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杰  邢壮杰 《铁道医学》1998,26(2):105-106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和Guo静脉肌襻成形术。结果 术后2例表现腓总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行深静脉造影提示有显著的瓣膜样功能,随访15 ̄3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瓣膜重建术应根据深静脉造影确定血液倒流的程度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3.
蒲红  陈加源 《四川医学》1999,20(5):527-528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选取1994年至1997年36例38条下肢静脉造影病例,分析其造影表现并探讨其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16例,年龄23~67岁,病程1.5~40年。上行造影12条,下行造影20条 静脉造影6条。1.2 造影方法:①上行造影法: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在踝关节以上扎止血带,病员取30°斜立位,用手推注48%泛影葡胺80ml,电视监视下快速摄小腿正侧位、大腿及肌盆正位X片。大腿深静脉显影后,病员做乏氏试验,观察造影剂逆流情况…  相似文献   

4.
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的疗效。方法对4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和静脉肌襻成形术。结果术后2例表现腓总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行深静脉造影提示有显著的瓣膜样功能,随访15~3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瓣膜重建术应根据深静脉造影确定血液倒流的程度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年kistner首次报告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名 ,从而区分了完全不同于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另一类新的疾病范畴 ,现已认识到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在下肢静脉性疾病中最为常见 ,约占其中的 5 3.5 0 % [1] 。目前已有多种诊治方法 ,须根据病情和各自的技术条件 ,正确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获得最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下面就此作一概述。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检测方法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不全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有创检查 ,主要是X线造影 ,它是检测下肢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直观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4例。作者等指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疾病的一个新的范畴,它是瓣膜修复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主要是切开股静脉,显露股浅静脉的最高一对瓣膜,分别在二个瓣叶会合处,将其固定于上方1~2毫米的静脉壁上,使松弛、伸长,下垂的瓣叶游离缘缩短,能对合于管腔正中线,恢复瓣膜阻止血液倒流的功能。对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等,亦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40例49条肢体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自体大隐静脉片式膨 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穿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结论:此术式疗效好,不无不主奶反应,且手术操作简便,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适应证主要为轻、中度倒流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9.
祝劲松  姚小荷  陈奇鸣 《中外医疗》2012,31(20):4+6-4,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5月我院收治的6例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共筛查到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术中行深静脉逆行造影检查确诊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中Ⅲ级4例,Ⅴ级2例。经深静脉瓣成形术治疗,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疑似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行术中深静脉造影联合经脉瓣成形术治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王胜利 《河北医学》2013,19(2):246-248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隐高位结扎联合分段抽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后疼痛情况、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谨慎操作,将其优势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 2 0 0 2年以来收治的 18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 (共 2 1条患肢 )均采取电凝术治疗。结果 术后 1例并发皮肤烧伤、1例并发皮肤硬结 ,均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 4.8天 ,随访半年 ,2例出现阶段性复发。结论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可靠 ,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8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发生DVT。结论规范的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常规治疗,可有效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镜技术在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结果。方法:腔镜辅助手术治疗24例(32条患肢)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病人。术后随访3~22个月;传统手术治疗20例(27条患肢)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病人.术后随访5~24个月。结果:腔镜辅助手术治疗24例病人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6例合并有静脉性溃疡患者短期内溃疡愈合,随访3~22个月只有1(1/32)条患肢复发静脉曲张,其余病人未见静脉曲张复发及并发症;而传统手术治疗20例病人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合并有静脉性溃疡患者短期内溃疡愈合,随访5~24个月有3(3/27)条患肢复发静脉曲张,2(2/10)条患肢复发溃疡。结论:腔镜辅助手术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手术效果好,术后复发率低,患肢创伤小,病人满意度高,是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对行下腔静脉血栓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放置下腔静脉血栓滤器及溶栓治疗同时,术前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护理;术后观察患肢病情及溶栓时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肺栓塞及滤器移位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对DVT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同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预防肺栓塞,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总结了1983~2005年我科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静脉抗凝、溶栓治疗、保守治疗治愈;疗效满意。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生率有增加趋势,骨科医生应高度重视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7.
王畅  谭最  吴云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23-25,29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剂与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差异。方法65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2条患肢),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泡沫硬化剂组(50条患肢)和传统手术治疗组(22条患肢)。分析2组血管直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荨麻疹、红肿硬结、色素沉着,视盲等),住院时间、行走功能恢复、疤痕率以及复发率等项目。结果泡沫硬化剂组(50条患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部位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红肿,经穿压力梯度弹力袜行走后可自行消失;全身荨麻疹1例,激素治疗1个月后消失;色素沉着3例,用维生素E精华素霜涂抹3个月后消失;7条(7/50)(血管直径〉6mm)患肢于治疗后3~6个月复诊时实施了第2次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能立即行走,未出现过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气急,休息30min后完全恢复,未出现暂时性视盲,未出现隐神经损伤后的表皮麻木感,表面无疤痕出现。传统手术治疗组复发的6例,经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余患者未出现复发症状。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直径6mm以下的静脉曲张或传统手术复发的静脉曲张,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并且该方法操作简便、痛苦小、无疤痕形成、可重复性好,多不用住院,是一种治疗与美容兼备的微创治疗方法。但治疗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酒精过敏史,防止出现全身荨麻疹,对粗大的静脉曲张建议行手术或激光治疗,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LDVT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比检测了100例LDVT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抗凝蛋白,包括:抗凝血酶(AT)活性及含量、总蛋白S(PS)含量、蛋白C(PC)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两组比较,LDVT组的AT活性及含量、总PS含量、PC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LDVT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临床上猝死的常见和重要原因。据文献报道,肺栓塞患者的栓子大多来源于DVT,占50%~90%。所以应对DVT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对近一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两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护理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于抗凝药物,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浸透敷料出血、切口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时,低分子肝素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