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抑制剂,可逆转DNA的甲基化过程,激活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阿扎胞苷(5-氮胞苷)和地西他滨(5-氮杂-2-脱氧胞苷)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两种药物.DNMT抑制剂单药治疗恶性血液病,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已初见成效,其适应证亦开始向老年髓系白血病扩展...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化敏感酶(HpaⅡ)消化DNA,应用PCR扩增方法敏感地检测了74例恶性血液病病人降钙素(CT)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发现70%(7/10)ALL,72.7%(16/22)ANLL,52%(12/23)CML,80%(8/10)MDS,3例(3/3)恶性淋巴瘤(MT)和1例(1/1)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病人出现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结果表明,CT基因高度甲基化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恶性克隆增殖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DNA去甲基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的大量研究证明,DNA甲基化异常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生要作用,白血病的去甲基化治疗是建于白血病甲基化研究基础上,其作用机理不同与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等传统化疗药物的新治疗方法,它对复发及耐药白血病有一定疗效。本文将去甲基化治疗概念,作用,代表性药物和临床应用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特异性降解HDAC2,以及caspase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诱导凋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机制及目前进行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特异性降解HDAC2,以及caspase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诱导凋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机制及目前进行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免疫毒素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尝试性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毒素导向治疗恶性血液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去甲基化在白血病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是白血病表观遗传学改变中较常见的改变。在白血病的发展中,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基因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常用方法?遗憾的是,合适的移植供者难以找到,而且白血病的复发和耐药是化疗中的大问题。由于甲基化的可逆性,降低甲基化水平的药物就成了治疗白血病的新手段。地西他滨是用于降低甲基化的常用药物。本文对甲基化与肿瘤、甲基化与血液病,甲基化的检测方法和去甲基化治疗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钙素(CT)基因高度甲基化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HPaⅡ)消化 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73例恶性血液病和对照组6例正常人以及24例非恶性血液病的 CT 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结果 85.7%(12/1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0%(9/1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痛(ANLL)、80%(8/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3.3%(5/15)淋巴瘤、2例(2/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1/2)恶性组织细胞病(MH)、1例(1/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1例(1/9)多发性骨髓瘤(MM)的病人出现 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而对照组6例正常人和24例非恶性血液病无1例阳性。结论 CT 基因高度甲基化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恶性克隆增殖的分子基因标志,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预示疾病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DNA甲基化是白血病表观遗传学改变中较常见的改变。在白血病的发展中,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基因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常用方法。遗憾的是,合适的移植供者难以找到,而且白血病的复发和耐药是化疗中的大问题。由于甲基化的可逆性,降低甲基化水平的药物就成了治疗白血病的新手段。地西他滨是用于降低甲基化的常用药物。本文对甲基化与肿瘤、甲基化与血液病,甲基化的检测方法和去甲基化治疗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特定基因操纵区CpG岛高甲基化对人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作用。方法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的方法,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后的DNA为模板进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了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1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P15^INK4B基因在操纵区5′-CpG岛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结果 P15^INK4B基因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AML为84%,CML为0,MDS为50%,MM为75%。高危型的MDS较低危型更易发生甲基化,在MM中,P15^INK4B甲基化一般发生在早期,与骨髓象的幼稚程度关系密切。结论 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P15^INK4B基因高甲基化是使P15^INK4B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复发仍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肿瘤多肽疫苗是有望克服MRD的免疫疗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WT1、RHAMM、BCR-ABL、PR1多肽疫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PRAME、Survivin等多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新进展,及不规则肽疫苗、新型免疫佐剂、结合肽疫苗、Ad-tWT1疫苗等增强疫苗免疫治疗效应的最新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RNA包括siRNA和miRNA两种,前者是伴随着RNAi现象发现的,是对外源基因剪切加工形成的,是生物维持自身基因组稳定性的一种机制,而miRNA是基因组中固有的,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小RNA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介导目标RNA降解和抑制蛋白质翻译。前者要求小RNA与目标RNA精确互补,而后者只要求部分互补,采取何种机制取决于互补程度而不是其来源。RNAi作为下调基因表达的手段,在功能基因组学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对血液肿瘤发病相关基因,尤其对染色体易位造成的相关融合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及多药耐药基因的干扰研究表明,该技术不但是研究机制的有力手段,而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对microRNA的研究发现,它在多种血液肿瘤如多种淋巴瘤和白血病中存在表达的变化,并与多种癌基因相关,提示它广泛参与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本文就RNA干扰和小RNA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小RNA在血液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微小RNA(miRNA)是一系列在植物、动物及病毒中都可发现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155(miR-155)是一种表达在造血细胞的miRNA,通过转录后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近来研究表明,miR-155通过影响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作为癌基因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miR-155对恶性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把能够下调miR-155表达的药物如反义寡核苷酸与经典的细胞毒性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恶性血液病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155对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仵菲斐  马杰 《临床荟萃》2019,34(6):485-488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可遗传的变化,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染色体重塑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淋巴瘤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去甲基化治疗也参与逆转淋巴瘤耐药。本文就DNA甲基化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去甲基化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在调控基因表达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M的去甲基化治疗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拟从MM与DNA甲基化的关系及其去甲基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i—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对15例高危患者进行体外不去除T细胞的hi—PBSCT。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Cy或TBI/Cy方案,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和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加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回输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MNC中位数为8.16(3.92—10.8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51(1.27—5.95)×10^9/kg。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9)天,Plt≥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2(11—52)天。I-Ⅱ度急性GVHD6例,慢性GVHD2例。移植后100天内均出现感染,病原学确诊为细菌感染8倒,CMV感染6例。5侈;患者出现复发。中位随访213(42—589)天,死亡8例,存活7例。结论:hi—PBSCT治疗无HLA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可行而且有效的,进一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在造血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rvivin是一种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IAP),具有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抑制双重功能。在多种造血系统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诊断、预后和耐药密切相关。利用survivin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survivin反义核酸及Survivin阴性突变体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为采用生物学策略治疗造血系统肿瘤开辟了新途径.本综述重点阐述了survivin在造血系统肿瘤中的表达,survivin与造血系统肿瘤预后和耐药的关系及survivin在造血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对照方法,观察了国产重组人粒细胞生长因子(粒生素)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进口同类产品(惠尔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粒生素组和惠尔血组的总有效率相似,分别为98.8%和100%,且治疗后两组间外周血WBC,ANC计数的变化曲线相似,均在用药后第12天达到高峰,ANC计数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7天和8天,无明显差异,表明在促进化疗后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