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血化淤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A,CG变化的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CAHC各20例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的变化观察发现,HA、CG随病情加重而不断增高,CAHC〉CAH〉CPH,和IgG、γ-球蛋白的变化呈正相关,对诊断慢活肝、肝硬化及其预后在一定的临床意义。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对HA、CG的变化有明显好转,说明此法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及腺苷脱氨酶(ADA)活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CPH组HA与AD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各型肝炎HA,CG、ADA均高于对照组,肝病患者同时检测此三项指标,对肝炎的诊断、确定肝细胞损害程度、修复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透明质酸对了解肝纤维化的程度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甘胆酸(CG)水平在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CHB患者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是否阳性分为观察组(HBV DNA≥1 000 cps/ml)52例及对照组(HBV DNA<1 000 cps/ml)49例。检测对比两组外周血CG、谷丙转氨酶(ALT)及透明质酸(HA)水平,并分析对疾病处于活动期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ALT、HA及C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33.57 mg/L为截点值,CG诊断CHB处于活动期的敏感性为78.85%,特异性为83.67%,曲线下面积为0.82,优于ALT及HA。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C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877,P<0.05)。结论老年CHB活动期患者CG水平显著升高,该指标对判断疾病活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既往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清中透明质酸(HA)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肝纤维化的有诊断价值的实用指标,作为肝纤维化标志物之一,广泛用于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新近的研究认为,HA和肝细胞的炎症、损伤程度相关。我们观察了122例住院病人,并对85位HA异常者进行了动态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2例肝病患者均为1998年9月~1999年3  相似文献   

5.
6.
对15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Ⅱ、PLD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此3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并发现肝功能损害对PCⅢ影响较小,以ROC曲线比较三者的应用价值,发现HA优于其他2项。  相似文献   

7.
透明质酸(HA)由体内各组织的间质细胞合成,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在体内,HA 可从基质中释出,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近年发现,肝窦内质细胞是摄取分解血清 HA 的场所。目前有报道,在肝脏受损时,特别是肝硬化时,血清 HA 升高。本文应用血清 HA 放射分析法,与常规肝功能检查同步观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8.
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对23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25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了血清胆碱酯酶活力(CHE)检测,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CHE均值有显著不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1993~1994年的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1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无其它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对15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PLC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此3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并发现肝功能损害对PCⅢ影响较小;以ROC曲线比较三者的应用价值,发现HA优行其他2项。  相似文献   

10.
镁的代谢障碍临床较多见,但目前对肝炎患者血清镁改变的报告尚不多。本文旨在观察病毒性肝炎时血清镁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透明质酸酶(H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患者300例,其中急性乙肝患者142例(急性组),慢性乙肝患者158例(慢性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AngⅡ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A水平,对三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组血清AngⅡ和HA水平明显高于急性组和对照组,急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2.839、1.804,P均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AngⅡ和HA水平呈正相关(r=0.703,P0.0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AngⅡ和HA水平关系密切,两者均参与了肝纤维化进程,可作为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重新探讨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使用SPASS软件和SDAS软件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56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生于急性肝炎的45例,发生于慢性的有明确的肝病史及无明确的肝病史分别为400例及120例。②9例急性重型肝炎,出现肝性脑病7例,均在7天内出现。36例亚急性及5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12周内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为100. 0%及82. 2%。③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的肝性脑病均为首先出现,无1例发生腹水。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首先出现肝性脑病仅为11. 1%及1. 7%,仅发生腹水分别为5. 6%及3. 5%。④无明确肝病史的120例患者,最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及晚期分别为17例、31例及72例。结论①重型肝炎依发病基础分为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暴发性肝衰竭)及慢性重型肝炎;②暴发性肝衰竭、亚暴发性肝衰竭的时限分别为14天内、15天至24周(半年);③亚急性重型肝炎分腹水型及脑病型;④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仍应区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  相似文献   

13.
葛维明 《实用老年医学》2013,(6):486-487,49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探讨Hp在其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慢性乙肝患者215例,丙肝患者104例,健康对照1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为感染判断标准。对3组人群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13例感染了Hp(感染率为52.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6例,感染率为44.9%);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p感染67例,感染率为64.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种肝炎合并肝硬化组Hp感染率均高于无肝硬化组。结论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增加,Hp在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向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与HBV/HCV发挥协同作用;对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有益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的探讨——附174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我国重新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了临床及病理分类。本文按此标准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2~1995年经肝穿病理确诊的17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将其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了对照分析,并提出慢性肝型临床分型新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总胆红素(TBil)升高和肝功能不良是肝病科常见的问题之一。笔者采用中药清热利湿法联合苦参碱治疗该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13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均为本科2002年12月-2005年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6例,女49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32例(轻度65例,中度60例,重度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例。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在西安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发病年龄、TBil数值、肝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 4 8例患者分成慢性肝炎组(36例 )和肝硬化组 (12例 ) ,检测苦参素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及肝功能生化指标。苦参素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下降 ,但疗程大于 3个月后 ,胆碱酯酶可稳定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 ;停药后胆碱酯酶能较快地恢复原水平。苦参素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水平 ,而且这种作用为可逆性 ,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AF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经肝穿刺活检的310例患者,常规检测血清TB-ALT,AST,A/G,AFP及肝炎病毒标志,观察异常AFP水平与临床类型,病理类型,有无家族史和病因等的关系。结果:310例肝炎患者中发现AFP异常115例,阳性率为37.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均见有AFP异常者,根据病理,急性肝炎患者AFP阳性率最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较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7%.34.2%,57.5%和66.7%,按临床表现诊断,阳性率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慢性肝炎最低,而急性肝炎居中,在肝炎病因分类中单纯HBV感染或HBV基础上又有HAV/HEV感染者AFP阳性率较高,为35.3%和62.8%,HBV与HCV双重感染者为27.3%,单一HCV感染者6例中1例AFP阳性,单纯HAV或HEV阳性者未见AFP异常,此外,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炎患者AFP阳性率为57.9%,高于无肝癌家族史者。结论:肝炎患者AFP异常颇为常见,一旦发现肝炎患者AFP异常时,应考虑患者有HBV感染的背景,或为单纯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或HBV基础上有HAV或HEV重叠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病毒性肝炎与急性胰腺炎之间关系 ,探讨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 :收治的 2 86例乙型肝炎病例中 ,并发急性胰腺炎 31例 ,采用回顾统计分析的方法。结果 :在 31例患者中 ,30例为水肿型 (占 96 .77% ) ,1例为出血坏死型 (占 13.33% ) ,治愈 30例 ,死亡 1例。结论 :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 10 .84% ,(31/ 2 86 )提示治疗病毒性肝炎时要反复查血、尿淀粉酶 ,以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刘兰侠  刘伟  王兰  罗婵 《山东医药》2003,43(10):20-20
从肝炎患者静脉血检测病毒感染指标较简便易行 ,但往往存在假阴性 ,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们对 6 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穿刺并取肝组织 ,用免疫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 (SP)法检测其 HBVM、HCVM,同时抽静脉血检测 HBVM、HCVM,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6 7例 ,年龄 1 2~ 47岁 ,平均 3 7.5岁。1 .2 血清 HBVM、HCVM检测  6 7例全部抽静脉血 ,采用 ELISA法 (药盒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