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14—2016年腹泻病的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腹泻病监测和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腹泻病综合监测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所有标本开展霍乱、志贺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病毒检测。【结果】2014—2016年闵行区腹泻病综合监测中共监测病例11 742例,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病原监测885例,检出阳性454例(51.30%)。细菌检出3种,病毒检出5种,细菌检出率10.36%(92/454),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72例)、沙门氏菌(19例);病毒检出率为34.46%(305/454),主要是诺如病毒(195例)和轮状病毒A(71例),混合感染57例。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阳性率1—3月份最高,不同季度间病原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病原体流行高峰期明显不同,夏季以细菌为主,冬春季节以病毒为主。【结论】闵行区腹泻病原谱中细菌和病毒呈明显季节高峰,以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轮状病毒A为主,应针对不同季节流行特征开展腹泻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腹泻病例病原学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上海市腹泻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23所不同级别医院,对在其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例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 从3 467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1 561例,阳性率为45.02%。检出细菌6种、病毒5种。细菌阳性率为13.46%,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172例)、沙门菌(143例);病毒阳性率为27.75%,主要为诺如病毒(471例)、轮状病毒(312例)。阳性例数呈较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秋冬季病毒阳性率高于细菌,夏季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病毒阳性组中,各年龄组均以11月至次年2月阳性数构成比最高,但各年龄组阳性数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阳性组中,各年龄组均以6-9月阳性数构成比最高,且各年龄组阳性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比例细菌阳性组(19.06%)高于病毒阳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季节高峰明显,应针对重点人群在不同季节对病原体加强相应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杭州市≤ 5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1月-2019年12月,从杭州市哨点医院门诊处收集1 350份≤ 5岁就诊腹泻患儿的便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查便样中的诺如病毒(Norovirus,NV)、轮状病毒(Rotavirus,RV)、札如病毒(Sapovirus,SA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ASV)核酸。 结果  1 350份标本中,5种病毒核酸检出率依次为NV 23.41%、RV 19.11%、SAV 4.22%、EADV 2.96%、ASV 1.63%。分型结果显示NV GⅡ型占比98.73%,RV A组占100%。病毒核酸检出率以12~23月龄组最高为82.41%(267/324), < 6月龄组最低为24.00%(102/425)。NV在秋季检出率最高,而R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 结论  杭州地区≤ 5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以GⅡ型NV和A组RV为主,秋冬两季高峰明显,病例主要分布在12~35月龄,应在秋冬季加强对12~35月龄婴幼儿的病原体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充分结合的腹泻病监测新模式,动态掌握上海市腹泻病病原谱与流行病学变化特征。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按照现况研究样本量公式和概率比例规模(PPS)方法进行样本量计算和分配。通过医生问询收集监测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信息并录入开发的信息化系统。监测系统共登记初诊腹泻病例58 336例,采样病例共6 543例。进行11种细菌分离和5种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细菌株进一步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医院”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内容覆盖腹泻病例的临床、流行学和病原学特征,并进行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从6 543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3 059例,阳性率为46.75%。共检出7种细菌、5种病毒。细菌阳性率为12.07%(790/6 543),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256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39例、沙门氏菌(209例)。病毒阳性率为30.46%,主要为诺如病毒(1 172例)、轮状病毒(546例)。病毒阳性数呈较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秋冬季病毒阳性率(52.54%,1 295/2 465)高于细菌(3.57%,88/2 465),夏季细菌阳性率(21.31%,541/2 539)高于病毒(10.05%,255/2 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探索性构建了“一份标本、多种监测”的腹泻病综合监测的新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临床和公共卫生的信息化联接,基本掌握本市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该模式适用于特大型城市的腹泻病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地区腹泻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构建"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区域性腹泻病综合监测网。方法根据上海市腹泻病监测实施方案,2017—2019年间隔抽取区内2家监测点医院,对其肠道门诊腹泻病例进行调查采样,同时进行11种病原菌分离鉴定和8种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进行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11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结果 3年共报告急性初诊腹泻病例5 766例,采样753份,阳性检出率为40.11%,细菌、病毒及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5%、18.99%和1.06%,≥2种病原混合感染阳性率检出率为3.72%。共检出332株病原体,包括9种细菌、6种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90株(占27.11%)和副溶血性弧菌60株(占18.07%)。病原检出率呈较明显的夏季和秋冬季高峰,病毒和细菌检出率整体呈现交替互补的特点。细菌检测高峰为2017年8—10月,2018年8—9月和2019年5—9月;病毒检出高峰为2017年2—4月、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11—12月,同期细菌和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61%)。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均为100.0%),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松江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高发季节是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弧菌、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初步构建了"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综合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分布,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监测点肠道门诊对腹泻病病例进行监测,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对检测阳性的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 2014年两家监测点医院共监测到腹泻病2486例,腹泻病发病呈明显季节性.380例病例的粪便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179例病例标本病原检出阳性,检出率为47.11%; 检出细菌5种,病毒4种; 细菌检出率为14.74%(56/380),主要为致泻性大肠杆菌(32例,占57.14%) ,沙门氏菌(10例,占17.86%)和副溶血型弧菌(10例,占17.86%); 病毒检出率为37.11%(141/380),主要为诺如病毒(98例,占69.50%),轮状病毒(20例,占14.18%).夏季以细菌感染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感染为主.4种细菌对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宝山区腹泻病病原谱较为广泛,季节高峰较为明显,应该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病原流行情况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红梅  吴丽珠  马英 《职业与健康》2020,(5):608-612+6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食源性疾病病例中主要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在上海市青浦区1家哨点医院就诊的3 003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及粪便样本检测信息,分析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 3 003例样本中检出病原体阳性病例797例,总检出率为26.5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13.85%),其次为诺如病毒(10.87%)、致泻大肠埃希菌(8.06%)、沙门菌(4.33%)、空肠弯曲菌(0.87%)和志贺菌(0.03%)。致泻大肠埃希菌以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为主,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伦敦沙门菌,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1~60岁,以干部职员为主;病原体总检出率、副溶血性弧菌及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细菌性感染主要集中在7—9月;诺如病毒呈现双高峰,分别在1月和7—9月。病原体阳性病例可疑食品主要是水产动物(22.96%)及其制品和肉与肉制品(20.20%),可疑进食场所主要是餐饮服务和家庭。结论上海市青浦区食源性疾病病原体以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5-2016年度龙山县感染性腹泻病例的病原学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集在龙山县哨点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腹泻病例相关信息,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及病毒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并检测264例感染性腹泻病例,检出阳性病例98例,总感染率为37. 1%。2015、2016年度感染率分别为45. 0%、30.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851,P=0. 016)。细菌、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13. 3%、25.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443,P<0. 001)。共分离出致病菌35株,阳性率为13. 3%,以沙门菌为主(74. 3%);共分离出病毒78株,阳性率为29. 5%,以诺如病毒为主(61. 5%),细菌、病毒病原谱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 260,P<0. 001;χ~2=11. 957,P=0. 008)。不同性别病原检出阳性率及病原谱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青少年组、壮年组和老年组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5. 2%、19. 2%、10.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 175,P<0. 001)。各年龄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细菌、病毒病原谱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7-9月份细菌检出阳性率高,检出沙门菌22份,占总数的84. 6%; 11月-次年3月病毒检出阳性率高,诺如病毒春秋季感染较多,共检出36份,占总数的75%,轮状病毒感染呈现秋冬季高峰特点,共检出9份,占总数的60%。结论 2015-2016年度龙山县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是沙门菌、诺如病毒和A组轮状病毒,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监测,了解该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病原谱及发病情况。方法哨点医院对2006-2008年就诊的疑似脑炎病例进行血液及脑脊液标本采集,运送至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ELISA法对脑炎疑似标本进行乙脑病毒(JEV)IgM、单纯疱疹病毒(HSV)IgM、巨细胞病毒(CMV)IgM、科萨奇病毒(COXV)IgM、埃可病毒(ECHO)IgM、腺病毒(ADV)IgM 6种病毒抗体项目检测。结果监测期间共接收148例疑似脑炎病例,采集的标本总共检出病毒抗体阳性标本19份,病毒总阳性率为12.8%。其中JEV阳性2份;HSV阳性6份;CMV抗体阳性1份;ECHO抗体阳性1份;ADV抗体阳性7份;HSV和ADV抗体阳性1份;ECHO和ADV抗体阳性1份。结论汕头市病毒性脑炎病原以ADV和HSV阳性率较高,需加强此类病毒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对病例粪便或肛拭样本开展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2016—2020年闵行区食源性疾病就诊病例数15 951例,采集样本11 176例,阳性检出率为12.03%。腹泻占99.90%,发热占14.70%;粪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89.70%)。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79.78%);以30~39岁年龄组和职业为干部的检出率最高(13.53%,13.49%)。病原体检出情况:副溶血性弧菌5.39%、沙门菌3.25%、诺如病毒1.44%、大肠埃希菌1.06%、空肠弯曲菌0.56%、混合感染0.34%、志贺菌无。5年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下降(χ2=97.39,P<0.01)。检出率显著上升的有沙门菌(χ2=49.48,P<0.01)、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χ2=230.40,P<0.01)、空肠弯曲菌(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4—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松江区2014—2018年流感样病例监测、病原学监测情况以及暴发疫情概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松江区的流感流行峰位于冬季和夏季,且冬季峰较夏季峰明显.流感样病例以0~...  相似文献   

12.
陈秀华  绪红霞  黄向荣  刘芸  骆玲飞  陈国强  欧阳霖  宋驰萍  金祖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044+2177-F0002,F0003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闵行区中心医院、市五医院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腹泻患者的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检测,并用K-B法对检测出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10—2011年标本共计11 035件,阳性检出率为9.41%。检出的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志贺菌和沙门菌。其每年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9%、9.19%。这3种致病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敏感,对利福平、萘啶酸高度耐药。结论该区腹泻患者中的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志贺菌和沙门菌,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防治,临床上使用抗菌药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闵行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疟疾和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疟疾监测数据、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全国疟疾监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闵行区共发生疟疾115例,平均发病率为0.62/10万,未出现疫情暴发和危重、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6/10万、1.92/10万、1.54/10万、0.75/10万和0.32/10万.输入性病例是本地病例的9.45倍(104/11),输入性病例以安徽籍病例为主,占81.73%(85/115);疟疾复发病例占15.65%(18/115);病原学分型以间日疟为主,占80.87%(93/115),4例恶性疟均由境外感染引起;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57.39%;职业分布以民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0.00%和20.00%;全区以及全国疟疾监测点"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数和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监测点媒介监测显示:传疟媒介按蚊仍然存在,但密度不高.结论 闵行区疟疾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下降尤为明显,为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和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本地感染病例和传疟按蚊仍然存在,因此疟疾防制不可放松,应重点加强外省尤其是安徽籍和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北省哨点监测<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为儿童病毒性腹泻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20年河北省卢龙县哨点监测医院<5岁腹泻住院病例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轮状病毒分型采用半巢式两轮RT-PCR方法。杯状病毒检测及分型、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测2 925例粪便标本,病原总体阳性率为65.61%(1 919/2 925)。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2.80%(1 252/2 925)、22.12%(647/2 925)、6.19%(181/2 925)、3.56%(104/2 925)。2010-2017年病毒性腹泻主要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59.30%,1 017/1 715),2018-2020年以杯状病毒感染为主(53.43%,109/204)。轮状病毒阳性率峰值出现在冬季,以12~17月龄婴幼儿最高(52.96%,483/912)。轮状病毒阳性标本,G/P分型以G9P[8]型为主(58.31%,730/1 252),其次为G3P[8]型(8.15%,102/1 252)。杯状病毒以诺如病毒Ⅱ组为主,2011-2016年和2018年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Ⅱ.4[P31]型和GⅡ.3[P12]型。结论 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是2010-2020年河北省卢龙县<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优势病原体,冬季为主要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闵行区1994~2009年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结果 ,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检疫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9年闵行区各镇、街道外来流动人员"三病"检疫16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16年来"三病"监测总阳性率为3.10%,波动范围0.34%~28.05%,其中疟疾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血吸虫和丝虫;三病"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1998~2000年略有回升,血吸虫抗体阳性率自2000年一直维持在1%以下,疟疾抗体阳性率自2003年起一直低于1%,自1999年起丝虫抗体滴度一直为0。结论目前,闵行区"三病"抗体检测阳性率已降至很低,建议采取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9—2011年闵行区水痘暴发疫情流行趋势,为制定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闵行区发生的水痘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闵行区2009—2011年间共暴发水痘疫情69起,暴发病例数共计681例,暴发点均为教学机构,以小学最多,占暴发疫情的65.64%;暴发点学生总数120098,罹患率为0.57%。疫情有上升趋势。每年3—5月与10—12月为发病高峰,5~14岁占了全部病例的80.76%,男女比为1.65∶1;地区间存在差异,学校分布集中的镇(街道)暴发疫情多。水痘突破病例占37.15%,接种和发病时间间隔集中在3~10年的占95.41%,并以5~7年相对集中。暴发疫情报告时间与首例病人发病时间间隔中位数为8d,最长为35d。[结论]校园水痘暴发疫情形势严峻,是防控的重点单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水痘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防治策略参考。方法使用EPIDATA统计软件,对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尘肺病报告卡及职业病更正报告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闵行区职业病发病报告呈下降趋势,2007年为报告发病高峰期。报告发病职业病主要病种依次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和尘肺。其中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主要为硫化氢中毒,并且中毒死亡人数较多。结论结合闵行区企业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加强监测和监督,加大工作环境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力度;探索新形势下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聚集性分布特征,探讨松江区猩红热高发地区和聚集时间,为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方法对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3 3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5.03/10万。猩红热发病季节性显著,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4~10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9.12%,学生、幼托儿童为猩红热高发人群。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呈空间正相关,且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猩红热分布主要呈现“高-高”“低-低”“低-高”模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集中在松江区东北部的九亭镇,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逐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4—2020年均存在高风险聚集区域,聚集区域为中心城区和东北部,聚集时段多为4—6月或11月至次年1月,与发病高峰基本一致。结论 2014—2020年松江区猩红热发病存在显著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中心城区和东北部街道/镇是猩红热防控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