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在人际间传播已经证实。普外科急腹症是人群常见病、多发病,有急诊手术可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形势下,外科医生应该按照指南和诊疗常规,顺应形势,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做好自身防护措施的同时,做好普外科急腹症的分类诊疗,合理选择诊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3.
自2019年底起,我国暴发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疫情,这种病毒的迅速传播和高度的传染性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如何加强医护患个人防护以避免交叉感染,如何及时筛查出疑似病例,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是疫情防控期间口腔颌面医护人员在临床诊治中需注意的重要问题.做好病人的诊治工作,为普通病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全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康复医疗机构要为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提供肺功能损害评估,制定合理呼吸康复计划并予以康复治疗。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湖北地区率先开设新冠肺炎康复病区,在国家政策文件和康复指导意见的规范下,进行临床康复实践。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分型和中医辨证论治,针对性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体位疗法、呼吸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患者的呼吸和躯体功能,通过推拿疗法、隔物灸贴等中医治疗调畅气机,修复脏腑功能;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提高患者体能,改善身心状态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新冠肺炎的中西结合康复诊疗规范,希望能给广大的康复工作者以一定的参考,改善患者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迅速在全球各地蔓延,我国新疆地区也经历了 3次大的疫情挑战.自治区和兵团疫情防疫领导组及时成立了专项督导组并多次深入基层,通过现场督查的方式,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布局流程、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手卫生执行、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活动过程等环节了解感染管理及控制现状,旨在最大...  相似文献   

6.
检验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人员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接触到大量可能携带病毒的血液和体液标本,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疫情期间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及时对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打赢抗疫攻坚战的关键。该文从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原则、优化检验流程、医疗垃圾处理、实验室分区管理)和检验人员管理(提高重视程度、人员培训及考核、科学排班、加强心理干预)方面出发,对相关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摘 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疫情下体检中心医护人员和受检者的安全,预防病毒感染与控制工作,根据新冠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从规范医护人员的管理、体检流程再造、检后管理、严格环境消毒与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入手做出具体防控措施,本文对疫情期间体检中心的防控管理,旨在工作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保障受检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9.
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国院校延迟开学,纷纷在线上开展课程教学。本研究采用"合班直播、分班巩固、闯关学习"的模式,利用信息化智慧教学工具的教学互动功能,对3个班137名护理学专业大专生进行外科护理学课程的视频直播教学,学生学业完成度为100%,学生满意度为100%,学习成绩为(93.12±3.67)分;学生课堂签到率为100%,随堂测试参与度为96%,随堂测试正确率为95%。视频直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干咳、气促,以及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症性改变等。我国已将2019-nCoV感染的肺炎定为法定传染病。为规范这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诊疗,北京协和医院特制订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抗击COVID-19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刻,乳腺外科医师应认真总结疫情期间开展乳腺肿瘤诊治的经验,并指导"后疫情阶段"的临床实践。其中,必须坚持患者最大获益和最小受害的理念,优化选择综合治疗方案。而综合评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是制定临床决策的关键。同时,美国外科学会以临床危险度为参考依据,针对临床外科处理原则制定了宏观指导意见,并提出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可能需要推迟6~8周时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结合COVID-19患者肺部CT影像学特征,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COVID-19辅助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部分CT影像资料构建小样本COVID-19数据集,将VGG-16具有提取高层抽象特征部分与设计的全连接层共同构成初步的基于迁移学习的COVID-19智能辅助诊断模型,使用COVID-19训练集迭代训练诊断模型,不断优化全连接层网络参数,最后训练出一个基于VGG-16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的COVID-19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结果在COVID-19测试集中早期、进展期和重症期3个类别的样本上,COVID-19智能辅助诊断模型测试的敏感度分别为0.95、0.93和0.96,F1 Score分别为0.98、0.95和0.92,综合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4.59%。结论小样本数据集上采用迁移学习技术训练的COVID-19辅助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能快速地为医生提供诊断的参考意见,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综合医院员工健康防控管理的措施。 方法利用质量控制管理工具中的分层法,通过涵盖全员覆盖培训,依照疫情特点精细分组,梯队式健康上报流程的“3M工作方案”,实现全院员工的整体防控和管理。 结果2020年1月29日至6月6日,全院4463名员工“零感染”。 结论作为防疫“第一哨岗”的综合医院,科学精准的管理方法、全面覆盖的教学培训,是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居家干预策略。方法 2021年7月30日至8月12日,以南京市江宁区常住居民为抽样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发放问卷,包括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对居民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居民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779名居民,ISI评分为(15.40±5.99)分,中、重度失眠发生率为47.37%(369/779);GAD-7量表评分为(5.52±5.34)分,中、重度焦虑发生率为36.97%(288/779);PHQ-9量表评分为(7.97±6.31)分,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38.51%(300/77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医务人员、黄码人员、中度焦虑、抑郁与失眠的发生呈正相关,是失眠的危险因素;而高文化水平、接种疫苗与失眠的发生呈负相关,是失眠的保护因素。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易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应关注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涉疫地区居民及时进行线上睡眠健康宣教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COVID-19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核酸检测确诊的1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CT重点观察病灶的密度、数目、分布、位置和形态,以及有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肿大或其他伴随征象。结果确诊患者包括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31~67岁(49±12岁)。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8例),干咳或咳嗽(3例),伴有腹泻、恶心呕吐(1例)。2例出现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减低,5例出现C-反应蛋白增加。CT表现:病灶多发10例,双肺下叶背段或后基底段累及者共11例,以周围性分布(位于胸膜下或叶间裂胸膜下区)为主12例,沿支气管树分布10例,形态以团片状和斑片状为主10例,伴网格状影9例,密度以磨玻璃密度病灶为主11例,病灶临近支气管血管束增粗9例,伴有胸膜增厚或牵拉变形(包括叶间裂扭曲)8例,无胸腔积液和纵膈淋巴结增大。结论COVID-19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发热和C-反应蛋白的增加,影像表现为肺部外周性磨玻璃影,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能早期发现COVID-19患者的肺部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5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影像学表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7例)、普通型(34例)、重型(7例)和危重型(10例)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COVID-19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47例,81.0%)、咳嗽(31例,53.4%)、乏力(10例,17.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52例(89.7%),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4例(24.1%),C-反应蛋白升高18例(31.0%)。CT表现为双下肺分布阴影(46例,90.2%),COVID-19普通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23/34,67.6%)或混合型(17/34,50.0%),周边分布为主(28/34,82.4%),重型及危重型患者CT主要表现为实变(13/17,76.5%)及混合型(14/17,82.4%),周边及中心同时受累(14/17,82.4%)。其他常见征象包括胸膜平行征、晕征、血管增粗征、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等。5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有胸腔积液。结论: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不仅能做为早期诊断参考,还能对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Casirivimab-imdevimab, an antibody cocktail containing tw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reduces the viral load and the risk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related hospitalization or death.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asirivimab-imdevimab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Delta variant in Japan.Method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five institutions and assessed a total of 461 patients with COVID-19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 dose of casirivimab-imdevimab consisting of a cocktail of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casirivimab 600 mg and imdevimab 600 mg intravenously). The control consisted of age- and sex-matched COVID-19 patients (n = 461) who sufficed the inclusion criteria but did not receive casirivimab-imdevimab. The outcome was the requirement of oxygen therapy.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oxygen therapy (n = 30), nasal canula (n = 23),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n = 5),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 = 2).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oxygen therapy (n = 56), nasal canula (n = 45),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n = 8),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 = 3). The administration of oxygen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5% vs. 12.1%, P = 0.0044). All thes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s and received additional therapy and recovered.Conclusions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asirivimab-imdevimab combination antibody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ates of requiring oxygen therapy among high-risk patients with COVID-19 Delta vari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