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国强  陈锋  王素梅 《检验医学》2011,26(3):166-168
目的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尿液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即刻、1、2、3、4、5 h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的数量,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尿红细胞计数随放置时间延长呈趋势性降低,并在4 h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5h内结果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红细胞5 h内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大红细胞在3 h后出现皱缩、异常红细胞增多等形态的改变。结论为确保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尤其是尿红细胞形态的准确可靠,标本必须新鲜,并尽可能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尿沉渣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尿液标本采集后即刻、放置1h、2h、4h、6h尿沉渣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放置不同时间点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4h、6h时红细胞计数、管型计数、大红细胞计数较即刻均显著下降,溶解红细胞均显著增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6h时白细胞计数较即刻显著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上皮细胞计数、小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检查结果影响较大,建议尽量在标本采集后4h内完成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计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条件对尿常规检验中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检验科尿液标本20份,将尿液标本分为2组,每组各10份,分别置于室温及4℃冰箱中保存待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取样即刻及标本放置1、2、3、4、5h时尿肌酐(Ucr)、总蛋白(TP)、尿钠(Na~+)、尿钾(K~+)、尿酸(UA),用尿有型成分全自动化检测仪检测尿液中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的数量,同时应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条件下红细胞形态及细菌均值的变化。结果在常温下,标本静置时间≥3h时,尿液标本中Ucr、UA、TP水平明显升高,而Na+、K~+等指标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临下随着静置时间延长,大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而细菌均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细胞、白细胞数不受静置时间影响。随着静置时间延长,大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下,标本静置时间≥3h时,尿液标本中小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标本静置时间会影响检测结果,静置时间越长,尿液成分变化越明显,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应在取样后3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减少不必要的检测误差,保证尿液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使用Sysmex 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2~4月间所送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总结分析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研究表明正确留取清洁中段尿液可以减少尿液有形成分检测误差;尿液标本采集后4h内完成检测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P0.05),红细胞计数随尿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呈趋势性降低,4h后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不离心法与离心法尿液红细胞计数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重视影响尿液检测结果的因素,制定相关解决方案(留取清洁中段尿液,4h内完成检测,采用不离心尿液进行尿沉渣检测等),才能保证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或细菌阳性尿标本62例,在室温和4℃条件下保存0、2、4、6h后进行尿沉渣分析检测,比较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细菌检测结果。结果尿红细胞和管型计数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4h后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在6h后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计数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2h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温度下保存相同时间,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和4℃保存2h后,细菌计数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尿沉渣检测结果影响较大,为确保分析质量,应尽量在4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不同条件下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并在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时采用手工镜检法计数,两者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min血小板数显著高于即刻血小板数(P<0.05),之后10min^4h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置8h后,血小板数显著低于放置10min血小板数(P<0.05)。采用手工镜检法测定血小板,即刻血小板数与放置10min^4h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放置8h后血小板数显著降低(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镜检法计数(P<0.05)。结论:MEK-7222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与标本放置时间、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大小有关,必要时可进行重新采血或手工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超声检查前大量喝水憋尿后对尿液电导率、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门诊患者需做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的病例,共取5次尿,分别为第2次晨尿、超声检查后即刻尿、超声检查后1h尿、超声检查后2h尿、超声检查后3h尿。用Sysmex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尿液标本,记录电导率、RBC和WBC;同时用Fast-Read102板计数尿液中的RBC和WBC。结果患者超声检查后4次尿液的尿电导率与第2次晨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后即刻尿、超声检查后1h尿中RBC和WBC结果与第2次晨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后2h尿、超声检查后3h尿中RBC和WBC与第2次晨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喝水憋尿会造成尿液电导率、RBC和WBC尿沉渣结果降低,因此建议对大量喝水憋尿的患者取超声检查前或超声检查后2~3h的尿液做尿沉渣分析,此时的尿液才能体现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牛玉峰  樊卫  夏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70-2871,2873
目的了解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及放置时间对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分别取静脉血经肝素、EDTA-K2抗凝,于即刻,0.5、1、2、3、4、5、6、12h在MET(迈瑞)BC5500血细胞分析仪上以全血模式检测WBC、RBC、Hb、Hct和PLT。结果 WBC在3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在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h内,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在12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在即刻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1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样本不同放置条件下的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对尿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随机选取 33 名该院门诊就医病人,收集其随机尿液样本,分别检测尿生化、尿常规、尿流式相关检测指标。采用配对 t 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室温放置条件下,尿钠(Na)在 4h 显著升高(P <0.05);尿肌酐(CREA)、尿酸(UA)、白细胞平均前项散射光强度(WBC-MFsc)在 6h 出现明显变化(P <0.05),其中 CREA、UA显著升高,WBC-MFsc 显著下降;尿总蛋白(TP)在8h 显著升高(P <0.05),其余各检测指标在室温放置 8h 无显著性变化(P >0.05)。在 4℃冰箱保存条件下,尿钾(K)在 6h显著降低(P <0.05),尿 UA 在 8h显著降低(P <0.05);其余各检测指标在 8h 无显著性变化(P >0.05)。结论:不同放置条件下的放置时间对某些尿液检测结果可产生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规范尿液标本检测流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68-4969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我院200例门诊及住院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即刻检测、2h、4h、8h、16h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放置时间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放置时间延长,RBC呈递减趋势,即刻、2h检测与16h比较差异显著(P<0.05);WBC呈递增趋势,即刻、2h检测与16h比较差异显著(P<0.05);PLT即刻测定数值较低,2h时上升,后呈递减趋势,各时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呈现下降趋势,LYM呈现增高趋势,不同时间段比较均差异显著,MON、RDW无明显变化(P>0.05),HGB、MPV、PDW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16h时MPV与即刻检查差异显著(P<0.05)。小儿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随时间延长可发生改变,即刻或2h内检测对血常规影响较小,应在此时间段完成检测,避免过久放置影响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检查在判定血尿来源定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血尿的标本作为考察对象,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肾小球性血尿组(glomerular hematuria,GH)和非肾小球血尿组(non glomerular hematuria,NGH)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差异。结果肾小球性血尿(GH)组尿MCV值(63.71±6.03)fl明显低于非肾小球性血尿(NGH)组MCV值(92.37±12.11)fl(P0.05)且尿MCV不高于72.0fl,变形红细胞80%呈多形型。结论尿中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特征分析可作为血尿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魏运梅  易光明  熊军 《检验医学》2012,27(7):531-533
目的对COBIO(科宝)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由combi XL试纸条分析仪和COBIOxs尿有形成分分析仪2部分联机而成)的性能及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COBIO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对仪器的重复性、线性、准确性、灵敏度等性能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高、中、低值标本批内精密度(CV%)白细胞为4.5、6.0、10.0,红细胞为2.4、5.0、13.8,上皮细胞为4.8、7.0、13.5;红细胞在5~1 210个/μL线性范围间相关系数为0.999,白细胞在4~498个/μL线性范围间相关系数为0.998;自动识别准确率:红细胞99%、白细胞98%、上皮细胞93%、管型58%、草酸钙结晶93%、尿酸结晶95%、酵母菌90%。结论 COBIO全自动尿液分析工作站具有真正全自动操作、检测速度快、结果可靠、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Selenium (Se) levels in whole blood, red blood cells, and plasma taken from 199 healthy subjec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found to be 101.1 micrograms/1 (whole blood), 133.1 micrograms/1 (packed red blood cells), and 78.0 micrograms/1 (plasma). In 62 samples of urine, the selenium level, expressed as micrograms/g creatinine, was 11.4. The mean whole blood selenium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en than women: 104.5 +/- 23.2 vs. 96.9 +/- 21.2 micrograms/1.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red blood cells, plasma and urin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A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red blood cell and whole blood selenium levels (r = 0.879; p less than 0.001) as well as between selenium levels in whole blood and plasma (r = 0.806; p less than 0.001). A weaker but still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urine and whole blood as well as between urine and plasma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the element in the blood and urine are probably due to its deficiency in the diet.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红细胞。与尿沉渣人工镜检相比较,对干化学法产生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原因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院随机新鲜尿液600例,分别进行干化学法检测和尿沉渣人工镜检其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结果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为3.59%,假阴性率为16.2%,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3.3%,假阴性率为6.37%。结论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白细胞有相当高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进行尿、液分析时应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外观理学,化学,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于该院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及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对3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对比3组患者尿常规检测结果、误诊率、漏诊率等指标的差异,评价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的效果,对尿常规的检测方法提出参考意见。结果干化学法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尿沉渣法,尿沉渣法测定白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干化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能使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误诊率为4.0%,漏诊率为3.0%,总错误率为7.0%,总错误率显著高于单独采用干化学法或尿沉渣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方法能显著提高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率,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使得检验结果出错的概率大大减少,推荐将其用于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波中红细胞的形态差异对临床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AVE-763B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系统,我们对228例血尿结果的红细胞相位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畸形红细胞率(Rs),尿红细胞宽度分布(Rd),尿于二细胞形状分布(Rv),尿红细胞色度分布(Rc),从而寻找区分非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屎的医学决定水平。结果Rs〉70%,Rv〈50%时,肾小球性血尿与临床的符合率可达95%;Rs〈30%,Rv〉80%,非肾小球性血尿与临床的符合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液中含有精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H-500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对100例未含精子组尿液标本和含精子组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含精子组尿液尿蛋白出现假阳性。当尿液中精子数大于或等于60/μL,尿白细胞数(WBC-U)、尿白细胞(WBC-HP)、尿红细胞数(RBC-U)、尿红细胞(RBC-HP)出现假阳性。未含精子组尿液标本与尿液中精子数大于或等于60/μL含精子组尿液标本的WBC-U、WBC-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U、RBC-HP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杜绝精子混入尿液中,提高尿液的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中各类头孢抗生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定性实验的干扰作用。方法将尿液、红细胞、各类头孢抗生素按一定比例配制,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尿中各类头孢抗生素浓度达到10mg/ml时,可使尿测定为“+”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头孢浓度达20mg/ml,可致假阴性;"-3尿中浓度头孢抗生素达10mg/ml时,可使原测定“++”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头孢浓度达20mg/ml或超过20mg/ml,可使结果降低为“±”,甚至出现假阴性;当尿中头孢浓度达20mg/ml,可使原测定为“+++”的红细胞结果降低。结论尿液中的头孢抗生素浓度严重影响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的定性结果,并随着尿液中头孢类药物浓度的增加,干扰度随之增加,甚至可致尿红细胞检测呈假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