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半边莲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油素(1),香叶木素(2),芹菜素(3),白杨黄酮(4),木犀草素(5),橙皮苷(6),木犀草素7-D-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蒙花苷(9),香叶木苷(10),5,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11),棕榈酸(12),正三十二烷酸(13),硬脂酸(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初步阐明了半边莲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金荞麦中的酚酸类成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中药金荞麦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荞麦中分离鉴定了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Ⅰ),3,4-二羟基苯甲酰胺(3,4-dihydroxy benzamide,Ⅱ),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Ⅲ),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武当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初步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对青牛胆干燥块根进行渗漉提取,用柱色谱方法(Silica gel, MCI, Rp-8等)对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单体化合物采用比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从武当青牛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古伦宾、异古伦宾、药根碱、金果榄苷、巴马汀,其中巴马汀抑菌活性最强,药根碱次之,古伦宾、异古伦宾和金果榄苷最弱。结论 本实验首次以武当道地药材青牛胆为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单体活性研究,为武当青牛胆的活性成分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孔树脂富集泽兰中酚酸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富集泽兰中酚酸类成分的大孔树脂的方法。方法:以原儿茶醛、咖啡酸和迷迭香酸为指标,在同一条件下比较10种不同树脂解吸附液中3个成分的HPLC色谱峰峰面积,优选树脂类型(HPD-600和AB-8河北);以不同洗脱部位固形物中这3个成分的含量为指标,确定乙醇洗脱剂浓度。结果:富集原儿茶醛,最佳树脂为HPD-600,洗脱溶剂为50%乙醇;富集咖啡酸,最佳树脂为HPD-600,洗脱溶剂为95%乙醇;富集迷迭香酸,最佳树脂为AB-8,洗脱溶剂为95%乙醇。结论:该试验为泽兰酚酸类成分富集工艺研究奠定基础,为泽兰的化学成分深入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分蘖洋葱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蘖洋葱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分蘖洋葱95%乙醇提取物采用MCI、Sephadex LH-20、C18和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4'-O-β-D...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4)
目的研究虎掌南星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虎掌南星氯仿提取物采用硅胶、ODS、MCI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平板法筛选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邻苯二甲酸丁二酯(2)、胡萝卜苷(3)、(2S)-1-O-十六碳酰基-2-O-亚油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4)、diacygalactolipidⅠ(5)、(2S)-1-O-十八碳酰基-2-O-亚油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6)、(2S)-1,2-双-亚油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7)、(2S)-1-O-十六碳酰基-2-O-十四碳酰基-3-O-β-D-半乳糖基甘油(8)、spongilipid(9)、丙三醇(1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幽门螺旋杆菌,化合物4、7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0、30、50μg/mL,25、50、150μg/m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药材金银花中有机酚酸类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利用改良石硫法、水提正丁醇萃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和水提醇沉法对金银花中有机酚酸类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提取物中酚酸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利用抑菌圈法评价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水提醇沉法的浸出物含量最高,但浸出物中的有机酚酸类成份含量最低、抗菌活性最差,改良石硫法制得的金银花提取物中有机酚酸类成分含量最高、抗菌效果最佳。结论:改良石硫法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具有最佳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黄连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大量的黄连须作为农业废弃物而丢弃,为探索其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对黄连须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提取物和单体成分进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酸水提取,制备黄连须根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其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evl.中的酚酸类成分。方法美丽芍药70%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硅胶、Sephadex LH-20、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反式肉桂酸(2)、阿魏酸(3)、咖啡酸(4)、原儿茶酸(5)、香草醛(6)、儿茶素(7)、表儿茶素(8)、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中的抗补体活性酚酸类成分. 方法: 通过溶血试验方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金银花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其中有8个酚酸类、3个环烯醚萜类和3个黄酮类成分,包括新绿原酸(1)、绿原酸(2)、隐绿原酸 (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裂环马钱苷(9)、獐芽菜苷(10)、断氧化马钱子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山柰酚(14).抗补体实验表明化合物 1~9, 11~14 对经典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 结论:化合物 14 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酚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中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活性最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口炎清中酚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炎清流膏中的酚酸类成分。方法:采用薄层、硅胶柱和大孔树脂柱等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通过HPLC分析及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口炎清流膏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类成分:咖啡酸(1)、绿原酸(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4)。结论:首次对中药口炎清复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4个酚酸类成分均来自于君药山银花。  相似文献   

12.
口炎清中酚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口炎清流膏中的酚酸类成分.方法:采用薄层、硅胶柱和大孔树脂柱等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通过HPLC分析及MS、1 H-NMR、13 C-NMR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口炎清流膏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类成分:咖啡酸(1)、绿原酸(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4).结论:首次对中药口炎清复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4个酚酸类成分均来自于君药山银花.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 Hemsl.花中糖苷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泡桐花50%丙酮提取物正丁醇部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凝胶、ODS、硅胶及半制备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H2O2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模型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pigenin-7-O-neohesperidoside (1)、苯甲醇O-(2′-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cistanoside F (3)、isocistanoside F (4)、savasides A (5)、β-oxoacteoside (6)、毛蕊花糖苷(7)、3-(4′-methoxyphenyl)-propanol 1-O-β-glucopyranoside (8)、丁香油酚-β-D-吡喃葡萄糖苷(9)、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0)、benzyl alcohol glucoside (11)、6-O-caffeoyl-D-glucop...  相似文献   

15.
泰山黄精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玲  王德才  史仁玖  苗增民  廉立慧 《中草药》2013,44(11):1490-1494
目的 研究泰山黄精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黄精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黄精内生真菌培养物抗耐药菌活性,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从泰山野生黄精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7个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占总菌株的31.3%,其次是不产孢真菌Sterile mycelia (28.1%)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21.9%).各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根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最高,茎和叶中次之,果实中最少.共有来自5个属的1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8株具有广谱抗耐药菌活性.对活性最强、抑菌谱最广的不产孢菌株HJG-10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确定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结论 泰山黄精中蕴含着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新型抑菌生物制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蝎子草抗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在蝎子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活性的指导下进行主要抗菌活性成分追踪,应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蝎子草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和对羟基肉桂酸乙酯(Ⅱ),两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4 mg/ml、2.0 mg/ml。结论化合物(Ⅰ)和(Ⅱ)是蝎子草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本活性成分;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而且首次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南天竹种子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凝胶、微孔树脂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南天竹种子中分离得到9个酚酸类化合物:丁香酸(1),没食子酸乙酯(2),鞣花酸(3),咖啡酸(4),对羟基苯甲酸(5),没食子酸(6),原儿茶酸(7),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8),岩白菜素(9). 结论: 化合物 1~9 均为在此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紫苏中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苏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成分,紫苏叶中主要含有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紫苏果中则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苷类衍生物,迷迭香酸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含量研究文献中也以迷迭香酸研究最多,各部位的含量叶大于果实和茎,根含量最低,影响含量的因素中包括种质、产地和采收时间,但大多研究包括了种质和产地的不同,难以衡量主要的影响因素。紫苏中酚酸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保肝、降血糖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木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Loropetalum chinese(R.Br.)Oliv]又名坚漆、柴、刀脂木等,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湘西地区藏量十分丰富。有文献报道木含鞣质、脂肪酸、槲皮素、异槲皮苷、黄酮类、酚性物质及有机酸,具有止血、止泻、生肌、消炎、镇痛等作用,可用其治疗烧伤、子宫出血、外伤出血、腹痛腹泻等病症[1,2]湘西民间常用木鲜叶煎服治腹泻,有奇效。本研究通过抑菌实验确定木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分离纯化条件[3],为木叶抑菌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木叶本实验所用木叶2004年4月采于校园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八仙花提取物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八仙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醛(1),异香草醛(2),异香草酸甲酯(3),9-甲氧基-异丁香酚(4),香豆酸甲酯(5),对羟基苯甲醛(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