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提高早诊早治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肠癌在中国呈上升趋势,筛查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最佳手段。粪隐血试验(FOBT)以及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筛查方法。"伺机性筛查"(一种新的、基于临床的筛查模式)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政策,有必要制定我国大肠癌"伺机性筛查"的指导方案(或共识意见)。此外,应提高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技术及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医疗模式转变的高度,分析国内大肠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异,进一步论述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近35年来我国关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的文献以及近年国外大肠肿瘤筛查指南,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75~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各阶段我国关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的文献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现阶段我国的大肠肿瘤早期诊断及筛查方法学研究及进展与国外基本同步;包括美国在内的部分发达国家也提出伺机性筛查大肠肿瘤的模式。结论伺机性筛查模式适合我国现行医疗制度特点和国情,也是"价值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更注重医疗行为对公众个体健康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结直肠病房筛查新模式在结直肠肿瘤患者配偶筛查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结直肠肿瘤风险问卷调查、粪便潜血免疫化学检测(FIT)以及粪便多靶点FIT-DNA检测对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患者的配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配偶的筛查风险以及肠镜检查推荐分为A、B、C、D四类,分析不同分类后配偶肠镜依从率与病变检出率。 结果共206名受试者被纳入本研究。总体配偶人群肠镜依从率为29.6%(61/206),肠镜病变检出率为9.8%(6/61);A类至D类推荐人群肠镜依从率分别为90.9%(10/11)、53.5%(23/43)、20.5%(23/112)和12.5%(5/40),肠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0.0%(3/10)、8.7%(2/23)、4.3%(1/23)和0(0/5)。 结论三种筛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以高效精准地区分配偶的筛查风险,此方案是一个可以在病房开展的有效可行的结直肠肿瘤患者配偶人群的伺机性筛查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结直肠病房筛查新模式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一级亲属筛查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结直肠肿瘤风险问卷评分、粪便潜血免疫化学检测(FIT)以及粪便多靶点FIT-DNA检测对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一级亲属进行筛查风险分层以及肠镜检查推荐分类,分析不同分层分类后一级亲属的肠镜依从率与病变检出率。 结果共250名受试者被纳入本研究。总体人群肠镜依从率为38.0%(95/250),肠镜病变检出率为9.5%(9/95);高风险人群(A类推荐人群)肠镜依从率为78.9%(15/19),肠镜病变检出率为26.7%(4/15);中风险人群(B类推荐人群)肠镜依从率为61.2%(30/49),肠镜病变检出率为16.7%(5/30);低风险人群(C类推荐人群)肠镜依从率为27.5%(50/182),肠镜病变检出率为0(0/50)。 结论三种筛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以高效精准地区分一级亲属的筛查风险,此方案是一个可以在病房开展的有效可行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一级亲属人群的伺机性筛查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粪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的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8月到我院消化门诊就诊患者行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情况。结果共573例最终进入筛查,其中148例通过宣传教育后进入筛查队伍,占筛查人群的25.83%(148/573),粪隐血试验依从性为80.45%(461/573),阳性率为6.07%(28/461);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为90.05%(516/573)。粪隐血试验阳性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为92.86%(26/28);结肠镜检出大肠肿瘤共194例,检出率为37.60%(194/516),其中检出大肠癌共25例,检出率为4.84%(25/516)。结论机会性筛查人群依从性高,可以更多地检出大肠癌和癌前疾病,医师的推荐是影响筛查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开展机会性筛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适合国情的大肠肿瘤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 H.pylori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检测策略用于预防 H.pylori相关疾病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方法:建立 H.pylori感染、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PU)、胃癌等状态的马尔可夫模型,模拟计算在我国10万自然人群中实施自然人群筛查、伺机性检测和无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医务人员对大肠癌筛查的认识现状,分析影响筛查的因素并提出建议。方法随机对300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147名医务人员填写调查表,应答率49.00%;55%~80%的被调查者不了解普通人群大肠癌筛查方式、起始年龄及频率;大肠肿瘤筛查的了解程度与被调查医务人员的专业、学历、工作年限、医院等级无明显关系;76.87%的被调查者推荐高危人群定期行大肠癌筛查并能指出正确的筛查方法。结论我国医务人员对大肠癌筛查的相关知识不甚清楚且重视程度不够;对高危人群大肠癌筛查有一定认识但对普通人群筛查知识了解较少。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筛查方法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大肠癌预后较好,但常因为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和延误。因此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大肠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大肠癌的重要防治策略之一。此文对目前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及其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及结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筛查主要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2009年对沙湾地区无症状及有下消化道症状自愿体检的患者,先行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岁受检者共413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69例,阳性率16.71%,共24例发现了58枚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38枚,炎性息肉8枚,增生性息肉12枚;发现结肠癌13例,直肠癌5例,恶性淋巴瘤1例。〈40岁自愿体检者94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6例,阳性率6.38%,3例患者发现了4枚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1枚,炎性息肉2枚,增生性息肉1枚;发现直肠癌1例。结论对无症状自愿体检患者进行粪便及结肠镜检查能较早发现大肠息肉,对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更适合于对基层广大农牧民结直肠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大肠癌常无临床症状,需通过筛查才能发现。目前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是粪隐血试验,但它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过高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其不足,人们尝试进行粪便脱落细胞及其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探讨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例1 男,63岁,因暗红色血便两个月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插镜约16cm至直、乙状结肠交界处见一肠粘膜呈半环状不规则隆起,约占肠周径2/3,质脆,表面糜烂。继续进镜至降结肠近脾曲处见一息肉样肿物,头部呈分叶状,约1.0cm×1.0cm大小。再进镜在横结肠中段发现一肿物突向肠腔,约0.8cm×0.8cm×0.5cm大小,表面糜烂。病损三处均取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腺癌。 例2 男,60岁。因慢性腹泻5年伴间断性血便1个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进镜约8cm直肠处见一菜花样隆起突向肠腔,约1.0cm×0.8cm×0.6cm大小,表面糜烂,质脆,碰之易出血。继续进镜40cm至乙状结肠处发现一肿物向肠腔突出,约0.8cm×0.5cm×0.5cm大小,表面欠光滑,无糜烂。两处病灶均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H.pylori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检测策略用于预防H.pylori相关疾病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PU)、胃癌等状态的马尔可夫模型,模拟计算在我国10万自然人群中实施自然人群筛查、伺机性检测和无干预策略的成本和效果,对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检测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单个参数不确定性对成本-效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所有参数的共同不确定性对成本-效果的影响。结果与伺机性检测策略和无干预策略相比,自然人群筛查策略的总成本分别减少了0.43百万元(-6.63百万元,7.19百万元)和4.45百万元(-8.60百万元,27.93百万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生命年和无症状月分别延长了888.00个(479.86个,1 574.10个)和3 032.78个(1 756.04个,5 007.84个)、651.82个(294.73个,1 211.94个)和1 868.64个(1 045.88个,3 148.34个)、28 381.91个(19 109.54个,43 ...  相似文献   

13.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作为当今世界的第3大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CRC是我国第3大高发恶性肿瘤,占城市主要高发恶性肿瘤的第2位,农村的第5位[1]。CRC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典型机制是经腺瘤性息肉逐渐演变为癌。大部分的CRC源于结肠息肉,只有20%~30%经过除此以外的途径。从腺瘤发展为癌需要5~≥20年,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年发病数近100万,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居第三位.据美国癌症学会估计,2006年美国有148 610例大肠癌新发患者,并有55 170例大肠癌患者死亡[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粪便DNA检测在大肠肿瘤机会性筛查中的价值。[方法]进入筛查的人群中连续收集46例大肠癌(CRC)、60例大肠腺瘤(CRA)及30例正常粪便标本,采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粪便DNA突变情况,并与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比较。[结果]CRC组、CRA组和正常组IFOBT的阳性率分别为45.7%(21/46)、18.3%(11/60)和13.33%(4/30);CRC组、CRA组和正常组APC的突变率分别为58.7%(27/46)、20.0%(12/60)和3.33%(1/30),p53的突变率分别为65.2%(30/46)、25.0%(15/60)和0%(0/30),K-ras的突变率分别为60.9%(28/46)、23.3%(14/60)和0%(0/30),粪便DNA 3个基因联合检测的突变率分别为76.1%(35/46)、35.0%(21/60)和3.33%(1/30)。CRC组、CRA组中APC、p53、K-ras基因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与IFOB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CRA组粪便DNA 3个基因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CRA组粪便DNA 3个基因单独和联合检测大肠肿瘤的特异性均高于IFOBT,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DNA联合检测大肠肿瘤的敏感性高于IFOBT,提示粪便DNA检测可能是更适于机会性筛查大肠肿瘤的无创性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文斌  常家聪 《山东医药》2011,51(14):112-113
由于消化道的特殊环境,消化道肿瘤脱落的瘤细胞难以停驻种植,因此自然条件下极少发生肠腔内的种植性转移。但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之一为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性转移。大肠癌的肿瘤细胞脱落种植转移多发生在吻合口、腹膜面、切口处等。对于大肠癌脱落细胞肠腔内种植性转移,临床上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现将有关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方法新疆地区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HNPCC 12家系63例(HNPCC组),其中4家系同时符合AmsterdamⅡ标准为A组,其余为B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无家族遗传倾向的散发性大肠癌152例(散发组)。采用SPSS16.0软件,对HNPCC组、散发组间及HNPCC中A、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HNPCC组发病年龄〈50岁者23例,肿瘤位于右半结肠39例,低分化癌32例,多发癌12例,肠外恶性肿瘤22例,Dukes A期24例,黏液腺癌31例;散发组分别为26、50、38、6、5、34、43例。两组比较,P均〈0.05。HNPCC中A、B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P均〉0.05。结论新疆地区HNPCC的特点是发病年龄早、右半结肠多见、病理分化差、多发癌常见,肠外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与AmsterdamⅡ标准比较,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更适用于新疆地区HNP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季兵  戚峰  邱宇杰  赵娜  刘彤 《山东医药》2011,51(34):22-24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及远癌切端大肠组织中的VEGF—C、STAT3mRNA及其蛋白。结果大肠癌组织组织中VEGF—C、STAT3mRNA表达量分别为0.81±0.33、1.33±0.48,VEGF-C、STAT3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9例、42例;远癌切端大肠组织中分别为0.62±0.28、1.04±0.30、15例、4例。两者比较,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C、STAT3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2、0.892,P均〈0.01)。VEGF—C、STAT3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STAT3、VEGF—C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二者在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MS-HRM)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95在41例散发性大肠癌(SCRC)和9例HNPC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中的表达水平,随后使用MS-HRM检测miR-195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结果 miR-195在HNPC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20±1.48,甲基化比例为55.56%(5/9);miR-195在SCRC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76±1.06,甲基化比例为58.54%(2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95在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0.837±1.145和2.236±2.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95在SCRC和HNPCC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无差异尚待进一步研究。miR-195可能有助于抑制肠癌发展,并且因其甲基化而参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