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南葶苈子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自制标准品作对照,对南葶苈子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回收率为99.78%,RSD为2.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南葶苈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炒南葶苈子饮片的质量标准,为2010年版药典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05版药典附录规定进行了炒南葶苈子饮片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11批炒南葶苈子饮片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质量分数为0.076%~0.132%。薄层鉴别用聚酰胺薄膜法,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醇-水(7∶2∶1),对照品获得良好分离度。结论:炒南葶苈子饮片中指标成分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08%,南葶苈子炒制过程对于指标成分没有影响,因此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质量分数上无法区别南葶苈子药材和炒制饮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南葶苈子中槲皮素-3-D-β-D-葡萄糖-7-D-β-D-龙胆双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南葶苈子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自制标准品作对照,对南葶苈子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3-D-β-D-葡萄糖-7-D-β-D-龙胆双糖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回收率为99.78%,RSD为2.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南葶苈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蜜南葶苈子饮片和汤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对蜜南葶苈子标准汤剂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标准化制备工艺制备汤剂,采用HPLC-DAD建立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测定方法和特征图谱测定方法,计算转移率、出膏率、pH。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准确性高,13批标准汤剂供试品溶液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质量分数为0.03~0.12 mg·mL~(-1),转移率为13.4%~23.1%,出膏率为1.9%~5.5%,pH为5.4~5.9。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5,表明汤剂均一性良好。特征图谱共有峰有7个,1个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该文建立了蜜南葶苈子饮片和汤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对蜜南葶苈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蜜南葶苈子饮片、标准汤剂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南葶苈子各拆分组分的化学成分,诠释南葶苈子各拆分组分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运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Silica gel等柱色谱技术结合高压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南葶苈子的20%和80%乙醇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28个化合物的结构。从2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3),异鼠李素-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芥子酸甲酯(8),丁香醛(9),(S)-对羟基苯基乳酸(10),(S)-2-羟基苯丙酸(11),东莨菪内酯(12),芥子酸(13);从8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槲皮素(17),山柰酚(18),异鼠李素(19),丁香酸(20),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21),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22),6-O-[E]-Sinapoyl-(α- and β)-D-glucopyranoside(23),dimethyl(E,E)-4,4′-dihydroxy-3,3′,5,5′-tetramethoxylign-7,7′-dien-9,9′-dioate(24),索马榆脂酸二甲酯(25),2-羟基-3-吲哚丙酸(26),2-羟基-3-吲哚丙酸甲酯(27),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28)。结论:化合物7-11,21-28均是首次从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同时测定南葶苈子中6种成分(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南葶苈子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6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范围是99.1%~103.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南葶苈子中6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南葶苈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创建一种能够快速测定南葶苈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 SH),槲皮素-3-O-β-D-葡萄糖-7-0-β-D-龙胆双糖苷(quercetin-3-O-beta-D-glucose-7-O-beta-D-gentiobioside, QGG),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 IG),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QG)4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南葶苈子样品中SH、QGG、IG、QG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PLS)建立南葶苈子中SH、QGG、IG、QG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所创建的QGG、QG、IG、SH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7 0、0.926 6、0.808 6、0.828 9;校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包煎方法提取对芪白平肺颗粒中的南葶苈子成分煎出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南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提取率与提取出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包煎前后及不同装样量对芪白平肺颗粒中南葶苈子提取的影响,并选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倍数对南葶苈子药材中指标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中试生产规模下采用1/4装量进行药材包煎效果最佳,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2h,提取溶剂倍数8倍。结论:芪白平肺颗粒中的南葶苈子采用包煎提取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药材中指标成分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为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批量提取时不同包煎方法对肺心宁胶囊中的南葶苈子成分煎出的影响,优选最佳方案。方法以南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提取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选取不同材质布料及不同装样量对肺心宁胶囊中的南葶苈子进行包煎,并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对肺心宁胶囊中的南葶苈子包煎的影响。结果用单层纱布装1/4药材包煎效果最佳,在适当装量下提取次数对其包煎提取指标成分影响显著,以3次为佳。结论包煎所用不同材质布袋及装样量对肺心宁胶囊中南葶苈子成分煎出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南葶苈子及炒南葶苈子制备标准饮片的最佳均匀化工艺进行筛选。[方法] 以出粉率、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指纹图谱总峰面积作为指标设计L9(34)正交实验,对投料量、单次粉碎时间、粉碎次数3个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南葶苈子和炒南葶苈子制备标准饮片的均匀化方法。[结果] 南葶苈子最佳均匀化工艺:投料量150 g,单次粉碎时间10 s,粉碎4次;炒南葶苈子饮片最佳均匀化工艺:投料量100 g,单次粉碎时间10 s,粉碎3次。[结论]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均匀化工艺方法得当,合理可行,为南葶苈子及炒南葶苈子制备标准饮片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为标准饮片均匀化技术规范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的干燥成熟种子, 前者习称南葶苈子, 后者习称北葶苈子。中医理论认为其能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痰涎壅滞、咳喘痰多、喘息不得卧及水肿、悬饮、小便不利等, 临床应用较广泛, 该文从本草考证、品种鉴别、炮制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分析、毒性等方面就南葶苈子与北葶苈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其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完善快速PCR鉴定检测体系,并建立菟丝子或莱菔子的分子鉴别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菟丝子、莱菔子及其易混淆品材料,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对菟丝子、莱菔子及其易混淆样品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采用2步法进行PCR扩增,从而对菟丝子或莱菔子进行鉴别。通过对影响PCR退火温度、变性温度、退火时间、变性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优化,并对不同型号PCR仪进行考察,分别获得菟丝子、莱菔子快速PCR反应程序。在稀释后的PCR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正品显示出明亮绿色荧光,而混淆品不显示荧光,且可有效的避免因引物二聚体而存在的假阳性问题。快速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菟丝子、莱菔子,为实现药材分子鉴别的现场运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鉴定王不留行、决明子、酸枣仁3种药材炒制前后脂肪油类成分的变化,为探索种子类药材"逢子必炒"的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取索氏提取器提取脂肪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其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HP-5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99.999%高纯氮,流速1 mL·min~(-1),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50℃,以5℃·min~(-1)升至170℃,停留4 min,5℃·min~(-1)升至190℃,0.5℃·min~(-1)升至200℃,10℃·min~(-1)升至240℃,保持4 min),进样量1μL,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20℃,电子能量70 eV。结果:王不留行、决明子、酸枣仁3种药材生品脂肪油提取率分别为3.34%,6.16%,20.66%,炒制品脂肪油提取率分别为4.67%,7.40%,26.35%。王不留行生品鉴定出7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10个化合物;决明子生品鉴定出8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9个化合物;酸枣仁生品鉴定出10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14个化合物。结论:炒制能提高脂肪油的提取效率,炒制后3种药材脂肪油的组成出现了一些共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HPLC指纹图谱鉴别葶苈子与车前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鉴别葶苈子与车前子.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南葶苈子指纹图谱,并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两者的HPLC图谱进行识别研究. 结果: 葶苈子与车前子的HPLC色谱峰和相对峰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经统计分析,所有样品被分为葶苈子、车前子和混淆品三类. 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来鉴别葶苈子和车前子,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有效,可为葶苈子和车前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ex Prantl.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用药历史悠久,在我国南、北方及北温带其他地区均有分布。现代研究表明,葶苈子中含有强心苷类、硫苷类和异硫氰酸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脂肪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抗肿瘤、止咳、祛痰、平喘、利尿、改善急性肺损伤和代谢紊乱、雌激素样作用等药理活性。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对葶苈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炒苦杏仁饮片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建立炒苦杏仁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提高药材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流速1 mL· min -1,检测波长225 nm.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处理,确定了炒苦杏仁饮片指纹图谱研究方法.结果:各批次药材共获得10个共有峰,超过总面积95%,所得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采用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炒苦杏仁饮片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其10批样品相似度在0.5 ~0.9.结论:指纹图谱的运用实现了炒苦杏仁饮片的全面和整体评价,能体现炒苦杏仁饮片的多个成分的指纹信息,为有效提高炒苦杏仁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蔡皓  王丹丹  刘晓  陈军  蔡宝昌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60-2163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生物碱与马钱子粉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探寻单成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给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马钱子碱溶液、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碱溶液及马钱子粉混悬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体内马钱子碱的血浆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经3P97软件包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马钱子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权重W=1/C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剂量的马钱子碱在3组不同的存在形式中,马钱子碱溶液组与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生物碱组在Cmax,MRT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钱子碱溶液组与马钱子粉混悬液组在Cmax,AUC0-t,AUC0-∞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马钱子粉混悬液组值最小。结论:马钱子砂烫炮制品总生物碱组可相对延长马钱子中有效成分马钱子碱的血浆滞留时间,马钱子粉混悬液组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葶苈子抗心衰有效组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葶苈子抗心衰的有效组分,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地高辛组)和葶苈子不同剂量组,除正常组外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6周复制心衰大鼠模型,药物灌胃干预4周,大鼠代谢笼法收集6 h尿液,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处死后称取每组大鼠的体重和心脏质量,计算心脏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测定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运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NP,cTnI,AngⅡ,ALD水平明显升高,心衰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和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尿量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病理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发挥抗心衰作用的有效组分为水部位,可以显著降低BNP,cTnI,AngⅡ,ALD水平(P0.05,P0.01),升高心衰大鼠的LVEF和LVFS(P0.05,P0.01),并能减轻心肌病理损伤;且葶苈子中、高剂量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和升高SOD活性(P0.01),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P0.05),同时中剂量组使GSH-Px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葶苈子有效组分水部位能够显著改善心衰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衰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失衡状态,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肉豆蔻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意图,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为开展肉豆蔻的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并将处方注脚下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查阅了约70部本草典籍,初步理清了肉豆蔻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意图和临床体会。结论:肉豆蔻的炮制方法因临床的不同需要而不同,约有16种,其主流方法是面裹煨。炮制的目的是增强止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