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伤复苏单元(TRU)是创伤中心内部专门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评估和救治的场所,是创伤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多学科创伤团队在最短时间内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重要场所,具备保障获得最佳救治效果的必要设施.在TRU就地能完成创伤诊治的多数操作,主要包括快速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和外科气道建立、深静脉导管插置、胸腔闭式引流、安置导尿...  相似文献   

2.
战创伤休克液体复苏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高原战创伤休克的特点及液体复苏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平时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发生战创伤休克与平原地区有很大差别,高原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战创伤相互影响,一方面战创伤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低氧血症,而另一方面低氧血症又降低了机体的应激能力和对战创伤的耐受性,使高原战创伤休克有许多不同于平原地区的特点[1、2]。随着休克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休克的救治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在高原战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概念。1 高原战创伤休克的特点1.1 移居高原汉族人的战创伤休克发展快、程度重[1、2…  相似文献   

6.
颅脑创伤后对晶体液应用的限制一直存在争议。近年研究高渗盐液(HS)复苏对脑水肿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综述HS复苏对颅内压、脑含水量、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一镗 《中华创伤杂志》1985,1(2):113-114,122
近20年来的研究,已较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创伤类型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休克时器官功能及其代谢障碍。在现代社会中,严重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很高,所以,也继续深入研究创伤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创伤的院前救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佩芳 《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1):703-704
对严重创伤病人如何进行院前救治一直有争议。有人主张应在受伤现场进行积极复苏 ;而有些人认为 ,不适当的院前处理会延长病人转运至确定性外科医院进行治疗的时间。因此 ,在对院前处理进行决策前 ,要考虑当地创伤的发生率、计算受伤现场到医院的平均时间、救护人员的处理能力和技术等。一、基本的院前创伤救治医护人员对急性创伤病人的救治主要包括 :( 1)解救 ;( 2 )用最简易的方法建立气道的开放和通畅 ,如气道内吸引和应用气囊面罩行简易辅助呼吸 ;( 3)脊柱骨折的固定 ;( 4)肢体骨折的固定 ;( 5 )直接压迫止血和止血带止血。二、几项简易…  相似文献   

9.
10.
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是中青年人的主要死因,如何降低其病死率及病残率仍是一个难题,本文综述了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策略、时机以及输液通道建立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直接针对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提高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不同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特点,探索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的规律模式,认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个体化心肺复苏程序、方法及终止时限,以达到降低战创伤心脏呼吸骤停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希国  刘小丰  苏嘉  张永 《武警医学》2013,24(9):804-806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院前两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较常规液体复苏组显著降低[(789.6±109.4)mlvs(2381.9±403.5)ml,P<0.01],院前复苏时间明显缩短[(59.3±15.5)minvs(80.1±17.4)min,P<0.01];院内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限制液体复苏组血红蛋白(Hb)升高[(101.0±12.9)g/Lvs(92.1±11.8)g/L,P<0.01],凝血功能好转[(78.8±8.2)%vs(63.1±12.6)%,P<0.01],输入血制品减少[浓缩红细胞:(6.4±2.1)Uvs(7.5±4.6)U,P<0.01;冷冻血浆(5.1±3.0)Uvs(6.4±2.0)U,P<0.01];住院期间限制液体复苏组器官衰竭发生率(21.0%vs39.4%,P<0.01)和感染发生率(13.1%vs26.5%,P<0.01)等并发症降低。结论院前维持适量的液体复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机体的氧供和凝血功能状态,并降低创伤后期器官衰竭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急诊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急诊行心肺复苏的120例老年创伤患者,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62~82岁,平均(73.42±6.25)岁。其中32例复苏成功,成功率26.67%。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Pearson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χ~2=19.342)、第一目击者急救(χ~2=8.661)、心肺复苏开始时间(χ~2=61.204)、复苏时患者心律(χ~2=13.208)、肾上腺素用量(χ~2=19.171)及基础疾病(χ~2=30.727)等因素与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有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70岁[OR=1.627(95%CI:1.43~2.24)]、无第一目击者急救[OR=1.587(95%CI:1.36~2.04)]、心肺复苏开始时间5min[OR=1.513(95%CI:1.15~1.98)]、复苏时患者心律非室颤[OR=1.487(95%CI:1.07~1.84)]、肾上腺素用量5mg[OR=1.822(95%CI:1.52~2.31)]及有基础疾病[OR=1.423(95%CI:1.02~1.78)]为影响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P均0.05。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在3个月后均较治疗7d时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第一目击者急救、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复苏时患者心律、肾上腺素用量及基础疾病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致伤原因重症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原因所致的重症胸外伤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 对 2 37例重症胸外伤(AIS≥ 3)病人的致伤原因、胸部伤及合并伤伤情特点、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重症胸外伤以男性青壮年多见 ,交通事故伤为其最常见原因 ,较其它致伤原因更易引起颅脑和腹部脏器损伤 (P <0 .0 1 ) ;胸部穿透性锐器伤一般合并血气胸 ,且休克发生率以及肺挫伤、浮动胸壁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对不同致伤原因引起的重症胸外伤分别进行重点救治  相似文献   

15.
战伤休克的液体复苏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一般战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休克的发生率可高达25%~30%。约50%的战伤伤员因失血休克而死,所以战(创)伤休克伤员的早期救治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组织体液及氧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包括军队)在战(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时机、早期液体复苏方法与原则、复苏终点与标准,以及复苏液体的选择上作了许多有益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概念。本文重点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临床科研格局下的创伤休克救治研究,面临仅靠自身难以突破的障碍。但随着近年来大数据挖掘、计算机科学以及系统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创伤休克救治水平的多学科研究方向已经确立,整个创伤科学研究的未来必然是向融合多学科技术工具和平台的道路前进,尤其是引入计算机辅助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CSS)。CDCSS是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临床诊疗新工具。作为融合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崭新技术,CDCSS目前已经成为帮助临床医学各个学科提高诊疗水平的利器,并正在成为下一代个性化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平台。在创伤休克诊疗上,已有的CDCSS聚焦于帮助临床医师对不同预后类型的患者进行预判,并决定适当的复苏终点。从提高研究水平的角度,创伤复苏研究的未来发展,应当遵循转化医学的要求,建立多学科的医生科学家团队及相应研究机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临床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休克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创伤休克的概念、诊断,强调止血和液体复苏是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基本治疗,并介绍了液体复苏的发展史和目前一些新的液体复苏策略,液体复苏的目的是恢复终末器官灌注和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8.
损害控制性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作为针对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的系统救治方法贯穿于院前、急诊室、手术室和ICU,通过积极有效地阻止或(和)纠正"致死三联征"(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致力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生理社会功能,最大程度地优化预后结局。本文就DCR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就允许性低压和大量输血方案等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脑复苏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将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早期HBO治疗组(发病l周内)和晚期HBO治疗组(发病1周后),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2组的HBO治疗压力、疗程均相同,但HBO治疗的介入时间不同.评定标准采用“2001年中国重新修订的PVS诊断和疗效评分标准(南京标准)”,在HBO治疗前和发病后的第6个月进行意识状态评定.结果 早期HBO治疗组18人,清醒、恢复正常生活4人(有效),清醒、轻残但可自理生活5人(有效),最低意识状态2人(无效),植物状态生存7人(无效),有效率50.0%:晚期HBO治疗组53人,清醒、恢复正常生活9人(有效),清醒、轻残但可自理生活15人(有效),最低意识状态4人(无效),植物状态生存25人(无效),有效率为45.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有效率与国内外报道的脑复苏成功率(2%~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的HBO治疗可改善部分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保护残存神经细胞,提高智能水平,但早期、超早期HBO治疗不能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