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分析方法对56例高发家系进行探讨。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也不符合连锁遗传,而符合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遗传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71例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分析。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分离率P=0.2845(JP>0.0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一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68.38±3.29%)。结论 本组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是具有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0例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高发组患病率19.8%,高于群体患病率约35倍。根据一级亲属患病率计算,高发家系遗传度为86%,可能采取显性遗传方式。应把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子女看成患病高危子女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研究,并作分子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80例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的遗传效应。共调查先证者的一、二及三级亲属成员2765人,有272人患各类精神疾病,其中198人患分裂症,经年龄校正后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0.35%。各级亲属的患病率是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一级亲属为32.96%,二级亲属为7.63%,三级亲属为2.70%,远远超过群体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6.
7.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效应。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应用家族史法对55例混合家系的各级亲属2134人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分三组进行分析。结果 (1)精神分裂症为先证者组,各级亲属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与1993年全国七地区调查精神分裂症的群体患病率0.655%比较,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一级亲属患病率为4.79%,各群体比较,P<0.05。各级亲属情感障碍的患病率为3.78%,与1992年全国七地区调查情感障碍的群体患病0.083%比较,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一级亲属患病率为17.96%。(2)情感障碍为先证者组,各级亲属情感障碍患者率为1.234%,与群体比较,P<0.05,一级亲属患病为4.76%。各级亲属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3.67%,与群体比较,P<0.05,一级亲属患病率为12.24%。(3)混合组,各级亲属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2.27%,与群体比较,P<0.05,一级亲属患病率为9.44%。结论 混合家系中,血缘关系越近,亲属中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的患病率越高;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在遗传传递上可能具有交叉性。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症状患者遗传效应及其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83例和阴性症状患者51例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的对比研究,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和Andreasen的阴,阳性症状标准。结果提示:阴性症状的遗传效应罗阳性为高,有显著性差异,其遗传方式均为多基因遗传,但阴性症状较阳性高,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阴性症状有更多的遗传负因。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先证者家系早现遗传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早现遗传现象。方法:对45例精神分裂症家族史阳性的先证者进行农系调查,重点调查先证者和农系同病者的发病年龄和住院次数等。结果:从祖父母辈到父母辈再到先证者辈,平均发病年龄逐代提前,早现遗传现象家系符合率87.9%。早现组先证者年平均住院次数0.59次,是非早现组先证者年平均住院0.20次的近三倍。早现组中高发家系占8.9%,比精神分裂闰患者流行学调查中高发家系占1.7%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收集了59例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对亲代患病前后所生子女的易患效应作了统计比较,结果均表明子代患病机率是相等的,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患病风险率与其在父母发病前后出生无关,为精神科遗传咨询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30例情感性障碍高发家系的一、二、三级亲属成员共1096人,患各类精神疾病105例,患病率为9.58%,其中情感性障碍64例,占60.95%.调查资料表明,各级亲属患病率是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远超于群体患病率。本文还就遗传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情感性障碍以伴性遗传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都是家族性、遗传性的疾病。家族性疾病往往是遗传性的,但也不一定都是。有的可能是由食物因素引起的,例如糙皮病,虽然表现为家庭性,但却是食物问题造成的。家族所共有的不一定只是基因,也可能是食物、环境、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等等。如要阐明某种精神病究竟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所引起,必须进行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高发精神分裂症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5例高发情感性障碍患者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作了探讨。分析了先证者的家族遗传史,家属成员精神疾患分类及各级亲属的患病率。认为高发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51.05%,认为本病在多基因遗传的基础上存在一个显性的主基因。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7岁,已婚,农民,小学文化。进行性智能减退4年余,伴失眠、多疑、行为怪异1年。体格检查(-)。脑电地形图:阵发性中度异常。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弥漫性脑萎缩。血常规、肝功、心电图均正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思维贫乏,有片断被害及嫉妒妄想,智能减退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遗传流行病学30年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过程中遗传与环境两危险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 ,我们对本病在不同社会历史环境下进行了遗传流行病学一些资料的比较与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为本院既往 30年全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例 ,均符合CCMD - 2 -R中相应的诊断标准 ,并将其一般资料入微机化管理 ,研究时所需数据从中获取。1.2 将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例分为三个研究年度段 :即1970~ 1972年 ,1983~ 1985年 ,1996~ 1998年。每一年度段为 3年 ,两两相隔 10年。1.3 家族史阳性者判定 :先证者一、二级亲属 (先证者下一代资料未做统计 )患类似精…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遗传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遗传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0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性别家族史阳性率,不同性别父系、母系、同胞、子女患病情况,不同性别先证者一、二、三级亲属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有遗传史者11.9%,女性24.3%,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显著。女性同胞患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男女一级亲属患病高于二级亲属,二级亲属患病高于三级亲属。结论: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5个精神分裂症家系的12个遗传标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5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对家系的12个遗传标志的检测和分析,探索不同染色体上遗传标志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方法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择5个同胞对精神分裂症家系,采用PCR-RFLP、小卫星和微卫星DNA的Amp- FLP技术,观察12个遗传标志MAOACA、MAOBTG、MAOBI2、DXS7、D6S296、D6S274、D6S470、D6S260、 SCA1、D9S175、DAT1和APOE的分布。结果从各遗传标志的等位基因在家系成员中分布及复等位基因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未见明显关联现象。结论12个国内、外资料曾表明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的遗传标志,经5个同胞对精神分裂症家系成员中检测和分析,未见明显的连锁和关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