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及其亲属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因多态性与Ag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66个核心家系共180名成员,进行全口牙周检查、摄全口根尖片并拍摄口内彩色照片,AgP先证者的诊断参照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其亲属的诊断参照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和现状与回顾性相结合的评分标准作出评估诊断.提取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IL-1A+4845,IL-1B-51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及IL-1RN第二内含子中的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VNTR)的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各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的比较,同时还采用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的方法(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未发现IL-1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在AgP先证者与其亲属之间、以及亲属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表明,IL-1B-511和IL-1A+4845等位基因1在加性、显性及隐性3种遗传模型检验中,P值均大于0.05,即未发现IL-1基因各位点的多态性与AgP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但是,当把所有AgP患者按照全口牙槽骨吸收特点进行亚型分型并经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后发现,在IL-1B-511位点,以局限型破坏为主的AgP患者A1A1基因型的频率比非AgP患者显著升高(43.8% vs 22.8%,OR=7.32,95% CI=1.84~29.11,P=0.005),等位基因A1的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71.9% vs 41.2%,OR=3.64,95% CI=1.55~8.58,P=0.002);而广泛型AgP患者与非AgP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A1A1:P=0.88,等位基因A1:P=0.64).结论:IL-1B-511位点的SNP可能与以局限型破坏为主的AgP的易感性有关,但仍需要在更大样本量中验证.  相似文献   

2.
侵袭性牙周炎(AgP)是一类具有家族聚集性、进展迅速,不同于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对人类牙周健康危害较大。大量的遗传学研究表明AgP有遗传背景和可能的易感基因。目前国内外有关AgP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细胞介素家族、Fcγ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维生素D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N-甲酰肽受体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和85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口腔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LDI-TOF)检测VD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受检总人群及女性患者中,rs1544410的A等位基因及AA+AG基因型在重度牙周炎组检出率高于轻/中度组(总人群:P=0.006,0.007;女性患者:P=0.001,0.001);rs731236的C等位基因及CC+CT基因型在重度牙周炎组检出率高于轻/中度组(总人群:P=0.003,0.004;女性患者:P<0.001,<0.001)。结论:VDR的rs731236和rs15444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VDR多态性对牙周炎程度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均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对患者患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进行记录.结果:在治疗后的2、4、6个月的患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地改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牙周基础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则较之前明显(P<0.05),尤其以第一恒磨牙明显.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与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化验和微生物学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它包含了旧分类中的三个类型,即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和青春前期牙周炎.旧的命名过分强调发病年龄及疾病进展速度,实际上这类牙周炎虽多发于年轻人,但也可见于成年人.本病一般来说发展较迅猛,但也可转为间歇性的静止期,因此在1999年的国际研讨会上建议更名为侵袭性牙周炎(AgP).侵袭性牙周炎按其患牙的分布可分为局限型(LAgP)和广泛型(GAgP).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相当于过去的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相当于过去的广泛型青少年牙周炎和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6.
范晶 《中国医疗前沿》2012,(9):96+78-96,78
目的指导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防治疾病。结果提高患者对口腔疾病的防治意识,延缓疾病进程。结论正确防治侵袭性牙周炎,可减少疾病的医疗费用,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7.
杨雁 《吉林医学》2014,(35):7850-7851
目的:探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7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附着水平、牙周探诊深度以及出血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对患牙进行临床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的检查,与治疗前具有显著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相应的牙周基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族人种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0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Ⅰ限制性内切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VD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1)Tt基因型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 vs 7.7%,P=0.065),而在女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女性健康对照者之间,Tt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 vs 4.2%, P< 0.05);在男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男性健康对照者间,Tt基因型的频率则几乎没有差异(10.8% vs 11.6%, P>0.05);(2)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Tt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携带Tt型VDR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女性患侵袭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何苗 《中外医疗》2011,30(8):184-184
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是一类有家族聚集性、进展迅速、不同于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破坏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年轻健康人失牙的主要因素之一.关于AgP的病因,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但是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是由微生物学因素、宿主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80例,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患者牙周多项指标及TNF-a,IL-4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治疗3个月时,PD、CA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TNF-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4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1.
探索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牙根形态异常与骨代谢或牙根发育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纳入179例GAgP患者,平均(27.23±5.19)岁,男 ∶女=67 ∶112,平均存留牙数(26.80±1.84)颗。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行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 正畸治疗的Ag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 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 (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 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 伴错牙合畸形的Ag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血清中的抗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2例AgP患者(18例切磨牙型,44例广泛型)和45例牙周健康者的空腹静脉血,同时收集AgP患者的龈下菌斑和非刺激性全唾液用于Aa的检测(PCR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结果:AgP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检出率均为100%,AgP组的抗体滴度为11.1±1.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1±1.8,P<0.01)。切磨牙型AgP患者的抗Aa血清c型的IgG抗体滴度和抗体升高率与广泛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唾液或龈下菌斑样本Aa检出阳性的AgP患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Aa阴性患者(11.9±1.3 vs. 10.7±2.1, P<0.05)。结论:Aa血清c型为我国AgP患者定植的Aa的重要血清型,广泛型AgP患者血清抗Aa抗体滴度与切磨牙型AgP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唇侧固定矫治后咬合改善的有效性,探究咬合改善与炎症控制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22例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的牙合相与正畸模型匹配,使用3Shape R700激光扫描仪获得数字化三维模型,在OrthoAnalyzer 软件中获得咬合分布图。从咬合分布与邻面接触两方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变化进行评估。建立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的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炎症控制有利的正畸方法。结果:在全牙列水平上,咬合分布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84.5±20.9 vs.105.3±22.6, P <0.001), 邻面接触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68.9±9.1 vs. 83.7±6.3,P <0.001)。在牙位水平上,正畸治疗后的咬合分布评分在上颌前牙区有显著提升(P <0.001), 正畸治疗后的邻面接触评分在上下前牙区均有显著提升(P <0.01)。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年龄和性别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P >0.05)。初始牙周探诊深度、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和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均呈正相关(P <0.001)。结论:正畸治疗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力分布、邻面接触均有显著改善。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及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呈正相关,提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改善牙齿的咬合力分布与邻面接触,以促进牙周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牙周治疗后远期失牙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85名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完成牙周治疗并相继于3至11年后复查的AgP患者。获取患者的一般信息、牙周检查数据和影像学资料,用Logistic回归筛选牙周治疗后远期失牙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预测效力。结果:在积极牙周治疗后的随访期内,85名受试者中有22人失牙,共计55颗。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失牙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初始骨吸收多、根形态异常牙多、探诊出血严重的位点多以及不定期的牙周维护。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同时接近80%。结论:建立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后失牙的预测模型对临床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种以进展迅速、牙周破坏严重为主要特征的牙周炎,对牙周健康危害严重。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对于这种牙周有侵袭性破坏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疗效。目前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中。本研究对近年来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甲酰肽受体(N-formylpeptide receptor, FP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AgP患者94例,健康对照者73例。抽取前臂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e high perfor 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结合DNA测序的方法检测FPR基因的SNP。结果:发现370 bp的FPR基因片段有两个非同义的SNP,即289位C/A和301位G/C,其中289位C/A为新发现的SNP,未检测到329位和378位存在SNP。FPR基因289位和301位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Ag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有FPR301C+基因型(即G/C和C/C)且吸烟者患AgP的风险是有FPR301G/G基因型、不吸烟者的5.74倍;携带C等位基因且吸烟者患AgP的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不吸烟者的5.20倍。结论:FPR301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与吸烟联合作用使个体患AgP的危险性增高。本研究未发现FPR基因的SNP与AgP的易感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方汉族人群TNIP1基因上rs7708392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本实验收集具有颈部血管影像学检查的病例入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组242例,对照组255例,采用Sequennom 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对rs7708392基因位点进行分型,利用SNPstats统计平台和SPSS软件分析该位点在等位基因频率和五种基因模型下(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加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整体分析时rs7708392变异在等位基因及五种遗传模型下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男性亚组分析发现rs7708392位点在杂合子模型(OR=1.8,95%CI 1.06-3.05)、显性模型(OR=1.89,95%CI 1.13-3.16)及加性模型下(OR=1.79,95%CI 1.14-2.8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 结论:TNIP1基因上的rs7708392位点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s6983267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初步比较rs6983267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 该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8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189例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基因型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年龄、性别,并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大肠癌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及GG、G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溃疡性结肠炎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及GG、G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6和P<0.001)。结论: rs6983267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关,rs6983267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G风险等位基因频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