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药物,其缺点为不能口服,长期使用可能产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类小分子的EPO受体促进剂,包括EPO模拟肽和EPO非肽类模拟物,可能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正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简要介绍这两种EPO受体促进剂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表达与肿瘤间质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用抗EPO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细胞CD31单克隆抗体对50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胃组织[(25±13)比 (12±4),P<0.01],与肿瘤分化情况(P>0.05)无关,而与肿瘤大小、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EPO受体表达与MVD高度相关(P<0.01)。结论 EPO受体水平与胃癌患者的血管生成程度和病情进展高度相关,EPO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一种内源性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受体,EPOR广泛分布在机体多种细胞表面,EPOR保证了EPO多效性作用的发挥。本文综述了EPOR的结构及生物学作用、EPOR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EPOR在肾脏领域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长素(erythropoietin,EPO)目前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近年研究发现EPO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在大量分布及其受体的广泛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文针对EPO作为一个神经保护剂,对其神经保护作用和其保护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原本是机体缺氧状态下分泌的刺激骨髓造血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分化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PO尚具有多种非血液系统生理效应,是一种多功能的组织保护因子,其中包括对心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就EPO及其受体的结构,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多功能的营养因子,目前发现EPO对脊髓损伤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脊髓损伤的的研究进展,对EPO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在肾移植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近来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显著减轻肾脏的IRI,保护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本文综述了EPO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作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于1948年由Bonsdor和Jalsvisto首先发现,其分子量为34000,约60%为蛋白质.人类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由4个内含子和个5外显子组成,全长3000碱基对.它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结合,在红细胞生成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最初认为,EPO只在胎肝及成人肾脏中合成,只作用于红细胞[1].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长素(erythropoietin,EPO)目前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近来研究发现EPO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大量分布及其受体的广泛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文针对EPO作为一个神经保护剂,对其神经保护作用和其保护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抗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发现部分血液透析(HD)患者使用足够红细胞生成素(EPO)后,贫血改善不明显;同时也有一些患者在使用EPO一段时间后,对EPO反应性低下,对于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近年来,研究发现EPO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EPO抗体,而且该抗体还可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PRCA),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细胞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除具有促进祖红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成熟的功能外,还具有抗血管痉挛、抗凋亡和抗炎等多种功能。EPO及其受体不仅存在于造血系统中,还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EPO除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外,对急性脊髓损伤及其继发性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其中最主要的保护机制是抑制细胞的凋亡。目前研究认为,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是EPO短期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而EPO的神经营养作用则具有长期保护效果。但其抑制细胞凋亡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归巢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制备大鼠CRF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RF模型组和EPO治疗组.从第3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每次皮下注射重组人EPO 50 IU/kg,每周3次,共6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蛋白、血红蛋白(Hb);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残肾组织EPO及其受体(EPOR)、归巢因子及其受体(SDF-1、CXCR4、Ang-1、Tie2、SCF、c-Kit)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可上调残肾组织归巢因子及其受体(SDF-1、CXCR4、Ang-1、Tie2、SCF、c-Kit)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同时,EPO治疗还可上调残肾组织EPO及EPO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 0.05).此外,EPO治疗还能下调大鼠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均P<0.05),上调Hb水平(P<0.05).结论 EPO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激活残肾组织归巢因子而参与损伤肾脏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调节红细胞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广泛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近年来研究证实EPO亦具有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和调节胚胎发育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神经元凋亡和间接促进血管生长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与纯红再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肾性贫血的治疗带来了巨大变革,但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也出现一些副作用。近几年来发现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导致纯红再障(PRCA),尽管比较少见,但EPO导致PRCA的报道逐年增多。本文介绍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的纯红再障的流行病学特征、EPO抗体特征及检测、EPO抗体相关的PRCA诊断与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中EPO及其受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分级探讨其意义。方法:70例膀胱TCC组织、15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膀胱组织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EPO和EPOR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膀胱TCC组织中EPO蛋白阳性表达率62.9%(44/70),EPOR蛋白阳性表达率41.4%(29/70);15例膀胱TCC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未见EPO、EPOR蛋白的表达。EPO蛋白表达强度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rs=0.329,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检测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PO及EPO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癌旁组织中EPO及EPORmRNA的表达(P<0.01)。结论:EPO、EPOR在膀胱TCC组织中过表达,提示EPO、EPOR在膀胱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PO蛋白表达强度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成为膀胱TCC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保护因子.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可表达.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首先激活低氧诱发因子-1(HIF-1).后者促进EPO的分泌和表达,EPO和EPOR结合引发下游信号的级联反应表现出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体现在抗凋亡、抗氧化、抗炎症等方面.众多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都证实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mpoietin,rhEPO)对脑缺氧缺血性疾病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共同通路.梗阻性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肾小管萎缩和肾实质丧失的主要原因[1,2].红细胞生成素(EPO)能调节红细胞生成以增加组织供氧,除此之外,EPO也是一种抗凋亡因子,介导多种细胞抗凋亡作用.Koury等[3]报道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一种主要机制就是防止红系祖细胞凋亡.而EPO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见阐明.本研究旨在观察EPO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紊(EPO)及其受体在中枢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均有广泛的表达,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作用.我们通过观察给予EPO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自由基以及凋亡的变化,探讨其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肾移植后贫血患者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其中术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为EPO组,未予以EPO治疗的为常规组。排除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受者,对余患者进一步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和随访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EPO组术后第2周血红蛋白(P=0.026)、红细胞计数(P=0.038)、血细胞比容(P=0.011)均高于常规组,且术后血肌酐水平较常规组更低(P=0.001)。自术后第1周,EPO组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分析血红蛋白与血肌酐的相关性,EPO组在术后第1周(r=-0.375,P=0.010)、第2周(r=-0.386,P=0.008)均呈负相关。用药期间,除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钾升高,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余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持续应用EPO,可明显改善肾移植患者的贫血状况,进一步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第5代BMSC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加EPO)及10、100、500、1000 IU/mL EPO组,培养24 h和48 h后检测各组BMSC的增殖率、迁移能力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将第5代BM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