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洛赛克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洛赛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1999~ 2 0 0 3年 6月诊断的GERD患者 80例 ,进行内镜检查并分级。将 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4 0例。治疗组口服洛赛克 2 0mg,1~ 2次 /d;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 15 0mg,2次 /d。 4周后复查胃镜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判定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内镜检查结果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5 0 % ,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洛赛克治疗GERD疗效好 ,副作用少 ,使用方便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洛赛克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 0 0 1~2 0 0 4年门诊及住院GERD患者10 6例,随机分为两组,以雷尼替丁为对照,观察洛赛克治疗GER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洛赛克组临床总有效率92. 6 % ,雷尼替丁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 2 . 1%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二者内镜下治愈率分别为89 3%和5 2 . 0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 . 3%和6 .0 % ,差异无显著性,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改变。结论:洛赛克较雷尼替丁作用强,起效快,疗效持久稳定,使用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GERD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5.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极为常见。西方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症(a prevalent condition),因为它可见于约1/3的人群中。在美国,约有44%的人至少每月可发生一次烧心感(heartburn)症状,或约有10%的美国成人患有GERD。在芬兰,对1700名随机选择成人中进行邮寄问答表调查时,结果表明烧心感的日、周或月流行率分别为5%、15%与21%;而反胃(regurgitation)症状相应为9%、15%与29%。我国上海地区报告烧心感与反胃症状分别为56.3%与56、8%;GERD为2.9%。现知,GERD系由胃及/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病理性反流入远端食管,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与并发症。轻者仅为发作性烧心感与反胃,进而可在内镜下见到食管慢性炎症、溃疡形成、食管缩窄、或有大便隐血与全身贫血表现等。食管粘膜与胃反流物长期而严重的接触,则可发生化生改变,甚至发展为柱状上皮内衬性食管,即所谓的Barrett食管,从而使发生食管癌危险性陡增30~125倍。为了让广大临床医师对GERD的进一步重视。特组织我市消化科专家撰写这一专题,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洛赛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洛赛克20mg每日1次;对照组用泰胃美800mg,每晚睡前1次,疗程为4~8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尤以烧心、胸骨后痛、酸反应、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著性(P<0.05)。结论洛赛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用药方便,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理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一种原发性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及食管清除酸能力的下降,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少数胆汁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并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嗳气、反酸及胸骨后灼痛等临床症状。本研究应用洛赛克与普瑞博思合用治疗GERD,旨在探索洛赛克治疗GERD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31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11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本病症状、内镜下表现和抑酸药的疗效及诊断价值。150名有典型症状(烧心及反酸)同时内镜检查符合反流性食管炎Savary-miller分级标准者78例占52%,164名无典型症状镜检阳性者24例占14.6%。不论内镜检查是否符合标准,均经H_2受体拮抗剂治疗6~12周,总有效率为95.3%。提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并用抑酸药试验治疗,有效则可证实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洛赛克强力抑酸作用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情况.方法将95例GER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用洛赛克(20mg qd)50例,雷尼替丁(150mg Bid)45例,疗程4周,停药2周后胃镜复查,观察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50.4%.治疗组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29.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GERD病人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其对食管粘膜的损伤和改善临床症状洛赛克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已被公认,但在食管炎症愈合方面疗效不太满意,如与促动力药物合用,可望更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42例恙虫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均有草丛树木接触史,均出现高热,焦痂和溃疡41例(97.6%),淋巴肿大36例(85.6%),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阳性37例(88.1%),血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或稍低32例(76.2%),27例(64.3%)有肝损害,9例(21.4%)有肺部影像学的改变,经氯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均治愈。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是恙虫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龙聪  郭辉  杨章元 《海南医学》2012,23(15):100-101
目的初步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及原因。方法对42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重新抽血,检测不同时间段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变化并与手工计数相比较,同时检测其血沉和免疫球蛋白。结果 EDTA-K2抗凝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在10min内上机检测,其结果与手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0min以后与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沉、IgG及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差异不明显。结论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血小板本身、自身抗体及其他疾病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及原因.方法 对42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重新抽血,检测不同时间段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变化并与手工计数相比较,同时检测其血沉和免疫球蛋白.结果 EDTA-K2抗凝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在10 min内上机检测,其结果与手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0 min以后与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沉、IgG及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差异不明显.结论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血小板本身、自身抗体及其他疾病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30~70岁,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最多(57.1%),其次为绝经前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35.7%)、下腹部胀痛(21.4%);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1.48%,肌层浸润率高达85.7%,肌层浸润程度、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对预后有明显影响(P〈0.05),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确定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术后适当的辅助治疗(化疗、放疗)是改善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42例U波倒置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王明珍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23-524,527
目的探讨U波倒置在高血压、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广电9320型心电图机六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观察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出现U波倒置,采用对比统计分析。结果U波倒置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发现两者U波倒置有不同的时相变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波为负正双相且与血压的波动也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U波则呈正负双相。结论冠心痛、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中心电图偶尔伴有U波倒置,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高发年龄50~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例(66.67%),发病时血压升高33例(78.57%);在脑干出血及中桥脑出血最多见(76.19%);出血量〈2m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佳(治愈率100%);出血量在2—5ml临床表现典型,病死率低(22.22%),预后良好;出血量5~10ml的预后差,病死率高(77.78%);出血量〉10ml病死率极高(100%)。结论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CT是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安全、可靠诊断方法;早期行气管切开及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及降低死残率;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重要措施。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脑干功能受损程度及全身器官功能状态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膀胱破裂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  廖安成  林振发 《西部医学》2010,22(4):690-691
目的探讨外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膀胱破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外伤性膀胱破裂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42例膀胱破裂患者在明确诊断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40例治愈出院,2例因复合伤损伤严重术后死亡。结论外伤性膀胱破裂应及时明确诊断,防止被其他脏器损伤所掩盖而漏诊。防治休克,及时手术,抗感染和畅通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膀胱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提高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发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选取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4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患者的病例资料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在4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中,确诊胞内分枝杆菌14例;鸟分枝杆菌9例;堪萨斯分枝杆菌6例;偶然分枝杆菌6例;脓肿分枝杆菌5例;龟分枝杆菌2例.42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31例(73.81%),咯血6例(14.29%),发热8例(19.05%).药敏试验表明研究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常见抗结核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一线4种药总耐药率高达100%,一线4种药全耐药率高达69.05%,其中脓肿分枝杆菌对参与测试的9种抗结核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结论 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发病的隐蔽性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极强的耐药性,给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治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临床亟待一种更为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发现、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甲状旁腺腺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adenoma,PTA)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旁腺腺瘤42例资料。结果:42例中,平均病程为(3.56±2.95)年;全部42例血钙和血清PTH均高于正常;定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Doppler彩超:96.4%和93.1%,99Tmc-MIBI:100%和96.8%;在Doppler彩超和99Tmc-MIBI结果吻合的27例中,单侧甲状旁腺探查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双侧探查组(15例,87.5min/12例,115.5min,P<0.05)。结论:对慢性骨病、反复发作泌尿系结石、溃疡病及胰腺炎患者,应作为PTA的疑诊对象,血钙检查作为筛查手段应列为常规;血钙和血清PTH测定是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Doppler彩超和99Tmc-MIBI相结合可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定位明确的腺瘤结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行单侧甲状旁腺探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