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索广州市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通过对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广州地区流感样病例与10个日气象因素及9个周气象因素进行spearman统计分析。结果流感样病例日发病人数与同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20-20时降水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均提示为弱正相关关系;流感样病例周发病人数与同期周平均相对湿度、周20-20时总降水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均提示为中等正相关关系。结论流感样病例的发生与日平均相对湿度、日20-20时降水量、周平均相对湿度、周20-20时总降水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559-1564
分析梳理2012年以来中医运气学说的研究文献,从运气推演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运气推演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运气推演与疾病证型相关性、气象要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出生日运气与发病关系、运气模式的推演性论述、三年化疫学说、运气学说与疾病诊疗、运气学说的理论与文献研究、地域化运气模型的建构、运气学说的争鸣探讨等十一个方面加以归纳总结,指出近年来运气学说的研究更趋于科学与理性,研究的方法、途径更加多元化,出现了借用现代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建构局域运气模型的研究,更多关注气象因子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有逐渐摆脱了运气模式推演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用灰色系统理论验证运气学说中痢疾发生的气象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运气学说从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观念出发,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与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特别是与季节、气象的变化息息相关。我们以细菌性痢疾为例,探讨该病发病的气候影响因素,验证运气学说的科学内涵,为预测疫病的发生提  相似文献   

4.
包头地区十五年气象,部分流行病与运气学说之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将包头地区1965~1979年十五年部分气象及流行病资料与中医运气学说作一初浅探讨。冀以揭示运气学说与今之气象和流行病之间的关系。气象与流行病资料气象资料气象资料来源于包头气象局逐日月均月总报表,选取1965~1979年月均温度、月均风速及月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讨论了运气学说学术争鸣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从干支纪年的天文学依据、天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平气推算的依据与一致性、运气预测的必备要素、极端气候事件与运气学说的关系、气候变化与人类疫病流行关系等6个方面讨论了运气学说的科学内涵,指出运气学说认为天文、气象、物候与人体生命活动相关的思想的正确性,但运气学说以干支符号推演的方法还需商榷。现代研究运气学说应在肯定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抛弃干支符号推演工具,汲取现代多学科知识,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创造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丁谊  高思华  张德山  李鸿涛  贺娟 《中医杂志》2011,52(11):910-911
以1948-2007年北京市观象台的常规观测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和日平均风速,利用方差分析,分析了运气学说"主运"的气候特点,从气象学角度论证了主运划分的科学性,为今后利用中医运气学说探讨疾病发生的季节规律,进而预测疾病发生做了初步准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55 a全国气象站网逐日相对湿度实测资料,采用EOF和REOF等数理方法,评价中医运气学说在当代的科学价值。研究表明:全国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区域分布与五行理论观点基本一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燥湿变化主要特征符合运气学说的推演结论,适宜程度随区域有所不同,中央湿土之地湿度最高,北方和南方相对次高,东部风木之地和西部燥金之地最低;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对运气学说值年大运予以地域修正后,运气推算的准确度有明显提高,运气学说应包含地域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运气学说六气的角度探讨北京市痢疾发病与前1年及当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六气分段收集和整理北京市1970年-2003年的痢疾发病及相应的气象资料,分别将前1年和当年的气象资料与痢疾发病人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将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评价其对痢疾发病预测的吻合度。结果:北京地区痢疾的发病集中于夏秋之季。痢疾发病与当年和前1年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均相关,但仅有风速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分别为:Y=-171226.89+86883.679Xw.1(Xw.1为当年初之气的平均风速);Y=-291070.976+62177.339Xw.1+62776.246Xw.2(Xw.1和Xw.2分别为前1年初之气和二之气的平均风速)。结论:前1年气象与痢疾发病的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较当年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龙门县2011-2013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2013年龙门县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数据和非典预警相关数据,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同时,对2013年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数据实施有机拟合,对比分析两种监测方法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结果:在出现第1例输入性的病例之前的1个月,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数据就呈现上涨趋势。而在非典监测早期预警系统中,发热呼吸道患者的就诊率明显高于2011年及2012年的同期水平,3年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013年的流感疫情和甲型H1N1流感在不同阶段的流行趋势保持相对一致性。结论:2013年两个不同监测系统的预警信号与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基本吻合,平均回归法对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预警明显优于控制图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运气与临床发病、疾病诊治、预防,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探讨,认为其在预测气象变化和推潮某年疾病的大致流行情况方面,尚有一定价值;同时亦发现目前运气学说推理演绎性研究较多,实践性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在运气与疾病的诊治预防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所采用的标准不一。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强运气学说的科学实证性研究,进行严密科研设计,同时加强运气学说同其他多学科间的交叉研究,通过多学科理论方法,为中医学认识人体和疾病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对332例脑出血患者出生时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周期分析。结果:脑出血易罹患者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天干为乙,岁运为火运、金运;主气为五之气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阳相火,司天为厥阴风木,在泉为少阳相火;年份为小逆、不和、天邢者。脑出血不易罹患者的出生日期运气特点为:天干为甲,岁运为土运;主气为二之气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司天为阳明燥金,在泉为少阴君火;年份为岁会、同岁会者。其中,唯有主气与运气相合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脑出血发病还与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周期密切相关。结论:脑出血发病与人体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运气相合及周期变化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王利锋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6):556-557,608
目的通过分析长春地区六十年气象的变化,印证大司天存在的自然科学背景。方法对长春地区六十年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与时间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从长春地区六十年气象资料来看,气象因素在六十年内存在着一定规律的变化趋势,可以为大司天的存在提供自然气象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节气变更及气象因子变化与病毒性肝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诱发或者加重病毒性肝炎的气象条件,并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将搜集整理的北京市35年间的5项气象因子数据和病毒性肝炎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在年度、六气时段内均呈现不平衡分布的流行趋势。在六气时段内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与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显著相关,平均相对湿度单个气象因子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影响大。结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与各气象因子及其变化趋势之间存在确切的关系,其中受平均相对湿度影响较大,这从一定程度说明了湿邪对于该疾病的影响,以及部分证明了五运六气理论对于该病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5,22(4):302-303
“气”和“真气”是真气学说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使用混乱。“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精微物质,不能简单认为是某种元素,真气是相对于“气”的无形的功能,以质能说明两者的关系。研究“气”的重点是“真气”,真气的特性有非形态性、非常规性、超常性和系统性。作为一般概念“真气”的特性,涵盖中医学真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有四种理论,即营卫阴阳论、脏腑论、邪气立论和其他因素引起。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治疗方面,应将患者主观的失眠感觉与失眠所致日间不良结果(疲劳、注意力下降、打盹、记忆力差等)及客观检查相结合,辨证、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气化作用激发和协调着气、血、津液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变化,维持着各个脏腑官窍的正常活动和机体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人体内气、血、津、液的产生、输布、发挥作用等,亦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则津液流行,气血充盛,五脏安和,疾病不生;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气血衰少,五脏动摇,变生百病;气体终止,则精气竭绝,阴阳离散。在临床上无论治疗气血病证,亦或是津液病证,调理气机、推动气化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顾宁 《天津中医药》2002,19(6):47-49
基于对中医学气血关系学说和中风病"气虚血瘀"理论的认识与探讨,通过初期临床观察,认为元气亏虚、脑络瘀阻是急性脑梗死的病机重点,血瘀又可加重气虚,导致气滞,气虚、血瘀、气滞相互为患.提出对本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血外,更需强调气血兼顾,补气行滞与活血祛瘀相辅相成,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新生.补气活血、行气通滞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宗气理论相关文献,对宗气的定义沿革、生理功能、虚实变化、宗气亏虚临床表现及宗气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深化对宗气内涵的理解。宗气内涵主要有以下4种观点:宗气是由肺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结合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积于胸中而成;宗气的实质即心肺阳气;宗气是升至胸中之谷气的一种特称;宗气是积于胸中并在左乳下跳动的动气。其生理功能包括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宗心肺而主燮理,统诸气而安脏腑、布津液,抵御外邪,提携神明、保持神思脑力健旺,职司视、听、声、色、嗅、动,汇元气以全生机。宗气失常主要表现在“虚实”二端,其中虚表现为宗气亏虚、宗气下陷,实表现为宗气痹阻、宗气上逆。宗气亏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气短,动则加重,甚则气喘。伴见症状为面色白或晦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寐、头晕、目眩、自汗、消瘦、舌淡暗、苔薄白、脉沉、脉细或脉弱。并发症状为心肺气血运行不畅之胸闷、胸痛、心悸、紫绀、咳嗽、咳痰、大便秘结;脾虚不运之纳呆、便溏、腹胀;阳虚气化失利之四肢逆冷、畏寒、浮肿、小便不利、口干。另外,从宗气论治的疾病,以心肺疾病为主,逐渐扩展到其他系统疾病。同时,以宗气理论指导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多有报道,从现代医学角度对宗气的实质也进行了探讨。总而言之,宗气理论提出很早,但系统研究尚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脾胃论》的精髓是五运六气,该书是在"脏气法时"和"气运衰旺"指导下写成的,重视四时阴阳升降浮沉,把五运六气理论从外感引入到内伤之中,不但用五运六气理论阐述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还把五运六气理论扩大到治则及制方遣药方面去了。本文开发了研究脾胃内伤病的最新思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胆气主升",其意有二,一为胆具有主管升发阳气的作用,二为胆具有条达舒畅之性.胆具有"胆气升而胆汁降"的生理特性,其一升一降的运动特点,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