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3-06—2016-02我接收治的2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123例非血管性痴呆患者为对照组。CT扫描检查2组脑白质疏松情况、梗死病灶特征及位置等基本信息。比较2组基本资料、血管性疾病情况、生活习惯、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病部位。结果 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饮酒及吸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史及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丘脑、枕叶、顶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基底节、颞叶及额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年龄、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饮酒、吸烟、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颞叶及额叶脑梗死均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了解患者是否具备以上指征,从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时间点SUA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01—2022-08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208例,完成随访195例,根据AIS 3个月后是否合并VD,将患者分为non-VD组(n=160)和VD组(n=3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因素,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24 h、入院7 d和入院14 d时患者外周血中SUA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时段SUA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IS合并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段血尿酸水平预测AIS合并VD的临床价值。结果 脑卒中史、心房颤动、病死灶大小和入院时NIHSS评分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入院24 h(415.0±21.3)μmol/L、入院7 d(436.2±24.0)μmol/L和入院14 d(407.3±18.2)μmol/L时SUA水平高于non-VD组[(398.4±26.8)μmol/L、(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9~80岁汉族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起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和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于册第4版修订本进行认知测定,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IN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42例诊断为CIND,占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和中等面积梗死(OR:4.687,P<0.05;OR:4.734,P<0.05)、糖尿病(OR:2.887,P<0.05)是缺血性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梗死面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MRI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MRI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了皮质下多发梗死28例痴呆患者和33例非痴呆患者的MRI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影像学相关高危因素。结果:痴呆组中顶叶皮质下、内囊膝部和丘脑的梗死发生率,顶叶皮质下、侧脑室体旁前部、内囊膝部和丘脑平均梗死数目,4级LA的出现率以及所有脑萎缩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Logistic回归后,只有平均脑沟宽度、侧脑室指数和丘脑梗死的数目进入了方程。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可能与脑萎缩的程度和丘脑梗死的数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冯涛 《中国卒中杂志》2008,3(11):864-869
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SIV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的一个亚型,具有认知障碍和皮层下脑缺血病灶的证据。其包括腔隙状态、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和Binswanger综合征等3个类型。认知障碍的特征是显著的执行功能障碍和相对轻微的工作记忆减退。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有助于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VaD)与头颅CT所示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后的CT检查表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估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 以患者是否继发VaD为因变量,脑组织病变部位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病变部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经随访,最终纳入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6例继发VaD,30例认知功能正常,2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丘脑、丘脑后部、左额/颞/枕以及多发病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产生影响(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项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包括下丘脑、左额、左枕、多发病灶、脑白质病变(P<0.05)。结论 下丘脑、左额、枕以及多发病灶和脑白质病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VaD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及时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其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VCIN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前期已建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数据库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血管危险因素、生化及影像检查信息,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Essen评分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于发病(10±2)d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依据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VCI的诊断及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和VCI组,VCI组包括VCIND组和Va D组,分析上述各项因素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VCI占69.86%,其中包括37.68%的VCIND和32.18%的Va D患者。1VCI组低受教育程度(P0.001)、糖尿病(P=0.005)、心脏病(P=0.045)、卒中家族史(P=0.005)、幕上病变(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14)、D-二聚体水平(P=0.001)、Essen评分(P=0.024)、NIHSS评分(P0.001)显著高于NCI组,女性(P=0.004)、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及受教育年(P0.001)显著低于NCI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VCIND组比较,Va D组患者既往卒中史(P=0.013)、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01)、Essen评分(P=0.03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05)显著高于VCIND组,TOAST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梗死(P0.001)、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显著低于VCIN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幕下病变患者发生Va D的风险明显小于幕上病变患者。结论 VCI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与NCI比较,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VCIND比较,卒中次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以往研究认为,VaD系脑动脉硬化的结果。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多发性脑梗塞、腔隙梗塞及重要部位的单发梗塞、出血以及Binswanger病等都可引起VaD。 患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加,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上升,VaD的患病率也持续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血管性痴呆48例的ERP_s检测结果。其中多发性脑梗塞3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3例。ERP_s中N_1、P_2、N_2、P_3波峰的潜伏期延长(P<0.001),P_2、P_3波峰的振幅降低。对ERP_s的检测方法、各波峰的神经生理心理学意义及实用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认知评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与调查,并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缺血性卒中后轻度VC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有关;与性别、BMI、吸烟、饮酒等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VCI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是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上可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王群,钱采韵老年期痴呆主要有血管性痴呆(VD)和Alzheimer病(AD)两大类。日本老年期痴呆中60%~70%属VD,AD只占30%~40%;而欧美相反,85%~90%为AD[1]。临床上区别VD和AD多采用Hachinski...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管性痴呆(VAD)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患之一。约20~4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碍。既往认为,痴呆的发生为脑动脉硬化的结果。Hachinski(1974)经病理研究指出,多发性的双侧半球缺血卒中是导致认识障碍的直接原因,提出“多梗塞性痴呆”(MID)的诊断,并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疾病实体。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除MID外,还存在与血管因素有关,而以其它不同形式表现的痴呆者。轻微的卒中,损害了脑重要部位或单一的大片梗塞及皮质下白质的变化,均可导致痴呆而并非决定于脑多梗塞的存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血管病(CVD)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1].而脑血管病的范畴很大,按受累血管可分为大血管病和小血管病;按疾病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按病变部位可分为皮质型和皮质下型等.不同损伤原因、部位和性质的脑血管病所导致的血管性痴呆(VaD)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较大,呈斑片状,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均一表现,为其诊断与治疗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2].  相似文献   

14.
脑活素治疗血管性痴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验证脑活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为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脑活素与安慰剂的剂量均为100ml的注射剂,安慰剂为生理盐水,研究药含30毫升脑活素。治疗方法静脉滴注,共4周20次。结果;共入组并完成观察147例VD病人,脑活素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75例和72例。治疗4周后,脑活素组简明智力检查量表平均总分比治疗前提高了2.7分,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及诊断标准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免疫和炎症机制参与了VD的发病过程,其中细胞因子(cytokine,CK)在此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 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和扣带束多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膝部FA值明显下降,ADC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多个感兴趣区的DTI改变证明联络纤维损伤明显;全脑DTI研究是SIVD患者敏感可靠的技术方法,有助于理解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联络纤维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及其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老年期痴呆中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是两种主要疾病 ,其中前者有较明确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 ,而且治疗途径广泛 ,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轻度血管性痴呆 (VaD)患者的认知特征。方法 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脑卒中研究所(NINDS AIREN)编制的VaD诊断标准的 31例患者 ,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匹配的卒中后非痴呆患者和正常老人(各 31例 )均完成智能、记忆、语言、注意、结构、计算及执行功能的 16种神经心理测验。结果 VaD患者的认知损害是全面性的 ,最为显著的是总体智力、回忆策略、视觉空间能力及筹划执行功能指标 ,反映其额叶和皮质下功能损害。结论 VaD患者脑部额叶和皮质下功能障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a,VAD)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按2∶1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脑通注射液.结果 脑通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降低Fg含量,缩短P3潜伏期,P3波幅增高,使脑电地形图好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积分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脑通注射液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