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受体CX3CR1基因V249I多态性在包头市汉族健康人群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研究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患者入院后进行病例登记并随访.第二部分,抽血做基因型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6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CX3CR1基因V249I的多态性.结果:CX3CR1基因V249I的多态性分布,对照组只有ⅤⅤ和VI两种基因型,ICVD组有ⅤⅤ、Ⅵ和Ⅱ三种基因型,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CD组Ⅰ等位基因频率(1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3CR1基因V249I不同基因型别与预后无关.结论:包头市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V249I有ⅤⅤ、Ⅵ、Ⅱ三种基因型,CX3CR1基因在V249I位点的突变,可能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CX3CR1-V249I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及反向测序法检测108例DN患者CX3CR1-V249I多态性情况,同时测定DN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ACR、低密度脂蛋白(LDL)、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含量,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108例DN患者中CX3CR1基因VV型87例,Ⅵ型17例,Ⅱ型4例。中医证型与CX3CR1-V249I基因型之间具有相关性(χ2=10.136,P0.05),VV型基因多辨证为气阴两虚型,Ⅵ和Ⅱ型以阴虚燥热为主。与阴虚燥热型和阴阳两虚型比较,气阴两虚型患者具有更高的ACR水平[(948.3±36.4)mg/g比(919.3±31.5)mg/g、(921.8±37.9)mg/g,F=4.946,P0.05];与痰湿证、湿热证比较,兼血瘀证患者具有更高的ACR水平[(954.3±34.3)mg/g比(921.5±36.9)mg/g、(917.8±37.1)mg/g,F=7.283,P0.05]。CX3CR1-V249I基因突变与Hcy、ACR水平相关(t=3.601、2.692,P均0.05)。且V249I野生型(VV型)患者较突变型(Ⅵ型+Ⅱ型)患者NF-Κb[(0.94±0.16)ng/m L比(0.75±0.17)ng/m L,t=7.926,P0.05]、IL-6[(170.75±34.01)pg/m L比(147.43±27.23)pg/m L,t=5.472,P0.05]、TNF-α[(95.91±19.21)ng/m L比(81.12±13.50)ng/m L,t=2.887,P0.05]含量要高,FKN则在突变型患者表达更多[(1.10±0.19)ng/m L比(0.83±0.12)ng/m L,t=9.246,P0.05)。结论 DN患者CX3CR1-V249I基因多态性与Hcy、ACR、NF-κB、IL-6、TNF-α、FKN及中医证候相关。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CX3CL1主要表达在神经元上,通过与表达在小胶质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CX3CR1相互作用,调控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CX3CL1/CX3CR1系统成为近年来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目前有关该系统的研究报道尚存在争议。CX3CL1/CX3CR1系统可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或者促进小胶质细胞表型的转化等方式,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神经保护或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本文就CX3CL1/CX3CR1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发现炎症内皮释放的一种新的趋化因子Fkn与其受体CX3CR1结合后,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使表达该受体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方向性迁移信号,向血管内皮细胞趋化、黏附,并能穿过血管向血管外特定部位迁移,从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实验探讨CX3CR1基因多态性和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分析CX3CR1基因多态性是否对冠心病的发病有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对108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的CX3CR1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分别计算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3种基因型频率.[结果]CX3CR1的1249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上有显著差别;M280等位基因和1249等位基因的频率结合起来,得出调整后的OR值分别是0.49和0.43.[结论]CX3CR1的1249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基因频率上差别有显著性意义;M280、I249等位基因和冠心病发生的减少有关;其中等位基因I249起执行和保护的作用,能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X3CR1基因多态性在包头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以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CX3C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明确CX3CR1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自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0日前瞻性登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包头市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3例(病例组)和同期门诊的汉族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CX3CR1基因T280M、V249I多态性分布。结果:对照组CX3CR1基因T280M表现为TT(95.0%)、TM(5.0%)型,V249I表现为VV(88.0%)、VI(12.0%)型,缺乏MM、II型;病例组CX3CR1基因T280M表现为TT(82.8%)、TM(16.0%)和MM(1.2%)型,V249I表现为VV(73.0%)、VI(25.2%)和II(1.8%)型,两组基因型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V等位基因在CX3CR1的基因多态性中起着主要作用。结论:包头市汉族缺血性脑卒中人群CX3CR1基因型以TT、VV型为主,健康人群缺乏MM、II型,T280M、V249I中T、V等位基因位点的突变可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120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抗凝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型,用以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 T280M及V2491基因变异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 CX3CR1-T280M及CX3CR1-V249I的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有显著性,经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0.48(95%CI:0.28~0.83,P<0.05)和0.49(95%CI:0.26~0.91,P<0.05).I249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经调整后的OR值为0.54(95%CI:0.35~0.84,P<0.05).I249等位基因能显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结论 等位基因CX3CR1-1249能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V2491的基因多态性是脑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云南省晋宁县彝族人群CX3CR1基因T280M多态性分布的情况, 为探讨CX3CR1基因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对居住在云南省晋宁县268例彝族健康个体的CX3CR1基因T280M多态性进行分析, 计算MM、MT、TT基因型频率和M、T等位基因频率, 与其他人群该位点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 云南省晋宁县彝族CX3CR1基因的MM、M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2%、11.94%和86.94%, M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9%和92.91%.与汉族、维吾尔族、希腊、法国、塞尔维亚、印度、意大利和高加索人群比较, 无论是基因型分布还是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与景颇族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CX3CR1基因T280M多态性分布存在民族、种族差异, 且种族间的差异大于民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Fractalkine(FKN)受体CX3CR1 基因多态性V249I和T280M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7例颈动脉IMT病人和93例无增厚对照者,通过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确定基因型.结果 T280M和TM与TT的OR值为1.896,与颈动脉IMT有关(95%CI:1.015~3.542,P=0.043),而V249I和VI与VV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95%CI:0.531~1.600,P=0.77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80M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247~8.297,P=0.016).结论 CX3CR1 T280M是颈动脉IMT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V249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区-869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23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微量白蛋白尿者117例,临床蛋白尿者115例及正常对照者126例的β1(TGF-β1)基因型,血清TGF-β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临床蛋白尿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631倍(OR=1.631,95%CI:1.136~2.343),临床蛋白尿组中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 TGF-β1基因-869T/C多肽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与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探讨DCM患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测定211例DCM患者和211例正常对照者CX3CR1基因rs3732378(V249I)和rs3732379(T280M)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DCM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X3CR1基因rs3732378和rs3732379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CX3CR1基因rs3732378和rs3732379位点多态性与DCM相关.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颅内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CX3CRl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T280M、V249I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已有报道,这个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CX3CR1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63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处理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10-7~10-5mol/L辛伐他汀不同浓度组和作用4、8、12 h不同时间组,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CX3CR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组中CX3CR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作用时间组中CX3CR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CX3CR1的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从而发挥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UC患者大肠黏膜CX3CR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另设健康组15例,观察组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对照组予以SASP治疗,健康组为空白对照。观察所有UC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改良Mayo评分结果,并观察健康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同一病变部位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治疗前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88.37%,健康组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9,P<0.01);治疗后2周,观察组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和改良 Mayo 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085,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UC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SASP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而参与了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X3CR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吗啡耐受组(BM组)、BM+米诺环素组(BM+m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大鼠仅手术暴露右侧胫骨上段;BM组大鼠右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10μL(4×105个细胞/mL)制作骨癌痛模型,第9天开始鞘内给予20μg/kg吗啡,2次/d,连续7 d;BM+m组在BM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手术后第16天再连续3 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250μg/kg。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6、9、12、15、18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机械缩足持续时间(MWD),各组于术后18 d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X3CR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水平。结果 BM组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即术后第15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表现为MWT值下降,明显低于C组和S组(均P<0.01),而MWD上升,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术后第18天两指标与BM+m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组大鼠吗啡耐受形成后脊髓背角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而BM+m组注射米诺环素后脊髓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低于BM组(均P<0.05)。结论脊髓CX3CR1可能在骨癌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活化使脊髓CX3CR1蛋白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