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型半胱氨酸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叶酸、维生素B_(12)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 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关系,并通过Hcy揭示AD发病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用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标准的可能标准严格筛选AD患者35例,用ADDTC诊断标准筛选VaD患者30例,并同期选择31例无临床脑血管病史、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查体中心志愿者为对照组。取肝素抗凝的血浆用循环酶法进行Hcy的测定。取血清由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_(12)的测定。结果AD组和Va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叶酸和VitB_(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aD组存在痴呆程度越高血浆Hcy水平越高这一显著正相关关系,而AD组这一正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且发现VaD组患者MMSE评分越低其血浆Hcy水平越高这一显著负相关关系,而AD组这一关系仍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存在血浆Hcy水平与血清叶酸及VitB_(12)水平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提示高Hcy血症可能是引起AD和Va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cy作为一个新的血管因素加强了AD与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且提示积极治疗高Hcy血症在预防AD和VaD方面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VD组)、2组(非痴呆脑血管病组)及3组(正常体检组),每组各80例,分别检测各组的Hcy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应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对1组患者进行痴呆程度分类并分析其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组、2组较3组的Hcy水平均高(P均<0.05),且1组、3组组间差异为最大;1组随着患者痴呆程度的逐渐加重,Hcy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正相关,随着MMSE评分的下降,Hcy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Hcy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及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Hcy水平有助于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两种老年期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D患者55例(AD组)、VD患者58例(VD组)和正常体检者30名(正常对照组)。VD组和AD组均按病情严重程度再分组:按痴呆严重程度根据总体衰退量表评分,得分3、4分者为轻度组,5分为中度组,6、7分为重度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和VD组患者血浆Hcy明显升高(P〈0.05),AD组与VD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0 9);AD重度组与AD轻度组比较(P〈0.05),VD重度组与VD轻度组比较(P〈0.05)。结论:测定血浆Hcy水平对诊断AD和VD有帮助;AD和VD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症状评定量表(the Behavior Pathl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ing Scale,BEHAVE-AD)对临床确诊的80例痴呆患者及年龄匹配对照者进行临床心理评估,用高压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不同组别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叶酸及B族维生素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痴呆患者Hcy水平[(16.98±6.40)μmol/l]高于对照组[(13.08±3.37)μmol/l],高Hcy组BEHAVE-AD(11.61±3.33)高于正常Hcy组(7.85±1.85),高Hcy组6个月后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血浆高Hcy与痴呆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但未能证实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可在短期内改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37例V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并与39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同龄对照组血浆Hcy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VitB12浓度,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中度(10~19分),重度(10分以下)。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VD组血浆叶酸水平显著低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两组间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VD患者血浆Hcy、叶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行为障碍。方法:用痴呆行为障碍量表(DBD)对AD患者47例与VD患者31例行为进行评定。结果:两组认知功能损害差异无显著性。除少数条目外,多数条目的平均评分及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AD与VD两组病人的行为障碍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痴呆,探讨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39例,血管性痴呆(简称VaD)37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对照组32例,在入组前、观察第2、4、8及12周时,测定其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的CHE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9.2±51.4)mg/L,(282.9±49.7)mg/L,t=6.26,P〈0.01],治疗组SO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6.2±29.4)mmol/L,(167.6±27.7)mmol/L,t=-5.80,P〈0.01];其中,治疗组内,VaD患者比AD患者的血浆SOD浓度高[(228.0±24.3)mmol/L,(196.0±26.0)mmol/L,t=-3.99,P〈0.01]、MMSE评分改善明显(20.1±5.8,15.6±5.6,t=-3.48,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痴呆病因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代谢过程,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以期寻找鉴别诊断的方法. 方法 收集武警广东医院老年病科自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2例和同期本地区痴呆症状调查发现的42例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进行筛选,其中AD患者114例、VaD患者90例,分析并比较AD、VaD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症状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与VaD患者比较,AD患者女性较多,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病程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患者注意和计算分项评分低于AD患者,AD患者短程记忆、语言复述和阅读理解分项评分低于Va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患者重复收敛行为的发生高于Va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海马萎缩的比例高于VaD患者,VaD患者脑区域发生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D和VaD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是由各自的病变本质、病变部位和病理机制所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钴胺干预治疗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1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甲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乙组(非高同型半胱按酸血症),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并评估MMSE、Hachinski缺血积分、CDR情况,同时对甲组进行甲钴胺干预治疗12周(0.5mgTid),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时复测两组血Hcy水平并评估MMSE、Hachinski缺血积分(HIS)、CDR情况。结果治疗前,甲组血Hcy水平(36.78±10.73),乙组(13.04±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Hachinski缺血积分(HIS)、CDR评分甲组分别为(15.56±5.23)、(9.32±1.56)、(8.26±1.15),乙组分别为(16.99±6.64)、(9.61±2.04)、(8.31±1.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甲组血Hcy水平(13.84±8.32),乙组(11.97±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评分甲组(7.76±1.06),乙组(8.29±1.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可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Hc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认知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比较阿尔茨海默氏病(AD) 与血管性痴呆(VD) 的临床特点,为临床上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根据DSMⅣ诊断标准,对21 例AD 患者、25 例VD 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包括: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情感反应、行为变化和知觉异常。所有病人均为轻中度痴呆患者。结果 ①AD 为缓慢起病;VD 多数起病较急。②AD 的认知功能减退常常累及多个方面;VD 以记忆力减退和计算力减退为主。③AD 的非认知功能常常受影响;VD的非认知功能较少受累。结论 AD 与VD 的临床特点不同,与两种疾病的病理机制不同有关。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对这两种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aD)的关系。方法选取83例VaD患者作为观察组和81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MTHFR基因多态性、Hcy浓度、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VaD患者痴呆程度,对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MTHFR基因TT纯合子在观察组VaD患者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THFR基因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Va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随着痴呆程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自身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452,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46,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突变及高水平Hcy与VaD的发生、发展相关,高Hcy血症是Va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病人的智力与记亿功能。方法 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及韦氏记忆量表对23例AD和27例VD病人进行测查。结果 智力方面,朋病人的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图形排列等7项分测验及言语智商、总智商均明显低于VD病人,突出表现在知识、领悟及相似性方面;其它各项分测验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记忆方面,AD病人的定向、累加、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背数等6项分测验及记亿商均明显低于VD病人,突出表现在定向、累加、视觉再生及背数方面;其它各项分测验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AD及VD病人均呈现明显的智力及记亿功能障碍,但AD病人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痴呆时临床症状。方法:认知功能测试量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精神行为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对住院AD157例及VD150例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症状。AD组患者认知功能较差,VD组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较差。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AD和VD患者临床症状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及M THFR基因多态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H cy水平,并与40例同龄对照组及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 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VD患者血浆总H cy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P<0.001)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M 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D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痴呆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相关性,探讨Hcy、hs-CRP和D-二聚体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血管性痴呆组,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每份样本中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提示,HsCRP、Hcy与MMSE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D-二聚体水平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参与了VaD的发病机制。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与Hcy和Hs-CRP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脑干听觉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中的特点,为早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2例VaD和28例AD和41名健康老人(NC)的ABR。结果AD组、VaD组及NC组波Ⅲ的绝对潜伏期(Cz脑区)分别为(5.1±0.4)ms、(4.6±0.4)ms和(4.5±0.4)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4,P〈0.01);3组波V的绝对潜伏期(Cz脑区)分别为(6.9±0.2)ms、(6.9±0.3)ms和(6.8±0.3)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P〉0.05);3组波Ⅲ的绝对波幅(Cz脑区)分别为(0.19±0.07)μV、(0.32±0.13)μV和(0.35±0.15)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P〈0.01);3组波V的绝对波幅(Cz脑区)分别为(0.16±0.07)μV、(0.43±0.15)μV和(0.51±0.17)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1,P〈0.01)。AD组波Ⅲ的绝对潜伏期较其他2组延迟、绝对波幅较其他2组下降;AD组波V的绝对波幅较其他2组下降;VaD组波V的绝对波幅较正常对照组下降。结论ABR对临床辅助诊断AD和VD有一定参考意义,ABR测定可作为老年神经精神科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特点及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AD和72例VD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结果 VD患者焦虑(P=0.0024)和抑郁(P=0.005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D患者,AD患者则以无目的闲逛(P=0.0018)明显多见;而情感失控和情绪不稳的发生率在两组痴呆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AD和VD患者的精神行为改变各有其不同特点,这对二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