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反复感染后的严重结果。拉米呋定抗病毒药的研制成功,为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希望。拉米呋定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合成。但作为一种新药,其投人临床使用时间短,经验积累少,且停药后易反跳及用药初期会使部分患者肝功损害加重(COT、GOT上升)等原因,使拉米呋定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拉米呋定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工作无突破性进展,用拉米呋定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观察临床治疗,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工作无突破性进展,用拉米呋定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观察临床治疗,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达芬联合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A组)40例,给予安达芬及拉米呋啶治疗。安达芬组(B组)38例,单用安达芬治疗;拉米呋啶组(C组)38例,单用拉米呋啶治疗。治疗结束时,观察3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A组明显高于B、C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5%、42.1%和39.5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7.5%、47.4%和44.7%,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C2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安达芬联合拉米呋啶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98例慢性乙型肝炎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1例 ,对照组 47例 ,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 - 2a(IFNα 2a) 5 0 0万u/d ,连用 15d后改隔日 1次 ,疗程 6个月 ,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 40 0mg/d ,疗程 3个月。对照组单用IFNα 2a ,剂量疗程相同 ,在疗程结束时 ,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及血清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复常率为 82 .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310 ,P <0 .0 5 )、HBeAg阴转率分别为 5 4.9%与 34 % ,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5 8.8%与 40 .4%。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等指标与单用干扰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α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可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 ,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功效 ,建议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 ,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率在 10 %以上。 1997年 2月~ 1999年 10月我院对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 6 9例。其中 33例慢性乙型肝炎用α干扰素加拉咪啶定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 全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 1995年 5月在北京第  相似文献   

7.
所选病例为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0例,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大剂量胸腺肽和赛诺金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并与单纯应用赛诺金33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胸腺肽和赛诺金联合应用HBe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单纯用赛诺金治疗组,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肽和赛诺金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等。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单用和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 32例 ,给予干扰素α 1b 5MU ,肌肉注射 ,每周 3次 ,共 2 4周 ,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共 4 8周 ;干扰素组 30例 ,拉米夫定组 2 4例。观察 3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率。结果3组病人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 ,HBeAg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HBeAg复发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及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P <0 .0 5 )。随访 2 4周 ,HBV DNA复发率 ,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联合组ALT的反跳率明显低于干扰素组及拉米夫定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干扰素α或拉米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联合用药抑制ALT反跳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0.
探讨拉米呋啶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治疗疗效的比较。本案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阳性36例,HBeAg阴性24例,经拉米呋啶100mg/d治疗1年,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率为77.8%,ALT复常率为72.2%,HBeAg阴性组HBV-DNA转阴率为83.3%,ALT复常率为75%,经方差分析两组数据,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示拉米呋啶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和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同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的作用。为了观察大剂量胸腺肽与常规剂量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差异及副作用,采用大剂量和常规剂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海江 《临床医学》2009,29(1):109-110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消除乙肝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肝治疗最关键的是抗病毒治疗,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一线药物包括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等治疗.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炎活动期如有适应症应进行规范的抗HBV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IFN是目前公认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但其有效率仅为44%左右,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为探讨IFN与苦参素联合应用是否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作者采用α-1bIFN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1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等治疗。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炎活动期如有适应症应进行规范的抗HBV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IFN是目前公认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但其有效率仅为44%左右,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抗病毒药物,疗效确切,但存在着长期治疗可以诱发和增加病毒YMDD变异的风险。α-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副反应较大,病人难以忍受。现临床上有人将两者合用治疗慢性乙肝,但疗程和疗效有争议嗍。我们采用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抗病毒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乙肝导向干扰素是由干扰索与抗乙肝病毒单克隆抗体交联组成的新型抗病毒生物制品,我科自1994年开始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30例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及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并分析这些病人干扰素治疗(IFN-α2b 3MU,每周三次,疗程6个月)前血清标本中的病毒X基因和前c/c基因的DNA序列。结果:所有发生T^1762-A^1764突变的5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均有应答,而其余12例病人中仅2例有应答。在5例既有前c区A^1896变异又有c区抗原决定簇aa107—118变异的病人中,4例无应答,1例有应答。其他3例有A^1896位点变异的病人中,2例同时伴有1~2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有应答,而1例伴有5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无应答。应答的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而抗HBc—IgM滴度高。所有病人的血清HBV DNA基因型均为B型或C型。结论:提示HBV基因变异、血清病毒载量和抗HBc—IgM滴度等可能是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但有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干扰素治疗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的研究36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经组织学确诊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4年;36例治疗前基线条件相仿未经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人作为对照。结果:(1)干扰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11.1%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干扰素治疗组HBsAg阴转1例,对照组0例。(2)干扰素治疗后1、2、3、4年HBeAg转阴率分别为38.8%、44.4%、50%、58.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3.3%、36.1%、41.7%、44.4%,显示在随访期内远期持续效应转阴率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3)干扰素治疗组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远期抗病毒效果,并有改善预后及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