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罗通定及硫酸罗通定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6.8)-三乙胺(60:40:1)(用磷酸调pH至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流速为:1mL·min^-1。结果:罗通定与其有关物质能够完全分离。最低检出限为1.2ng。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罗通定及硫酸罗通定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天然产物L-四氢巴马汀(罗通定)的合成工艺,并对四氢巴马汀右旋体进行回收再利用。方法以黄藤素为起始原料,经还原、拆分和碱化3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罗通定;并将四氢巴马汀右旋体经碱化、氧化后制成碘化黄藤素,可重复制备罗通定。主要对还原剂及还原反应条件、拆分剂及拆分条件进行了改进,并对四氢巴马汀右旋体的回收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目标产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IR、高分辨质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确证,一次拆分总收率可达36.4%(以黄藤素计),四氢巴马汀右旋体的回收率可达85%。目标化合物经HPLC检测含量为99.9%。改进后的合成工艺反应步骤少、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原料价廉易得,产物收率及纯度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硫酸罗通定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硫酸罗通定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不同生产厂家的样品进行了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本品最大不干扰浓度为0.94 g·L-1.结论: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硫酸罗通定注射液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结合雌激素原料药中的重金属进行限量检查。方法:以《中国药典》磷酸氢钙的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代替《中国药典》附录重金属检查Ⅱ法则定。结果:三批用《中国药典》附录重金属检查Ⅱ法无法测定的结合雌激素原料药以该方法测定,专属性较好,重金属含量均小于20ppm。结论:该方法能用于结合雌激素原料药中重金属的限量检查,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罗通定缓释片在不同释放介质中和不同释放时间的累积释放度。结果罗通定在281nm处有最大吸收,在5~25μg/ml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143X 0.0378,r=0.9999。罗通定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理想符合Higuchi方程:Mt/M∞=0.3933t1/2-0.2274,r=0.999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罗通定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罗通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罗通定缓释片在不同释放介质中和不同释放时间的累积释放度.结果罗通定在281 nm处有最大吸收,在5~250 μg/ml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143X+0.0378, r=0.9999.罗通定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理想,符合Higuchi方程:Mt/M∞=0.3933t1/2-0.2274, r=0.999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罗通定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应用重组人源CYP同工酶研究参与罗通定代谢的肝药酶亚型并鉴定相关代谢产物。重组人源CYP同工酶CYP1A2、2C9、2C19、2D6和3A4与1 µmol·L−1罗通定孵育后, 应用LC-MS法测定孵育液中原形药物的剩余量。结果表明, CYP2C19、3A4和2D6参与罗通定的代谢转化, 用整体归一化法评估各酶对罗通定代谢的贡献, 分别为31.46%、60.37%和8.17%。应用LC-MSD和LC/Q-TOF-MSMS鉴定重组酶温孵样品中的代谢产物, 罗通定在体外重组人源CYP温孵体系中的主要代谢途径为O-去甲基化, 可生成4个O-单去甲基化的同分异构体以及1个双去甲基化产物, 但CYP2C19、3A4和2D6介导罗通定O-去甲基化的位点有所不同。应用LC/Q-TOF-MSMS和LC/iTrap-MSn探讨了罗通定及其代谢产物的ESI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通定片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荣  张宁 《天津药学》2003,15(4):15-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通定片含量的方法。方法:用S-Gel C18柱,以乙腈-水-三乙胺(40:60:0.2),每1000ml混合液加磷酸二氢钾4.1g与庚烷磺酸钠6.6g,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室温。结果:罗通定在20~2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100.2%,RSD为0.65%(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制剂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中罗通定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方法.方法 血浆、尿液样品分别采用乙腈沉淀处理后,进样分析.采用Agilent-ECLIPSE-C18柱(2.1mm×150 mm,5μm),以乙腈-0.2%甲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样品浓度.检测离子为m/z356.3→192.3(罗通定)和m/z 285.0→193.0(地西泮,内标).结果 罗通定血浆及尿样均在2.5~1000 ng· 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最低定量浓度均为2.5 ng·mL-1.日内与日间RSD均<10%,血浆样品回收率在91.4%~109.2%,尿样回收率在88.63%~115.8%.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罗通定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唾液和血浆中罗通定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单次静脉注射后大鼠唾液及血浆中罗通定浓度的相关性。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R)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V/V);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1nm。测定唾液和血浆中的罗通定浓度,并对腮腺、颌下腺唾液浓度与对应血浆质量浓度进行Pemarson相关分析。结果罗通定的唾液和血浆浓度在0.1-20.0mg·L^-1和0.5.40.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唾液和血浆中的最低定量限和相对回收率分别为0.1mR·L^-1、100.97%-107.50%和0.5mg·L^-1、98.30%~111.2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0%;静注给药后,腮腺和颌下腺唾液浓度与对应血浆浓度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7(P〈0.01)和0.985(P〈0.01)。结论首次建立了同时适用于唾液和血浆中微量罗通定分析的HPLC方法;唾液和血浆中的罗通定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罗通定的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药物浓度监测时可以考虑以唾液代替血浆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钙离子对颅通定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鼠热板模型及兔耳KCl皮下渗透外周镇痛模型上,发现颅通定不仅具有较强的全身镇痛作用.并且也有一定的外周镇痛作用;其全身及外周镇痛作用均可被CaCl2所拮抗.被EGTA所增强.维拉帕米仅可部分翻转icvCa2+对颅通定全身镇痛的拮抗作用.但预处理阿托品后,颅通定的镇痛作用未见显著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颅通定的镇痛作用可受Ca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罗通定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脑、皮下、血管3个部位微透析液和尾静脉血浆的浓度变化。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取样,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下、血管的微透析液的药物浓度以及尾静脉血浆的药物浓度,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罗通定20cm^2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消除缓慢,脑、皮下、血管和血浆AUC0→10h分别为(387.19±162.81)、(245.97±74.60)、(211.41±65.19)和(1677.05±598.83)min·mg·L^-1。体内药物含量血浆中最高,脑微透析次之,血管微透析最低,经皮给药后的AUC脑/AUC血浆、AUC皮下/AUC血浆、AUC血管/AUC血浆分别为(23.45±6.51)%、(15.66±5.03)%和(13.87±5.84)%。结论微透析法能很好地应用于罗通定经皮给药后大鼠不同部位的浓度研究,反映脑、皮下和血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通定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罗通定血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AichromBond-1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1nm,进样量30μl。结果罗通定在0.01μg~1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1,相对回收率为102.2~105.0%,日内RSD≤5.00%,日间RSD≤4.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罗通定血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4.
罗通定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罗通定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12 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罗通定组 65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55a±s9a)用罗通定 30~ 90mg ,po ,tid ;卡托普利组 64例 (男性 39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3a± 11a)用卡托普利 12 .5~ 50mg ,po ,bid或tid。 2组疗程均为 4wk。结果 :治疗 4wk后 ,2组血压下降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罗通定组的总有效率为 91% ,卡托普利组为 92 % ,2组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 (P >0 .0 5)。罗通定与卡托普利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但卡托普利组有 2例因咳嗽频繁而停药。结论 :罗通定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疗效好、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罗通定和羟考酮体外代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体外实验考察罗通定(RTD)和羟考酮(OCD)对细胞色素P450(CYP)同工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分析预测两药合用时潜在的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方法将混合人肝微粒体与RTD,OCD或阳性抑制剂与CYP探针底物孵育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孵育液中特异性探针底物代谢产物的生成率、得到各同工酶的相对活性并计算相应的CYP同工酶的IC50值,评价两药对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的潜在抑制作用。RTD(20,200和2000μg·L-1)、OCD(2,20和200μg.L-1)或阳性诱导剂与原代SD大鼠肝细胞孵育72h后加入特异性探针底物再孵育60min、测定细胞孵育液中探针底物的清除率、计算得到相对酶活性,通过与阳性诱导剂组的比较评价RTD和OCD对CYP1A和CYP3A的诱导作用。结果OCD对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均无诱导和抑制作用。RTD对CYP2D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3.72μmol·L-1,除此之外对其他的CYP同工酶无诱导和抑制作用。结论RTD是CYP2D6的一个中等程度的抑制剂,在体内血浆水平相当或高于其IC50值(3.72μmol·L-1)时,RTD对OCD经CYP2D6酶介导的O-去甲基化代谢途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临床常用剂量水平上RTD和OCD临床合用产生明显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光和热对硫酸罗通定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硫酸罗通定注射液同时对光和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在高温下进行光照的试验方法。结果:该药物在恒温加速试验或高温下光照试验中的降解均遵从零级动力学规律。在高温和光照同时作用下的降解速率常数k 由两部分构成:k= kdark + klight,kdarkklight分别为无光照射时热反应的降解速率常数及光化反应的降解速率常数,且klight= Alight·exp( -Ea,light/ RT)·E。其中E 为光源的照度,Alight 是与光源种类有关的试验常数,Ea,light亦为一常数。结论:由于该klight表达式与Arrhenius 方程形式类似,式中Ea,light可能为光化反应后继过程的表观活化能,由Ea,light值几乎与光源种类无关而支持了这一观点;根据光和热同时对硫酸罗通定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预测了该药物在室温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约为20-2 d,与留样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both light and heat on the stability of rotundine sulfate injection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in experiments with either isothermal heating or exposure to light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 drug coloration rate obeys zero-order kinetics. The total rate constant, k(total), caused by both light and hea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k(total)=k(dark)+k(light), where k(dark) and k(light) are the rate constants caused by heat and light, respectively. The k(light) can be expressed as k(light)=A(light)exp(-E(a,light)/RT)E, where E is the illuminance of light, A(light) is an experimental constant related to light sources, and E(a,light) is an experiment constant. Because the form of k(light) is similar to the Arrhenius equ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E(a,light) might be the observed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the subsequent processes of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This viewpoint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E(a,light) is independent of light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