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吴茱萸温中止痛药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茱萸水煎剂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胃溃疡有抑制形成倾向;对抗四氯化碳引起大鼠血清GPT和GOT值升高,具有短暂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吴茱萸能抑制小鼠墨汁胃肠推进运动,显著减少蓖麻油或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次数,并有量效关系;还能减少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热刺激痛反应潜伏期。 相似文献
5.
6.
吴茱萸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据国内外近20年文献,详细综述了吴茱萸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主要阐述吴茱萸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抑制肿瘤、影响代谢酶的作用及机理,强调其应用前景与构效关系.吴茱萸药效成分群主要有吲哚生物碱类、喹诺酮生物碱类、内酯类等.不同类型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差异,也有协同.目前关于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较充分,但研究发现不同生物碱成分对血压影响不一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能 ;用于厥阴头痛 ,寒疝腹痛 ,寒湿脚气 ,经行腹痛 ,脘腹胀痛 ,呕吐吞酸 ,五更泄泻等 ,外用治口疮。近年来 ,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 ,市场上常出现混淆品。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现将本院曾经购进的吴茱萸混淆品作扼要的介绍。1 吴茱萸来源《中国药典》2 0 0 0版规定为芸香科植物 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officinais(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吴茱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配伍应用.方法: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子宫平滑肌等方面论述吴茱萸的药理作用,同时总结吴茱萸的临床配伍应用.结果:吴莱萸具有镇痛、降血压、扩张血管、止泻、止呕等作用,与大枣、当归、党参及生姜的配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结论:吴茱萸配伍各种药物常用于治疗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汗泄泻等病症. 相似文献
10.
11.
吴茱萸温通血脉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茱萸水煎剂能使大鼠在冰水应激状态下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使心肌细胞膜结合酶的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的恢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血小板、抗凝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HPLC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中药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用超声震荡提取法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提取液用HPLC法分析,色谱柱:YWG-C18(10μm,250mm×4.6mm).流动相:水-甲醇-乙腈(42:20:38).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吴茱萸碱的回归方程为Y=56.47X 29.89,相关系数为0.9997,线性范围为5~1000μg·mL-1,回收率为99.83%,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85%和1.40%;吴茱萸次碱的回归方程为Y=49.08X 27.10,相关系数为0.9999,线性范围为4.5~900μg·mL,回收率为98.72%,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63%和1.17%.本文所用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分别为0.387%和0.309%.结论:方法稳定,重现性好,操作简单,耗费时间短.是检测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首先研究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提取效率的影响。然后设计正交实验 ,安排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媒倍数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表 ,HPLC法检测,色谱柱 :YWG-C18(10μm,4.6mm×250mm)。流动相:水 -甲醇-乙腈(42∶20∶38)。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效率较高,水、酸水和碱水不能提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超声震荡法提取效率较高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45倍溶媒于30℃下超声提取40min。结论 用本实验方法提取 ,效率高 ,时间短 ,所需温度低 ,是提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开放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吴茱萸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evodiamine,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2)、3-(2′-羟基乙酰基)-吲哚(3-hydroxyacetylindole,3)、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N-(trans-p-coumaroyl)-tyramine,4]、N-顺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N-(cis-p-coumaroyl)-tyramine,5]、白鲜碱(dictamnine,6)、吴茱萸春(evolitrine,7)、6-甲氧基白鲜碱(6-methoxydictamnine,8)、茵芋碱(skimmiamine,9)、7-羟基吴茱萸次碱(7-hydroxyrutaecarpine,10)、阿塔宁Ⅰ (atanine Ⅰ,11).结论 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已为世所公认。人们在用西药防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新药,并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药品,如地奥心血康,冠心Ⅰ、Ⅱ号等。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又在研究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进展,形成了复方,单味药,有效组分和有效单体并举的局面,并且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为了更好地开展心血管中药的研究,我们对近几年研究做一综述,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并有裨益于同道。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碱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var.Benth.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J uss) Benth .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分布在 长江流域及华南一带和陕西等地.吴茱萸所含化学成分类型较多,主要包括生物碱、苦味素、挥发油等[2-3].本文就其生物碱主要活性成分吴茱萸碱(Evo)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吴茱萸为研究对象,构建沟通中药性味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和现代文献研究,分别利用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归纳演绎方法,并在建立现代药理指标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方法,建立吴茱萸性味—功效—药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客观构建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结果]基于古籍文献分析吴茱萸性味与药理指标关系为:辛味与镇痛、抗炎有相关性;苦味与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有相关性。基于文献数据库分析中药五味与药理指标关系为:镇痛、抗炎与辛味相关,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与苦味相关;聚类分析结果亦表明镇痛、抗炎是一类,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为一类。[结论]本草考证和现代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均为辛味与镇痛、抗炎有相关性;苦味与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有相关性,从而科学构建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索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超声提取中试工艺研究.方法:以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为指标,运用中试型超声提取设备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与常规回流提取比较.结果:中试型超声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80 min,提取溶剂70%乙醇,液固比15∶1(ml/g).结论:中试型超声提取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时间短、节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吴茱萸超微前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p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生物碱为吴茱萸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吴茱萸碱体外能明显抑制人黑色素瘤A375-S2、人宫颈癌HeLa、人前列腺癌pc-3、人急性白血病CCRF-CEM、人胃癌MGC803、人耐药乳腺癌NCI/ADR-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