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内异康复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形态学的不同影响。方法:建立大鼠EMT模型,随机设内异康复栓高、中剂量组、丹那唑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空白组,造模30天后连续给药30天,观察各组药物对EMT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内异康复栓中剂量组和丹那唑组显著减少EMT大鼠异位内膜的腺体数目(P〈0.05),内异康复栓高、中剂量组明显缩小EMT大鼠异位内膜被覆上皮面积,使被覆上皮厚度明显变薄,但对EMT大鼠在位内膜的腺体数目和面积无明显影响。结论:内异康复栓可促进异位病灶组织萎缩,而对在位内膜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异消癥汤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及分泌Ang-2的影响。方法:对在位和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原代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分为内异消癥汤组、米非司酮组、空白血清组,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间质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Elisa法检测对间质细胞分泌的Ang-2水平。结果:体外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可培养出纯度较高的间质细胞,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内异消癥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间质细胞的增殖(P0.01),同时可以显著减少Ang-2的分泌水平(P0.01)。结论:内异消癥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间质细胞的增殖,显著减少Ang-2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异康复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血管形成的不同影响,揭示内异康复片治疗EMT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大鼠EMT模型,随机分为内异康复片高、中剂量组、丹那唑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半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制素(ENS)在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内异康复片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EMT大鼠异位内膜VEGF的表达(P〈0.01),升高ENS的表达(P〈0.01),并能显著降低EMT大鼠异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制素(V/E)值、MVD(P〈0.01)和微血管数目(P〈0.05),而对大鼠在位内膜V/E值、MVD及微血管数目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康复片可能通过对血管形成过程的影响,抑制异位内膜组织血管的生成,促进异位病灶消退,同时使血管形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相互平衡,但不抑制在位内膜正常血管增生的生理过程。内异康复片可降低异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可能与异位内膜组织血管生成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内异方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其分为内异方高、中、低剂量组(予内异方药液干预,给药剂量分别为15 g/kg、7. 5 g/kg、3. 75 g/kg),阳性组(予达那唑胶囊药液干预,给药剂量为36 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灌胃等体积溶媒),灌胃4 w。采用光镜观察异位内膜的病理组织变化,并评价病变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的ICAM-1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大,腺体数量较多,间质层丰富,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内异方各剂量组大鼠的异位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体积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间质炎性细胞数量较少。与模型组相比,内异方各剂量组病变分级程度均明显减轻,异位内膜组织的ICAM-1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内异方具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子宫内膜在盆腹腔处的黏附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蔡氏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及腹腔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的影响作用。进一步阐明蔡氏内异方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D大鼠自体移植建立EM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IL-2,TNF-α的含量。结果:TNF-α在模型组大鼠腹腔液及血清中都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干预组TNF则明显低于模型组。IL-2水平在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低于正常组,而腹腔液中IL-2则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干预组血清中IL-2水平升高,腹腔液中水平下降。结论:血清及腹腔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水平的不同改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内异方通过调整IL-2,TNF-α的水平,改善全身和局部免疫水平,协调免疫平衡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收集接收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在位内膜细胞表达MMP-2和MMP-9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在位内膜细胞表达MMP-2和MMP-9。结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提示少腹逐瘀汤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IL-8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收集接收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在位内膜细胞表达IL-8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在位内膜细胞表达IL-8。结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1胞IL-8的分泌,提示少腹逐瘀汤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具有-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氏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在位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SPF级SD大鼠40只分成内异方组15只、模型组15只、空白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自体移植法行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3周成模后,分别予罗氏内异方、灭菌注射用水灌胃8周。停药后,于妊娠第4天取各组大鼠右侧子宫电镜下观察内膜胞饮突、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成熟期胞饮突构成比较空白组及内异方组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异方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胞饮突的发育情况与血清孕激素水平有显著相关性(γ=0.646,P0.01),呈正相关。胞饮突的发育与血清雌孕激素比值有相关性(γ=-0.336,P=0.048),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内膜容受性降低,罗氏内异方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血清中孕激素水平及调节E2/P比值来促进内膜胞饮突发育,以提高着床窗口期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复方莪术散对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临床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我院妇科因卵巢型内异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术前予复方莪术散治疗3个月的内异症患者(治疗组)、30例未经治疗的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了解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3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0.3263 ±0.0285)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0.1730 ±0.0143)(P <0.05),异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0.2258 ±0.0093)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0.01),而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方莪术散治疗组异位、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0.1820±0.0056,0.2587 ±0.0091)明显降低,与内异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复方莪术散可下调内异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从而可能在抑制内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赤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丹赤大、中、小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丹那唑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MTT法,观察异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TNF-α和sICAM-1的水平及细胞活性。结果丹赤大剂量组明显降低TNF-α的水平;丹赤大、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MCP-1的水平。结论丹赤胶囊通过降调参与子宫内膜的粘附种植-血管生成-浸润发展3个阶段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活性,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粘附、种植和进一步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罗氏内异方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VEGF的影响。方法:使用大鼠自体移植子宫内膜建立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模型。在造模后给以不同处理措施,采用免疫组织学SP法检测在位和异位内膜VEGF染色强度情况。结果: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罗氏内异方能够降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腺上皮VEGF染色指数。结论:罗氏内异方能够减少VEGF的染色强度,推测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内异康复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不同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随机分为内异康复栓高、中剂量组及丹那唑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的表达。结果内异康复栓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异位内膜ER、PR的表达(P<0.05),并对在位内膜下降的ER、PR水平有上调作用(P>0.05)。结论内异康复栓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内ER、PR的合成而发挥治疗作用,且对在位内膜异常的ER、PR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蒲灵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M)小鼠异位及在位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S)、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角度揭示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DM的作用机理。方法:造模饲养3个月建立小鼠ADM模型。将ADM小鼠随机分为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低剂量组,丹莪妇康煎膏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的VEGF、ENS的表达,并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MVD。结果:蒲灵化瘀止痛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小鼠异位和在位内膜VEGF的表达(P〈0.01),降低模型组小鼠异位内膜VEGF/ENS的比值(P〈0.01),有下调模型小鼠在位内膜VEGF/ENS比值的趋势。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减少经量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在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在位内膜血管数量;蒲灵化瘀止痛方缩小病灶、减轻痛经程度的机制可能是抑制异位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异位内膜血管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模型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生存素(Survivin)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EMT大鼠随机分为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丹那唑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tC、Survivin的表达。结果 (1)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异位内膜cytC(IOD值)表达(分别为6.08±0.35、6.23±0.35)均显著增加,与模型组(5.07±0.70)及丹莪妇康煎膏组(5.98±1.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 Survivin(IOD值)表达(分别为5.73±0.93、5.62±0.93)显著降低,与模型组(6.01±1.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内异康复栓高、低剂量组能显著上调在位内膜下降的cyt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康复检高、低剂量组在位内膜Survivin的表达,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异康复栓可能通过增加异位内膜cytC的表达并降低Survivin的表达,起到诱导凋亡的作用,而对在位内膜可上调cytC表达,对Survivin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KISS-I及MMP-9在EMs患者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对比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对KISS-I、MMP-9蛋白在EMs患者的ECE组(48例)、匹配的EUE组(30例)以及CE组(27例)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KISS-I、MMP-9在ECE组、EUE组以及CE组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清楚;②MMP-9表达顺序为:ECE组>EUE组>CE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表达强度在不同的月经周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KISS-I表达顺序为:CE组>EUE组>ECE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SS-I及MMP-9在EUE、ECE以及CE均有表达,且表达存在差异性,可能共同参与EMs患者发病过程中子宫内膜异位侵袭、种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价,并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EMs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于IVF-ET胚胎移植前连续服用中药3个月;对照组20例,不予药物治疗。并以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于窗口期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EMs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中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亦无明显变化(均P0.05);EMs不孕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I)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型血流分布约23.33%(7/30),对照组Ⅰ型血流分布占25.00%(5/20),正常组为66.67%(20/30),明显高于EMs不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P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Ⅰ型分布提高至60.00%(18/30)。治疗组正常妊娠率约46.67%(14/30),对照组正常妊娠率为30.00%(6/20)。结论 EMs可能影响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中药治疗可提高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补肾调冲方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方治疗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内膜的作用.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用补肾调冲方(菟丝予、巴戟天、黄精、肉苁蓉、当归、川芎、紫石英、五味子)治疗;对照组41例用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治疗周期为3月.结果:妊娠率治疗组为49.38%,对照组为21.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方有促卵泡发育、健内膜作用,并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