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oronin-1 C蛋白表达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膜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原发性肝癌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分子,并加以验证.方法 以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HCCLM9和MHCC97L为研究对象,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和鉴定差异表达的膜蛋白,进一步行Westernblot、动物模型标本和临床标本验证. 结果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表达差异条带中蛋白质14个,其中Western blot验证coronin-1 C在人肝癌细胞HCCLM9中灰度值coronin-1 C/整合素α3比值为7.31±0.73,在MHCC97L中为2.84±0.99.coronin-1C在HCCLM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t=6.27,P<0.05).在裸鼠肝癌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oronin-1C表达也明显升高.115例临床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oronin 1C表达越强,肿瘤的侵袭程度越强、临床病期越晚.结论 Coronin-1C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MHCC97- H(高转移)和MHCC97-L(低转移)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和MALDI-TOF质谱鉴定.方法:将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MHCC97- L细胞裂解样品按蛋白质PI进行一维的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每个PI组分再按疏水性经二维反相无孔硅胶HPLC分离,利用ProteoVue软件将UV光吸收图谱转换成PI对疏水性的胶图,再利用DeltaVue软件比较升高或降低的差异蛋白.收集差异蛋白峰进行胰酶酶解,然后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2D图谱显示共有72个差异蛋白条带,共鉴定出了9个差异蛋白.分别为M2型丙酮酸激酶、ATP合成酶α亚单位、热休克蛋白60、Toll样受体9、含黄素单加氧酶、钙网硬蛋白前体、锰超氧化物岐化酶、nm23-H1、G-蛋白偶连受体激酶5;其中4个蛋白在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中表达升高,5个蛋白在低转移细胞株MHCC97-L表达升高.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在肝癌的转移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癌及癌旁肝组织的高尔基体差异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并鉴定肝癌及癌旁肝组织高尔基体蛋白质组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从高尔基体层面解释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早期诊断和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亚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肝癌及癌旁肝组织高尔基体蛋白质组.收集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高尔基体.建立并优化两种组织高尔基体的双向电泳方法,用PD-Quest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然后用质谱仪获取相应蛋白点的肽质指纹图谱,联网到Swiss-Prot蛋白质组数据库鉴定获得的差异蛋白质点,最后用Western blot验证双向电泳结果.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与癌旁肝组织相比,肝癌高尔基体蛋白质组有包括膜联蛋白5在内的27个蛋白质位点表达上调,包括染色体修饰蛋白2b在内的20个蛋白质位点表达下调,初步鉴定出了其中17个蛋白质,并用Western blot从蛋白质水平上验证了双向凝胶电泳结果.结论 肝癌及癌旁肝组织高尔基体蛋白质组具有不同的蛋白质位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涉及到细胞的能量代谢、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为进一步阐释高尔基体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肝组织蛋白质组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HBV相关性肝细胞癌蛋白质组与癌周组织(肝硬化组织、慢性肝炎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鉴定其中的差异蛋白质点。方法应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12例肝硬化组织、6例慢性肝炎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鉴定。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的对比中,共发现有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47个蛋白质点,17个差异蛋白质点得到了初步鉴定,其中8个蛋白质点在既往文献中未曾报道其与肝细胞癌变相关。结论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癌变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癌变,其癌变机制存在差别。本实验研究中初步鉴定的差异蛋白质,可能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癌变机制、肿瘤标记和治疗靶标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肝癌发生不同病理阶段血清蛋白质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肝癌发生不同病理阶段血清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情况,从中寻找特异性标志物.方法 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结合质谱技术对差异点进行鉴定; Western blot检测结合珠蛋白β链以验证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4组血清的双向电泳图谱经软件匹配分析,并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成功鉴定出结合珠蛋白,SAA1、SP40等30个差异蛋白质点,K cluster聚类分析不同的变化模式.在差异蛋白质点中,7个蛋白质点均为结合珠蛋白,呈现由正常→肝炎→肝硬化持续下调、到肝癌又上调的模式.Western blot证实结合珠蛋白β链的表达与双向电泳表达相一致.结论 在肝癌发生的动态过程中各疾病阶段的血清蛋白质差异表达有4种明显变化模式,可能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依据,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结合珠蛋白很可能是肝硬化发展到肝癌的一个潜在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趋化因子受体谱差异性表达。方法Pre- mier软件设计18对趋化因子受体引物,RT-PCR分析SMMC-7721、MHCC97-L、MHCC97-H和HCCLM6细胞侵袭转移潜能逐渐增强的人肝癌细胞株趋化因子受体谱。结果4组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趋化因子受体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P<0.01),其中CCR10、CXCR4、CXCR6表达随转移潜能增加逐渐降低。HCCLM6表达谱中CCR3、CCR4、CCR10、CCR12及XCR1比SMMC-7721表达明显降低甚至缺失(P<0.01),而CXCR1(P=0.006)、CXCR5(P=0.003)表达高于低转移潜能组SMMC-7721。MHCC97-H和MHCC97-L比较,除CXCR2、CXCR6、XCR1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CR1(P=0.002)、CCR2(P=0.004)、CCR5(P=0.046)表达高于MHCC97- L。CXCR4在模板减量时只能在SMMC-7721组检测到。结论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在mRNA水平存在差异性表达,与肝癌细胞株差异性转移潜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转录因子活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细胞核内转录因子活性的差异,筛选与肝癌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方法应用转录因子活性芯片技术,在功能水平分析三种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ep3B、MHCC97L和MHCC97H)细胞核内转录因子活性的差异,并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芯片结果。结果在345个候选的转录因子中,筛选出7个活性差异转录因子。随人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增高(Hep3B〈MHCC97L〈MHCC97H),活性上调的转录因子有5个,包括p5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Sp1;活性下调的转录因子有2个,包括Rb和Smad3。结论转录因子活性异常与肝癌转移密切相关,本实验筛选出的转录因子可能有助于揭示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寻找新的预测指标及干预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Sun HY  Li Y  Guo K  Kang XN  Sun C  Liu YK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2):904-907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糖基化水平,探讨OPN糖基化改变与肝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肝癌组织(非转移组6例、转移组7例)及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L02、Hep3B、MHCC97L、MHCC97H、HCCLM3、HCCLM6)中OPN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沉淀技术纯化肝癌组织中的OPN蛋白,并采用多重凝集素印迹技术检测转移与非转移肝癌组织中OPN糖基化水平差异.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OPN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04,P<0.01).在肝癌组织中,转移组O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t=2.447,P<0.05),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0.69±0.21和0.45±0.14.免疫沉淀技术成功纯化肝癌组织中的OPN蛋白,后续的凝集素印迹结果显示: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OPN蛋白对凝集素朝鲜槐、红腰果E型、蔓陀罗、刀豆素A的亲和力较低(P值均<0.05).结论 OP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潜能增强呈正相关;OPN蛋白的α2,3-唾液酸、平分型GlcNAc、多天线、偏二天线的糖链、高甘露糖型N-糖等糖基化水平改变可能与肝癌转移潜能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鼠淋巴道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的体内淋巴道转移状况和淋巴管生成对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将淋巴道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观察成瘤及转移情况,对肿瘤组织进行淋巴管染色,观察淋巴管生成情况。另取高、低转移潜能的细胞株进行体外淋巴管生成实验并进行小鼠肿瘤转移基因芯片检测,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VEGF—C、D)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果高,低转移细胞在小鼠髂总动脉旁、肾门淋巴结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8)。高转移潜能组诱导淋巴管生成的数量大于低转移组和对照组(P=0.032)。高转移组的CD44、E-cadherin.HER2/neu、H—Ras.VEGF—C的表达均高于低转移组,nm23A.nm23-E4、pl6ink4a、CD61等均低于低转移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表明,高转移组vEGF—C高于低转移组,VEGF—D低于低转移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高转移组的VEGF—D分泌显著小于低转移组,vEGF—C/VEGF—D在高转移组明显高于低转移组。结论肝癌的淋巴道转移与淋巴管生成有关,VEGF—C、D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影响淋巴管生成。VEGF—C/VEGF—D比值可能是有效判断并影响肝癌淋巴道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中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并筛查与肝癌转移相关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分子。方法应用双电泳(2-D E)、免疫印迹法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对三种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ep 3B、MHCC97L和MHCC97H进行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结果对照2-DE胶和免疫印迹发光胶片,Hep3B检测到10个点,MHCC 9 7L检测到19个点, MHCC97H检测到17个点。经质谱鉴定,得到膜连蛋白Ⅰ等19个差异点。结论细胞内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差异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和多步骤的复杂过程[1].mi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经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或mRNA裂解来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约有1/3以上基因在转录后受其调控[2].新近研究结果表明,多种miRNA通过调节其靶基因参与HCC的细胞生物程序调控,间接发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3].了解miRNA的调控机制,可为肝细胞恶性转化及HCC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mi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To a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hepatic metastatic lesions (IM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e analysed both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15 resected cases of HCC accompanied by IML.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IML we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ose observed in the main nodules in 12 (80%) of 15 cases. In 13 (87%) of 15 cases, the labelling index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the IML was either higher than or the same as in the main nodules. In 10 (77%) of 13 cases, the MIB-1 labelling index in the IML was either higher than or the same as in the main nodu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IML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main nodules, while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in the IML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ain nodules. Such characteristics may thus provide a clue to help distinguish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from the multicentric occurrence of HCC.  相似文献   

14.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索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type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性的关系及以MT1-MMP来判断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性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 通过RT-PCR对正常肝、HCC及其癌旁组织、癌栓组织,裸鼠人肝癌高、低转移模型中的MT1-MMPmRNA进行半定量研究,并与HCC侵龚转移的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显示,染料木黄酮(又称三羟基异黄酮)有抗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的活性,且不良反应较少[1-2],但未见关于染料木黄酮能否影响肿瘤切除后复发和转移的报道.我们建立了肝癌切除术后肿瘤高转移和复发的裸鼠模型,以探讨染料木黄酮对裸鼠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6.
DLC-1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已报道人类染色体8p缺失可能与肝癌转移有关,本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 PCR)研究位于8p的DLC-1基因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根据临床病理学指标,分为高低侵袭性两组,用RQ-PCR对不同侵袭性HCC之间的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对不同侵袭转移潜能MHCC97-L、MHCC97-H、HCCLM3、Hep3B及HepG2肝癌细胞系用同样方法分析DLC-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非转移细胞系Hep3B和HepG2与转移细胞系MHCC97-L、MHCC97-H和HCCLM3之间DLC—1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复发或转移与HBV DNA水平及其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1762/1764双突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163例HCC患者进行120周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物化学指标、瘤体资料、HBV病毒学指标等,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基因测序法检测BCP区1762/1764双突变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C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与这些资料的关系.两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筛选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有157例患者进入最终的有效追踪.110例在手术后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2年内出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其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在12、24、48、72、96周和120周分别为2.55%(4例)、8.92% (14例)、17.83% (28例)、40.76% (64例)、58.60% (92例)和70.06%(110例).对基线资料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高水平Y-谷氨酰转移酶、无包膜瘤体、门静脉栓塞、较大肝癌、BCP变异、HBV DNA水平与HCC的高复发或转移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BV DNA水平和BCP区1762/1764双突变与HBV相关性HCC复发和转移高度相关.复发或转移率随着HBV DNA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在基线HBV DNA水平<3log10拷贝/ml的HCC患者中,肿瘤的复发或转移率为42.1% (8/19);在基线HBV DNA水平≥5log10拷贝/ml的HCC患者中,肿瘤的复发或转移率升为87.0% (67/77,x 2=22.308,P<0.01).在157例HCC患者中,BCP区1762/1764双突变阴性43例,有22例(51.2%)发生肿瘤的复发或转移;BCP区1762/1764双突变阳性114例中有88例(77.2%)发生肿瘤的复发或转移(x2=6.022,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区1762/1764双突变阳性患者较双突变阴性患者有更高的HCC复发或转移率(OR=5.264,95%可信区间为1.436~ 12.574).结论 HBV BCP区1762/1764双突变和基线HBV DNA水平与HBV相关性HCC复发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NKG5SV裸基因直接注射抗肝细胞肝癌生长及转移复发的作用。方法 以常规方法将NKG划SV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扩增捉取NKG5裸基因,以LacZ为对照基因。将不同裸基因和生理盐水与LCI-D20裸鼠人肝癌同时皮下接种或待LCI-D20肿瘤成瘤后瘤内注射,观察对肿瘤成瘤和生长的影响。LCI-D20肿瘤裸鼠皮下接种后10d,分别瘤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LC1-D20肿瘤肝内接种,接种后22d行肝癌切除术,术中经切缘或脾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其对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累 不同裸基因与LCI-D20肝癌同时皮下接种对照组、LacZ组、NKG5SV组,肿瘤直径(cm)分别为1.76±0.11、1.51±0.34、0.33±0.04。裸基因肿瘤内注射对照组、LacZ细胞组、NKG5SV组,肿瘤直径(cm)分别为0.87±0.08、0.83±0.05、0.26±0.04。瘤重(g)分别为0.43±0.06、0.38±0.04、0.08±0.06。肝癌切除术中应用裸基因转移灶累及部位数、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灶数目、转移灶累及肝叶数在对照组、LacZ组、NKG5SV组分别为,切缘注射肝外转移灶数目(个):4.25±1.48、4.25±1.04、0.63±0.51,切缘肿瘤直径(cm):1.51±0.27、1.35±0.17、0.81±0.17,肝内转移灶数目(个)2.50±1.41、2.38±1.06、1.25±0.71,转移灶累及肝叶数(个):2.13±0.99、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具有器官转移亲嗜性的单克隆人肝癌细胞株和相应的裸鼠移植模型. 方法 取肺和淋巴结转移亲嗜性人肝癌荧光细胞株HCCLM3-R-LM1及HCCLM3-R-LnM1,通过极限稀释法进行单细胞培养,获得8个HCCLM3-R-LM1来源的单克隆细胞株(LM1-S2,-S3,-S4,-S5,-S11,-S15,-S21,-S23)和5个HCCLM3-R-LnM1来源的单克隆细胞株(LnM1-S7,-S11,-S13,-S17,-S20);将上述人肝癌单克隆细胞分别接种于4周龄的裸鼠皮下,3周后皮下瘤组织移植至裸鼠的肝脏,6周后观察裸鼠肺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灶荧光面积,并与肺组织连续切片中的转移灶数目进行比较.同一株细胞的肺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单克隆细胞株之间的肺、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 在13株人肝癌单克隆细胞中,有6株细胞形成皮下瘤;移植至裸鼠肝脏后表现出不同的转移潜能和器官靶向特性.其中LM1-S3,LM1-S4,LM1-S5和LM1-S11单克隆细胞的肺转移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80923±10162、1506000±297064、36 140±8210和508448±1342729(P<0.01),但不发生淋巴结转移.LnM1-S11单克隆细胞的肺与淋巴结转移灶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435 062±206 620和1254000±225171. 结论 成功建成了不同转移潜能和器官亲嗜性的人肝癌单克隆细胞株和裸鼠移植模型,其中LM1-S3,LM1-S4,LM1-S5和LM1-S11为肺特异亲嗜性的人肝癌单克隆细胞株,而LnM1-S11细胞为肺和淋巴结双重亲嗜性的人肝癌单克隆细胞株,为肝癌转移器官靶向性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内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