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成像技术在诊断腰椎小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诊腰椎小关节病患者行腰2-骶1多层螺旋CT平扫,并对腰椎小关节进行多角度曲面重建成像。结果:诊断腰椎小关节病20例,其中关节突增生、硬化、变形12例;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变窄或增宽19例;关节面毛糙、硬化10例;关节间隙内真空征5例。腰椎小关节CT表现正常8例。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成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腰椎小关节,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腰椎椎小关节综合征加以重视。方法:结合文献及CT征象对腰椎椎小关节病变的分析。结果:L4-5节段是椎小关节病变好发部位。结论:CT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正常阑尾显示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在正常阑尾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29位正常受试者进行检查。分别由三位熟悉阑尾CT解剖的观察者寻找阑尾,由其中一位观察者进行曲面重建,在重建后图像上应用单层CPR示踪阑尾,得到CPR像。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CPR阑尾径线测量的可重复性。应用CPR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照及铜线模拟阑尾的方法评价CPR上阑尾径线测量的真实性。结果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阑尾的检出率及CPR图像质量评价具有极佳的一致性。CPR显示阑尾全貌观察者之间ICC为0.98;观察者内部ICC为0.99,均有很好的可重复性。阑尾中部外径测量及铜线模拟阑尾实验结果显示CPR测量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结论CPR对阑尾全貌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并可以用于测量阑尾径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问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btis,AS)的诊断价值以及病程与其骶髂关节病变分级的关系。方法:将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3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确诊或疑诊,并符合Calin等1977提出的所谓“AS临床筛选标准”的AS患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参照X射线及CT片对其进行分级和征象统计,并依其病程长短将患分为4组,比较组间骶髂关节病变的分期情况。结果:所有X射线诊断为0~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患中,CT结果与X射线诊断一致的符合率分别为28.8%,36.2%,9.8%,75.2%和89.5%。其中,以Ⅲ,Ⅳ级分期两的符合率最高,而X射线分级为0~Ⅱ的病例约71.2%,44.1%和34.3%在CT结果中可提高一两个诊断级别。在根据病程的分组中,病程在1年以下,Ⅱ级以下骶髂关节病变约占总关节数的92.8%,Ⅲ,Ⅳ级病变仅为7.2%;1~2年则分别为65.7%和34.3%;而3年以上Ⅲ,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约占74.1%,而Ⅱ级以下病变仅为29.3%。结论: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与X射线平片的区别在于细微征象的显示率较高,对疑诊患尽早行CT检查,可及时发现骶髂关节病变,是尽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腰腿痛病人的CT和X线平片,CT发现腰椎小关节异常53例,平片发现24例。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内真空现象,关节囊钙化,侧隐窝狭窄等,后4方面普通X线平片检查难以显示。结论:CT可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腰腿痛病人的合理施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的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运用x2检验对其每项影像学征象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优于CT和常规MRI,MRI对关节面软骨的观察优于CT(P<0.05);而CT观察骨性关节面及关节下骨质退变、关节腔真空征和伴发征象有明显优势(P<0.05);但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椎小关节改变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应首选MRI检查并加扫脂肪抑制序列;对于慢性期或需要手术的患者,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合并三维后处理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经临床或相关提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MSCT进行回顾性分析,三维后处理采用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TR)和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重建,分析椎间小关节病变情况。结果180例病人中发现椎间关节病变161例,发现椎间关节病变左侧共353个,右侧391个,双侧255个,其中椎间关节增生、硬化、肥大104例,椎间关节狭窄87例,椎间关节变性31例,椎间关节半脱位33例,合并其他病变如椎间盘病变91例,黄韧带肥厚45例,椎体侧弯36例,椎管狭窄19例,椎体滑移21例。结论 MSCT合并三维后处理可充分显示椎间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对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常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的CT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 ,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 ,从L1,2 至L5S1水平 ,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 ~L3 ,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 62 .1°~ 5 3 .1° ,L4,5~L5S1为 44 .5~ 3 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 ~L3 ,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 ,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重建技术改善CT图像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从而提高CT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使用ELSCINT公司CT-TWIN flash螺旋CI机。收集188例患者分别作胸部和鼻咽部CT扫描,用新重建技术-S3重建算法和常规重建算法分别重建图像,作对照分析。结果:S3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比常规重建能显示更多的肺部和骨髂的解剖结构及病灶细节。两种重建方式都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结论:S3重建算法能明显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又能保持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完善了CT图像的质量,提高了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序列曲面重建(curvature plane reconstruction,CPR)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及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的48例TN及33例HFS患者进行3D-FIESTA-C扫描,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CPR,分析判断症状侧血管神经关系,81例患者中65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并对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81例经CPR判断血管神经无接触8例,接触25例,压迫48例,在接触及压迫病例中患侧脑池间距较对侧窄小者33例,脑干变形12例,2名医师对65例3D-FIESTA-C以及联合曲面重建结果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pression,MVD)术后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K值分别为0.790、0.622、0.755),3D-FIESTA-C及联合CPR检测责任血管的灵敏度分别为83.08%、96.92%,特异度分别为93.00%、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10%、94.0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9%、85.71%。结论3D-FIESTA-C CPR能够对血管神经解剖关系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观察视角,可为术前评估及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和黄韧带肥厚。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 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病人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脊椎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2~3mm)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和旋转/脱位等显示情况。结果:MPR和3D重建对于椎体骨折显示效果好,尤其3D重建显示椎体旋转/脱位最为直观,但对于关节突关节脱位的显示,MPR和3D重建均逊于横轴位。结论:螺旋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横轴位、MPR及3D联合应用,能明确损伤程度,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诊断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2例骨关节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普通轴位CT及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价值。结果普通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SSD)对骨关节损伤的显示数目均明显多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对髋关节、肩关节、骨盆及脊柱等部位复杂损伤或可能存有隐匿骨折部位,双排螺旋CT重建技术明显优于X线片。CT三维重建对骨折或脱位数显示数目与普通轴位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准确地判定骨折的类型、结构及位置,明显提高骨折的诊断率,并可清晰显示关节损伤的程度,尤其在复杂及隐匿性骨关节损伤诊断上有较高的价值,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CT扫描在脊柱爆裂性骨折稳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对42例爆裂骨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单纯性稳定型骨折14例,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28例,共计55个椎体。结论:CT扫描能准确、多方位显示骨折的信息,特别是利用SCT的多方位重建技术,对诊断、判定脊柱失稳,推测脊髓神经损伤情况、精确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将常规扫描读片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的读片结果与常规横断位阅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差异。结果: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联合应用阑尾显示率达到100%(60/60),阑尾外径增大、阑尾壁增厚的显示率也明显提高。结论:联合应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提高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检查合理方案及其价值。方法对连续540例无明确外伤史的腰腿痛患者行多层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范围从胸12至骶1。所有病例均利用容积数据重建腰椎间盘横断位、全腰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观察有无明确的椎弓峡部裂。结果540例中,5.37%(29/540)能明确显示共54处峡部裂。20例伴相应椎体滑脱。矢状位清晰、直观显示了所有裂隙的特征及伴随改变。全腰椎横断位亦显示了所有裂隙,但效果较矢状位差。冠状位、椎间盘横断位分别显示51.85%、7.41%的裂隙。结论多层螺旋CT全腰椎矢状位容积重建是显示腰椎峡部裂的最好方法,应将其列为腰腿痛患者腰椎多层螺旋CT检查的常规重建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9.
MSCT曲面重建肠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肠管成像技术在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肠道病变患者,十二指肠腺癌3例,空肠脂肪瘤1例,回肠淋巴瘤1例,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肠腺癌4例,回肠及结肠Crohn病1例,结肠腺癌19例,结肠淋巴瘤1例,直肠腺癌11例。采用10mm层厚层距行全腹部MS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轴面源像(ASI),传输至AW4.0诊断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局部肠管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肠管图像,再沿肠管走行划曲线进行CPR成像。结果:CPR肠管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清晰,均清楚地显示肠道病变。结论: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肠管图像,CPR肠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肠道病变,是对轴位CT图像一种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模拟负重前后腰椎间盘变化的CT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重前后腰椎及其间盘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连续68例腰腿痛病人分别在模拟负重前、后扫描L3~4、L4~5、L5~S1间隙,对加压前、后各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及L1下缘至S1上缘的前径和后径进行测量,观察各径线的变化。结果:加压后L3~4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1例、29例和34例,L4~5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48例、32例和34例,L5~S1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9例、33例和38例;加压后腰椎前径缩短≤-1mm 46例,后径缩短≤-1mm 38例。P值均<0.01,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各径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扫描有利于发现轻微的椎间盘膨出和突出,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