙  孙泽刚  王涛  熊攀 《山东医药》2002,42(20):42-43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时加服倍他乐克 ,并与 32例未服用倍他乐克对照比较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 ,以探讨倍他乐克对 AMI患者 HRV的影响。临床资料 :6 6例 AMI患者均符合 1978年 WHO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于发病 2 4 h内入院 ;且除外心功能 Killip 级以上、4 8h内出现房颤、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收缩压<90 mm Hg及 (或 )心率 <5 0次 / m in者。全部病例未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胆碱能药物的记录。 6 6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倍他乐克组 :男 19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5 .4±…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心肌梗死前的HRV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27 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梗组,术前和术后2 周分别测量HRV一次,并行电刺激诱发室颤。结果 梗死组按电刺激能否诱发心室颤动(VF) 再分为VF 组和无VF组,心肌梗死前三组HRV无差异,心肌梗死后VF组HRV较心肌梗死前明显降低,无VF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心肌梗死后HRV 的降低与心脏猝死的发生有关,心肌梗死前HRV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猝死可能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民生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 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于即刻给予氨酰心安(12.5~25mg/天),或美多心安(25~50mg/天),余两组治疗相同,入院后10~14天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析时域指标SNDDSDANNrMSSDPNN50,散点图指标VLI,VAI的变化,用配对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心肌缺血(MI)时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0例EH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分为MI组(40例)和无MI组(50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EH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除夜间SDNNindex外,其余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在EH患者中MI组白天和夜间SDNNindex、白天rMSSD与无MI组无差异,其余指标MI组明显低于无MI组(P<0.05—0.01);EH患者中24h室早总数明显于对照组(P<0.05—0.01),而EH患者中MI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 Ⅲ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I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 EH患者中HRV减低,反映了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尤其在伴有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后半年内心率变异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率变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规律,测定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并与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臂心肌梗死者低于非前臂心肌梗死者,且随着心肌酶的升高、心功能下降相应下降,发生心脏事件者明显低于不发生心脏事件者。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下降,表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三导联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1998~2000年,对北京朝阳医院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住院期间有无心室颤动分为室颤组(12例)和非室颤组(60例)。均于发病6h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动态心电分析仪,计算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HF、LF/HF)及QT离散度指标(QTd、QTpd)。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室颤组和室颤组的SDNN、HF、LF/H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QTd和QTpd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828和0.817)。SDNN和LF/HF预测室颤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结论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及频域指标LF/HF能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而QT离散度、QTp离散度对住院期间室颤未发现有预测价值,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无合并症的AMI患者共49例,15例为美托洛尔组,15例为苯那普利组,19例为安慰剂组,于心肌梗死后5-7d及治疗30d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各组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美托洛尔和苯那普利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美托洛尔和苯那普利可以明显改善无合并症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heart rate (HR) assessed from the standard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ECG) or from Holter recordings for future mortality and arrhythmic events in survivo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Data from 432 consecutive survivors of AMI (343 men, 89 women; mean [SD] age, 58 [11] years) were analyzed. Heart rate was assessed from a standard 12-lead ECG and from 24-hour Holter recordings obtained at hospital discharge. In additi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as noninvasively determined. The study end point was prospectively defined as a composite end point comprising mortality and arrhythmic events (ie, sudden death, resuscitate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an average (SD) of 41 (25) months. RESULTS: Patient age, LVEF, and HR were univariate risk predictors of event-free surviv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means of a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LVEF ( chi2 11.4, P = .0007), age ( chi 2 9.2, P = .02), and HR assessed from the standard 12-lead ECG ( chi2 7.1, P = .008) as independent risk parameters. CONCLUSIONS: Bedside risk stratification of survivors of AMI is feasible using simple parameters such as age, LVEF, and HR.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与临床背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两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旨在了解AMI后HRV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1.HRV各项指标与年龄呈负相关,女性患者的HRV较男性低(P<0.05)。2.HRV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肌梗死部位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患者时域指标中的St.georges指数较无糖尿病患者显著下降(P<0.01)。3.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的HRV时域指标SD、St.georges指数较阴性者显著下降(P<0.05)。结论:年龄、性别、晚电位及糖尿病对HRV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