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心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肺经组与模型组、心经组与模型组的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EST)有20个下调和14个上调,主要是免疫和炎性反应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等;心经组中有70个下调和20个上调,主要是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相关基因,细胞凋亡和应激反应蛋白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类基因,免疫和炎性反应相关基因等。结论:心经组、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和类型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下丘脑中与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探索针刺心经抗干预心肌缺血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心经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包括EST)中,上调表达73个,下调表达92个;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下丘脑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涉及细胞代谢、脂质代谢、免疫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转运、信号转导等多种因子;而电针模型肺经组仅有57个基因表达上调,26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心经组、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和类型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基因差异表达方面探讨心经与心脏相关的特异性基础。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电针心经“神门”至“通里”段、小肠经“养老”至“支正”段、肺经“太渊”至“列缺”段。刺激电压5V,频率2Hz,波宽300μs,正负向交替方波,每次电刺激20min,1次/d,共3次。取缺血心肌组织,采用大鼠全基因U230序列芯片进行芯片检测,大规模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电针心经组有20个上调70个下调;电针小肠经组有18个上调26个下调;电针肺经组有14个上调20个下调,且3组之间鲜有相同的基因表达。结论:经脉脏腑相关具有确实的分子基础,电针心经、小肠经、肺经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心经经脉与下丘脑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差异表达基因方面探讨心经经脉与下丘脑相关的特异性分子基础。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肺经组和电针心经组,分别电针心经"神门"至"通里"段、肺经"太渊"至"列缺"段。刺激电压5V,频率2Hz,波宽300μs,电流强度1.1mA,正负向交替方波,每次电刺激20min,1次/d,共3次。取下丘脑组织,采用大鼠全基因U230序列芯片进行基因检测,大规模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电针心经组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电针肺经组有57个上调、26个下调。与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经脉引起了下丘脑中147个上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28个为下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结论:电针心经与电针肺经比较,其在下丘脑中枢调节过程中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斑核参与针刺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伪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损毁组,每组6只。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在"神门"-"通里"段给予电针,强度1 mA,频率2 Hz/15 Hz,每次30 min,连续3 d;电针+损毁组在病毒损毁双侧蓝斑核的基础上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再给予和电针组同样的电针治疗。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类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AST显著降低(P0.01);与电针组比较,电针+损毁组血清AST显著升高(P0.05)。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共筛选出1 138条差异表达基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共筛选出1 330条差异表达基因。与电针组比较,电针+损毁组共筛选出80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蓝斑核参与针刺抗心肌缺血所调节的差异基因共218条,GO功能分类分析显示在生物过程中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生物调节功能。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富集于硫中继系统、硫胺素代谢、谷胱甘肽代谢、C5分支二元酸新陈代谢、细胞黏附分子和Th1和Th2细胞分化等。结论:蓝斑核参与针刺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硫中继系统、硫胺素代谢、谷胱甘肽代谢、C5分支二元酸新陈代谢、细胞黏附分子和Th1和Th2细胞分化以及相关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与"太渊"穴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差异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每组24只。内关组与太渊组大鼠分别选取"内关"与"太渊"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刺激电流1mA,频率2Hz,每次20min,每日1次,共干预7d。假手术组、模型组固定相同时间,不予电针干预。模型组、内关组、太渊组大鼠在末次电针24h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假手术组在开胸后仅在相应部位用针空穿1次,不进行结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心肌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AQP1蛋白表达及PKC的活性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内关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PKC的活性和AQP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太渊组均显著减少(P0.01,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电针预处理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QP1蛋白表达和PKC活性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QP1蛋白表达和PKC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活化进而抑制AQP1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CLC-2氯离子通道[chloride channel-2,CLC-2]、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 accessory,CLC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心肌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基因敲除ASIC 3-/-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组电针双侧"内关"穴,列缺组电针双侧"列缺"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天枢"穴与"神阙"穴连线中点,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7d。造模前后记录Ⅱ导联心电图ST段电压幅值,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CLC-2、CLCA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小鼠Ⅱ导联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缺血区;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有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可明显抑制SOD的下降(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LC-2、CLC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CLC-2、CLC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CLC-2、CLCA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针刺治疗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电针心经、小肠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予电排针刺激其心经"神门-通里"或小肠经"养老-支正"段经脉主干,观察其心功能变化及心率变异性改变情况.结果电针心经、小肠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且以电针心经为著;电针心经、小肠经均可使模型大鼠心率下降,速率减慢,降幅减小,总心率变异性比值显著减小,自主神经系统动态平衡比值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心经、小肠经均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促进自主神经系统动态平衡的恢复及明显提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心肌缺血细胞G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子建  汪克明  王月兰  胡玲  周逸平 《针刺研究》2006,31(5):264-267,F0003
目的:分析电针对缺血心肌细胞G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电针抗心肌缺血的分子作用途径。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正常“神门”组、电针模型“神门”组,每组5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然后电针“神门”穴,予以1.3 mA、2 Hz方波刺激,每日1次,3 d后动物麻醉状态下活体取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各组G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结果:筛选到表达G蛋白15个,通过cAMP或Ca2+途径影响下游基因表达,调节细胞转录和应答。电针“神门”特异性G蛋白2个,主要是G蛋白γ亚型通过cAMP影响下游蛋白激酶Aβ2调节细胞转录。结论:电针抗心肌缺血可以通过调节多种G蛋白影响缺血心肌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以Gi和Gq最为重要;心经与心脏间具有相对特异的分子联系途径,可能主要是Gγ和PKAβ2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较循经取穴与其他取穴方法的差异。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列缺组、非经非穴组,通过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检测Kv1.4、Kv4.2、Kv4.3、KCh IP2、Kir2.1、Kir2.2六个指标,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和列缺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关组的蛋白表达量高于列缺组,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和列缺穴均可以提高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且心包经内关穴的针刺效应优于列缺穴。  相似文献   

11.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2):97-101
目的:从牵涉痛产生的机理出发,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将三种荧光素(快蓝、碘化丙啶、双苯甲亚胺)分别注入心经、肺经穴位和心脏,观察C6~T5节段脊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左右两侧标记心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平均数均高于标记肺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而左侧心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与左侧肺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心经穴位心脏双标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同节段的双标细胞(P<0.05)。结论: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有分支现象,其一支分布于心脏,一支分布于上肢,这种现象是体表内脏相关和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心经循行线与心脏之间的脊神经节细胞分支支配现象更明显,提示心经、心源性牵涉痛与心脏的联系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联系的神经基础是神经节段的相同性和神经分布的密度。  相似文献   

12.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4):238-242,245
目的: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对心交感神经诱发反应及刺激大鼠心交感神经,在心经的“青灵”“少海”和肺经的“侠白”“尺泽”穴位上记录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结果:左心经穴位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发放的阈值低于右侧心经引起心交感神经反应的阈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相同强度的串脉冲分别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可诱发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激活反应。在左侧和右侧心经穴位上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放电高于同样强度刺激肺经穴位上诱发的心交感神经放电(P<0.05)。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同侧心经反射性肌电反应的阈值低于引起肺经反射性肌电的阈值(P<0.02)。刺激左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明显的肌电反应,而肺经穴位的诱发肌电反应则很弱。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两经穴位肌电活动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和肺经穴位相比,相同强度的电针刺激心经穴位可引起更大的心交感神经兴奋;反之,心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最大的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药心衰康对阿霉素心衰大鼠治疗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心衰康对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心衰大鼠模型,心衰康连续治疗28d,测定和分析各组大鼠的心功能,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心衰康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内压显著升高。心衰康治疗组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结论:中药心衰康可以减轻盐酸阿霉素对心衰大鼠心肌的毒性作用,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且有良好的抗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瘀证”、“痰饮”等范畴。常用治法有补益心气法、益气活血法、益气温阳法、温阳利水法、泻肺利水法、活血化瘀法等。笔者认为,在益气温阳、治血利水法同时还要宁心安神方能取效。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4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ml/日,15日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HRV。结果:治疗15日后,治疗组的HRV各指标SDNN、SDANN、rM SSD、PNN50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CHF,可提高CHF患者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索冠心病心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采取高脂饮食、Pit(脑垂体后叶素 )皮下注射的造模方法 ,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结果 :模型组大鼠近似于临床冠心病血脂升高和心肌缺血损伤———心功能不全的病理改变 ,与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或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这种中西医结合复合造模方法所建立的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申  魏易洪  曹敏  周莉  王佑华  周端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55-1657
目的 应用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观察参蛤散对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不完全缩窄腹主动脉大鼠作为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以参蛤散、卡托普利灌胃16周后,观察参蛤散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参蛤散与卡托普利均能提高心衰大鼠左心室舒缩功能;(2)参蛤散对左室质量指数有降低作用,但是程度不及卡托普利组.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可以造成EF值正常的心力衰竭,参蛤散在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形成过程中,起到提高EF值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对于改善心室重构方面效果则不如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8.
针刺改善冠心病心脏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特异性调整作用,将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内关及足三里治疗组,针刺内关2疗程后冠心病患者症状控制率为75.0%,心电图改善率为70.5%。与针刺足三里组(40%、46 .6%)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采用反映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心缩间期及心舒间期的PEP、LVEP、P/L、A/H等为指标,发现针刺内关使冠心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部分指标与足三里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证实了内关穴与心脏相关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观察参草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其血清脑钠素(BNP)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即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为未手术造模的正常大鼠。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常规等容积灌胃蒸馏水每次3mL,日2次;用药各组的大鼠按人鼠剂量换算公式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LVIDs、LVIDd、EF%和血清BNP。结果: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LVIDs、LVIDd明显增大,血清BNP的含量增高,EF%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心衰大鼠血清BNP的含量,减小LVIDs、LVIDd,提高EF%(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P>0.05。结论 :参草通脉颗粒降低心衰大鼠血清BNP的含量,且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长期治疗的压力下常伴发精神情绪异常,产生"双心疾病",以致其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双心医学"则可以指导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在治疗心衰疾病患者时,应将治疗心衰疾病与调控患者精神情绪二者并重。在中医看来,情志类疾病多考虑病位在肝,心衰疾病病位在心,因而心肝同治对于"双心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