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单核趋化蛋白-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2,CCL2)中和抗体后骨癌痛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正常IgG组(I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10μl Hank's液;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10μl Hank's液,在注射Hank's液后第7~9天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每天1次,每次10μl,浓度为103 mg/L;骨癌痛+正常IgG组(Ⅲ组),于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10 μl(1×107/ml)Walker 256肿瘤细胞;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Ⅳ组),在注射肿瘤细胞后第7~9天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每天1次,每次10μl,浓度为103 mg/L.观察造模前及术后1、3、6、7、8、9d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P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TWL)及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rylat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p-ERK1/2)的表达. 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大鼠的PMWT和TWL在第6~9天明显下降,脊髓背角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大鼠的PMWT和TWL在第6~9天明显上升(P<0.01),脊髓背角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Ⅰ组和Ⅱ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可以部分缓解骨癌痛大鼠的机械性和热痛觉超敏,这种效应可能与抑制p-ERK1/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P2Y1受体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雌性SD大鼠90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5组(n=18):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假手术+P2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MRS 2179组(Ⅲ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Ⅳ组)和骨癌痛+MRS2179组(Ⅴ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骨癌痛模型.Ⅲ组和Ⅴ组术后第7~9天鞘内注射MRS2179 100 pmol/10μl,1次/d,Ⅳ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第3、7、9、12、15、18天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于术后第9天测定机械痛阈后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背角,测定P2Y1受体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术后第7~18天机械痛阈降低,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上调(P<0.01);与Ⅱ组和Ⅳ组比较,Ⅴ组术后第9~18天机械痛阈升高,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P2Y1受体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重组大鼠脂质运载蛋白-2(LCN2)对大鼠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50~1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8):Ⅰ组为对照组:鞘内注射MES缓冲液10μl,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鞘内注射10μl含LCN2蛋白0.02、0.2、2μg的MES溶液,每天1次,连续5d。分别在鞘内给药前和给药后第6、7、8天皮下注射吗啡10mg/kg,吗啡注射前和注射后45min测定大鼠热辐射缩足潜伏期(PWTL),并计算最大可能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第8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Ⅰ组和给药前比较,Ⅱ组大鼠鞘内给药后基础PWTL和M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Ⅳ组鞘内给药后第6、7、8天基础PWTL和MPE均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鞘内给药后脊髓腰膨大内pp38 MAPK、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Ⅳ组脊髓腰膨大内p-p38MAPK、脊髓背角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鼠连续5d鞘内注射LCN2蛋白0.2、2μg能够诱导热痛敏并导致吗啡镇痛效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活化脊髓内星型胶质细胞和p38 MAPK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针对脊髓缝隙连接蛋白-30(CX30)的小干扰RNA(siRNA)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吗啡耐受组(Ⅱ组)、错配siRNA对照组(Ⅲ组)、CX30 siRNA处理组(Ⅳ组),所有大鼠鞘内置管,手术后确定导管位置并记为第0天.第1天上午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应基础潜伏期(PWTL)(P1)及背部皮下注射吗啡5 mg/kg后30 min的PWTL(P2),计算30 min的最大可能镇痛效应比值MPE.第2~8天上午8:30,Ⅰ、Ⅱ组鞘内注射DPEC溶剂15μl,Ⅲ组鞘内注射错配siRNA 15μl,Ⅳ组鞘内注射CX30 siRNA 15μl;9:00及17:00Ⅱ、Ⅲ、Ⅳ各组背部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Ⅰ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9天行为学测试计算MPE,方法同第1天.随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X30、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结果 第9天,与Ⅰ组比较,其余各组P2及MPE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Ⅳ组P2及MPE值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其余各组p-ERK及CX30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Ⅳ组p-ERK及CX3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其余各组GFAP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其中Ⅱ组与Ⅲ组GFAP表达最多;与Ⅱ组比较,Ⅳ组GFAP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CX30 siRNA可以部分缓解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CX30的表达,ERK磷酸化的下调,减少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转运体-1 (GAT-1)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采用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假手术+ GAT-1选择性抑制剂NO-711组(Ⅲ组)和骨癌痛+NO-711(Ⅳ组)于术后第14天鞘内注射NO-711 20 μg,1次.d,连续3d;骨癌痛+生理盐水组(Ⅴ组)于术后第14天鞘内注射10μl生理盐水,1次/d,连续3d.于术前1d、术后第3、5、7、10、14、16天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术后第16天机械痛阈测定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AT-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Ⅰ组和Ⅱ组大鼠患侧脊髓GAT-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共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术后第7~ 16天机械痛阈降低,Ⅱ组和Ⅴ组术后GAT-1表达上调(P<0.05);与Ⅱ组和Ⅴ组比较,Ⅳ组术后第16天鞘内给药后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GAT-1表达下调(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侧脊髓GFAP和GAT-1共表达增加(P<0.05).结论 脊髓背角GAT-1的表达上调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与维持,该作用可能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谷氨酸转运体(GT)、孤啡肽(OFQ)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 10周龄,体重300 ~ 35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5):生理盐水组(NS组)、炎性痛组(IP组)、吗啡组(M组)和GT激动剂riluzole组(R组).NS组于左后足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50μl,其余3组注射完全弗氏佐剂50 μl.3d后,NS组和I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M组鞘内注射吗啡10 μg;R组鞘内注射riluzole 10 μg,30 min后注射吗啡10 μg.注射药物容量均为10μl,2次/d,连续7d.于鞘内给药前、鞘内给药2、4、6d和鞘内给药结束后1 d(T0-4)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4时痛阈测定后取左侧脊髓背角,采用RT-PCR法测定OFQ mRNA和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与NS组比较,IP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OFQ mRNA及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P组比较,M组T1,2时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OFQ mRNA及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T3,4时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R组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OFQ mRNA及BDNF 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结论 炎性痛大鼠长期注射吗啡时脊髓GT功能降低,导致谷氨酸水平升高和OFQ、BDNF表达上调之间的失衡,可能在吗啡耐受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IT)氯胺酮对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大鼠(CCI)脊髓背角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组Ⅰ);CCI组(组Ⅱ);氯胺酮组:于术前30min、术后1、2、3d分别IT氯胺酮12.5μg(组Ⅲ)、50μg(组Ⅳ)、100μg(组Ⅴ)、300μg(组Ⅵ)。按Bennett法制作CCI模型,以von-Frey filaments测定触痛及冷刺激反应,术后14d断头取腰段脊髓,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背角NOS活性。结果 与组Ⅰ相比,术后第7、14天组Ⅱ、组Ⅲ痛阈下降,冷刺激反应升高(P<0.05或0.01),组Ⅳ、Ⅴ、Ⅵ痛阈及冷刺激反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组Ⅱ比较,组Ⅳ、Ⅴ、Ⅵ的痛阈升高,冷刺激反应下降(P<0.05或0.01)。与组Ⅰ相比,组Ⅱ、Ⅲ脊髓背角NOS活性升高(P<0.01),而组Ⅳ、Ⅴ、Ⅵ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组Ⅱ比较,组Ⅳ、Ⅴ、Ⅵ髓背角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组Ⅲ、Ⅳ、Ⅴ、Ⅵ痛阈、冷刺激反应和NOS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0/NOS系统参与了CCI大鼠痛敏的形成,此过程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大鼠脊髓水平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Ⅰ组)、假手术+米诺环素组(Ⅱ组)、BCP+米诺环素组(Ⅲ组)和BCP+生理盐水组(Ⅳ组).①于造模前1d及造模后3、5、7、10、14、18d测定大鼠(每组选8只)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同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mechanical threshold,PWMT)至14 d;②于造模前1d及造模后3、5、7、10、14、21 d同一时段随机处死大鼠(每组选4只),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SIC1a的表达;③于造模后1、3、7、14、21 d,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大鼠(每组选4只)患侧脊髓ASIC1a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1,Iba-1)]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共表达. 结果 ①与Ⅰ组和Ⅱ组比较,造模后14、18dⅢ组、Ⅳ组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5d时Ⅲ组、Ⅳ组PWMT开始下降(P<0.01),至7、14 d维持在低水平(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PWMT在造模后7、10、14 d均较高(P<0.05).②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Ⅳ组从造模后3d开始ASIC1a表达上调(P<0.01),于14 d达到高峰(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在造模后5、7、10、14、21 d ASIC1a表达量均较低(P<0.05).③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在造模后3、7、14、21 d脊髓背角ASIC1a阳性细胞数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均较高(P<0.05),未发现双标细胞;与Ⅳ组比较,Ⅲ组大鼠脊髓ASIC1a阳性细胞数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大鼠BCP的形成和维持可能与ASIC1a有关;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可以减轻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ASIC1a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ogo-A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60):对照组(C组)和炎性痛组(F组).F组大鼠左侧后肢趾部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1 ml,C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1h、1、2、3和7d时采用yon Frey纤毛测定左侧后爪机械痛阈.于各时点随机取12只大鼠处死后取损伤侧L5背根神经节和L4,5脊髓背角,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go-A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F组大鼠注射后1h、1、2、3和7d时机械痛阈降低,注射后1h、2、3和7d时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ogo-A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Nogo-A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福尔马林致大鼠炎性痛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吗啡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Ⅰ组)、对照组(Ⅱ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20μl,术后吗啡治疗组(Ⅲ组)、术前吗啡治疗组(Ⅳ组)分别于术后和术前30min鞘内注射吗啡5μg(10 μl)。所有大鼠均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Ⅱ组术侧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高于非术侧及Ⅰ组(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脊髓背角PKCγ-IR表达降低(P<0.05或0.01),而Ⅲ组、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PKCγ-IR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趋化因子CCL2中和抗体在胫骨癌痛大鼠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controlIgG组(Ⅳ组)和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Ⅴ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注入胫骨骨髓腔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术后10~12d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或对照IgG(10μg/15μl)。测定术前1d,术后1、3、5、7、10、14、21d各组大鼠自由行走痛评分。另取30只大鼠,分组同前(n=6),术后14d取材,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术后10、14和21d自由行走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4dMOD值明显降低(P<0.01),Ⅳ组对应时点各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胫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能显著减轻自由行走痛并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CCL2可能通过激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大鼠胫骨癌痛维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及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20~280 g,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和舒芬太尼+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SNI组).SNI组和S+SNI组制备SNI模型,S+SNI组在SNI术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舒芬太尼1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μl),其余各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SNI给药前2 d(基础状态)及给药1、2、7、14 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缩足潜伏期,分别于给药2、7、14 d测定痛阈后立即处死3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L5节段脊髓背角NMDA受体和CGRP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SNI组机械痛阚降低,NMDA受体和CGRP表达上调(P<0.01),热缩足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NI组比较,S+SNI组机械痛阈升高,热缩足潜伏期延长,NMDA受体和CGRP表达下调(P<0.01).结论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可抑制脊髓背角NMDA受体和CGRP表达上调,从而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生理盐水组(C组);C7脊神经压迫+生理盐水组(N组);C7脊神经压迫+PSD-93误义寡核苷酸10μg组(M组);C7脊神经压迫+PSD-93反义寡核苷酸10μg组(A组).N组、M组和A组采用60 g微血管夹压迫大鼠右侧C7脊神经15 min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经枕骨大孔鞘内置管至颈膨大处.术毕当日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于术前2 d(T0)、术后1、3、5和7 d(T1-4)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取C7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压迫侧脊髓PSD-93蛋白和nNOS的表达.结果 与T0时比较,N组和M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及热痛阈降低(P<0.05);与C组比较,N组和M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及热痛阈降低,N组、M组和A组脊髓背角PSD-93蛋白和nNOS表达上调(P<0.05);与N组和M组比较,A组各时点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升高,脊髓背角PSD-93蛋白和nNOS表达下调(P<0.05).结论 鞘内注射PSD-93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nNOS表达,nNOS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可能受PSD-93蛋白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水平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活化在大鼠骨癌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1: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160 g~2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4只),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采用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W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髓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小鼠慢性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ICR小鼠40只,体重20~25 g,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炎性痛组(B组)、KN92组(C组)、KN93 30 nmol组(D组)和KN93 45 nmol组(E组).B组~E组均采用小鼠左足背皮下注射完全Freund佐剂(CFA)20 μl的方法 制备慢性炎性痛模型.A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μl.于CFA注射后1 d和3 d时D组、E组和C组分别鞘内注射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 30 nmol、45 nmol 和KN92(KN93无药理活性结构类似物)45 nmol,容量均为5μl.于CFA注射前30 min(基础状态)、注射后1 d且鞘内给药前(T1)及给药后30 min(T2)、注射后3 d且鞘内给药后30 min(T3)时测定痛阈.于最后1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腰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p-CaMKⅡ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基础值和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T1~3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脊髓p-CaMKⅡα表达上调;E组T1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T2,3时机械痛阈、热痛阈和脊髓p-CaMKⅡ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E组T2,3时机械痛阈、热痛阈升高,脊髓p-CaMKⅡα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CaMKⅡ参与了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8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10μl后,吸人1.4%异氟烷5 min,不制备模型;切口痛组(IP组)、加巴喷丁50μg组(G组)、吗啡2.5μg组(M1组)和吗啡5μg组(M2组)于制备切口痛模型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ACSF10μl、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和5μg;加巴喷丁50μg+吗啡2.5μg组(G+M1组)于制备模型前30 min鞘内注射加巴喷丁50μg和吗啡2.5μg.模型制备后2 h时测定术侧机械缩爪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TWL).结果 与S组比较,IP组、G组、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G+M1组和M2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G+M1组和M2组大鼠MWT升高,TWL延长(P<0.05),G组和M1组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M1组比较,G组和M1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结论 鞘内注射加巴喷丁可增强吗啡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神经生长因子β(hNGFβ)基因转染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后立即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Ⅱ组和Ⅲ组制备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术后分别立即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或重组腺病毒介导入神经生长因子β(Ad-hNGFβ)基因.于术前1 d、转染后28 d内每4天测定热痛阈、机械痛阈及行为学评分.每组分别于转染后4、7、14及28 d各处死4只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P和CGRP含量.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行为学评分升高,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均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行为学评分及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8~24 d热痛阈升高(P<0.05).术后Ⅱ组和Ⅲ组术侧脊髓背角SP及CGRP含量明显高于Ⅰ组,术后7~28 dm组术侧脊髓背角SP及CGRP含量明显低于Ⅱ组(P<0.05或0.01).结论 Ad-hNGFβ基因转染可能通过降低脊髓背角SP及CGRP含量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