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神经衰弱和正常人的睡眠障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0例抑郁症患者,30例神经衰弱患者以及15例境遇性失眠者的多导睡眠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具有失眠主诉的受试者均有某些睡眠指标的异常,同时其失眠症状也与自身的主观体验有明显的关系。与30例正常试者对照,抑郁症组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增高,REM睡眠次数增加,这些改变可能反映了抑郁症的电生理特征。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相应指标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显示这两种疾病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2.
3.
5.
目的探讨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0-SRBD)引起的神经衰弱状态的临床特点、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74例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所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57例(770%)有不同程度的O-SRBD,已可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19例(257%)。肥胖、响鼾、白日思睡和晨起即有症状,为本病神经衰弱状态的主要特点。睡眠低氧血症及其继发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脑缺氧为发病的主要机制。根治O-SRBD的病因即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气道狭窄,以改善睡眠低氧血症,为治疗的关键。结论应警惕并重视O-SRBD引起的神经衰弱状态或加重的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睡眠障碍与抑郁症关系的模式、机制、睡眠障碍与抑郁症关系的机制对治疗的启示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首发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2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1±11)min,首发抑郁症患者组(62±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8±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87±8)%,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7±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43±12)%,P<0.01]及REM 3个睡眠参数有改变.结论 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首发抑郁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睡眠和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与失眠相关的精神障碍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已有研究估计90%的抑郁症患者会抱怨睡眠质量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报道了抑郁症REM潜伏期缩短,睡眠剥夺对抑郁症的影响后,大量的睡眠研究提供了有关抑郁症病因学和病理学的广泛观察和原理假设。 相似文献
9.
34例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从临床角度分析抑郁症患者抑郁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年底前住院,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34例进行睡眠情况调查。结果:首发临床症状为睡眠障碍者21例(61.8%),单相发作14例,双相发作7例。入院时临床症状,单相发作以入睡困难、睡眠减少、睡眠持续障碍为多见;双相发作以入睡困难、睡眠时相延迟为多见。治疗后抑郁程度与睡眠情况改善不呈正比。结论:可见单相发作与双相发作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不同。睡眠障碍多出现在抑郁发作早期,并持续到抑郁症加重之后。持续的睡眠障碍提示有抑郁症复发的征象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 32例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行为障碍和睡眠生理进行调查 ,检测其全夜多导睡眠图 ,并与 2 1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抑郁症组的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及睡眠过多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0 0 1) ;(2 )与对照组比较 ,抑郁症组存在睡眠潜伏期长 [(36 1± 17 2 )min],醒觉时间、觉醒次数、醒觉睡眠比高 ,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低 (P <0 0 5~ 0 0 1) ,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短 [(6 1 8± 31 2 )min]等。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与睡眠生理相一致的异常改变 ,其睡眠障碍的病理机制可能同源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患者的Quisi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Quisi在抑郁症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 ,对 2 4例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的睡眠脑电进行 2次全夜测试 ,并与 2 1名正常受试者 (正常对照组 )进行对照。结果 (1)抑郁症组在第 1夜的各项指标中 ,仅总记录时间短于第 2夜 [分别为 (478 1± 2 7 4 )min和(499 5± 2 5 7)min ;P <0 0 1]。 (2 )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睡眠潜伏期长 [分别为 (34 5± 17 9)min和 (2 3 9± 17 4 )min ;P <0 0 5 ],觉醒时间长 [分别为 (39 8± 2 1 9)min和 (19 3± 14 9)min],睡眠效率低 [分别为 (83 7± 6 9) %和 (93 3± 5 1) % ],睡眠维持率低 [分别为 (88 8± 9 1) %和 (99 8±4 9) % ],REM睡眠潜伏期短 [分别为 (6 9 9± 16 3)min和 (88 6± 15 9)min],第二阶段百分比高 [分别为 (5 5 3± 11 9) %和 (47 5± 7 8) % ;P <0 0 5 ],第三阶段百分比高 [分别为 (8 9± 6 9) %和 (14 1±6 1) % ],REM睡眠百分比低 [分别为 (10 1± 5 9) %和 (16 9± 5 1) % ],伪迹百分比高 [分别为 (3 9±1 3) %和 (1 9± 0 8) %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Quisi适合于全夜监测。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基层医院 ,Quisi技术可用于对抑郁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抑郁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抑郁障碍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4±11)min,抑郁障碍组(61±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9±3)%,抑郁障碍组(90±5)%,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6±4)%,抑郁障碍组(45±17)%,P<0.05)及REM4个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曲唑酮和佳静安定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佳静安定组,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曲唑酮和佳静安定,治疗4周。结果治疗前后2组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I期和II期睡眠缩短,III期和IV期睡眠、REM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唑酮和佳静安定均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曲唑酮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深度睡眠。 相似文献
15.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1):38-39
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研究的近况雷声睡眠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本作用,而关于睡眠及其相关问题,却有很多内容尚未阐明。各种精神疾病都会发生睡眠障碍(Ford,等.1989),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失眠(今井,等.1974),而睡眠障碍又几乎是抑郁症的必有症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Quisi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Quisi仪,对25例ADHD患儿的睡眠脑电进行全夜测试,并与24名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ADHD的睡眠总时间(TSA)、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TA)、觉醒比(A/TSA)、睡眠效率(SE)、睡眠维持率(SMT)、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第1~第4阶段百分比、REM百分比等指标上,第1轮与第2轮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ADHD组Quisi主要有REM睡眠潜伏期缩短等变化(P<0.05).结论 ADHD患儿Quisi的睡眠脑电特点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睡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REM)睡眠特征。方法用睡眠实验技术对正常受试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的通夜描录,并结合临床指标,对三组受试者的9项REM睡眠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着不同的REM睡眠特征。抑郁症REM睡眠潜伏期(RL)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高和睡眠次数增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分与RL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REM睡眠指标个体间差异大,10例患者睡眠图的觉醒阶段中发现REM睡眠的插入现象。结论研究抑郁症有异常REM睡眠指标,而RL则为反映抑郁程度的特殊指标;REM睡眠的插入代表了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17例神经衰弱患者和1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TRH兴奋试验发现二者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差异、从而认为二者属不同的疾病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α2-肾上腺能受体功能状况。方法对1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5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在第1个快速眼运动(REM)睡眠周期结束10min内,向所有被试者静脉注射可乐定(剂量按2mg/kg体重计算,并稀释于9ml生理盐水中),比较两组的睡眠情况。结果可乐定注射前,抑郁症组的REM比例[(26.8±5.6)%]、REM次数[(6.8±1.2)次]及REM时间[(120.6±25.1)min]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分别为(19.2±3.3)%、(4.9±0.8)次、(78.8±14.4)min;P<0.05],REM潜伏期缩短[(64.1±27.0)min,对照组为(96.1±27.0)min];可乐定注射后,对两组非快速眼运动睡眠几乎无影响,而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REM比例[分别为(21.3±4.8)%和(13.6±2.7)%]、次数[分别为(5.3±1.2)次和(3.8±0.6)次]、时间[(101.0±24.0)min和(61.0±10.3)min]分别较注射前减少(P<0.05),抑郁症组第1次和第2次REM间隔时间的差值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两组REM潜伏期注射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抑郁症患者REM睡眠的可乐定反映较正常对照组迟钝。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α2-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