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株产生苝醌类化合物的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Hypomyces sp.)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丙酮提取,硅胶柱分离纯化,化学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菌丝体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红菌甲素(Ⅰ),竹红菌丙素(Ⅱ),痂囊腔菌素C(Ⅲ),1-吩嗪羧酸(Ⅳ)和1,8-二羟基-9,10-蒽醌(Ⅴ)。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菌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菌寄生菌属真菌(Hypomycessp.)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丙酮提取,硅胶柱分离纯化,化学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菌丝体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红菌甲素(Ⅰ),竹红菌丙素(Ⅱ),痂囊腔菌素C(Ⅲ),1-吩嗪羧酸(Ⅳ)和1,8-二羟基-9,10-蒽醌(V).结论化合物Ⅱ~V为首次从该菌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一株产生苝醌类化合物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报道了竹红菌甲素[1]的结构以来,苝醌类化合物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和化学特性的化合物,有着极其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耐盐真菌Alternaria sp.M6的代谢产物。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对耐盐真菌Alternariasp.M6的发酵液及菌丝体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借助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耐盐真菌Alternariasp.M6的发酵液及菌丝体中分离得到9个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即-chloro-3,6aa,7β,9β,10-pentahydroxy-9,8,7,6a—tetrahydroperylen-4(6aH)-one(1),alterperylenol(2),dihydroalterperylenol(3),腺嘌呤(4),腺嘌呤核苷(5),腺嘌呤脱氧核苷(6),鸟嘌呤核苷(7),色氨酸(8),棕榈酸(9)。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菲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葛瀚麟  戴均贵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51-3155
目的:研究一株来源于海南刺果番荔枝、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内生真菌F-31(黑团孢霉,Periconia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改良PDA培养基,对内生真菌F-31进行放大培养,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手段对其发酵液及菌丝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IR,MS,NMR等多种波谱手段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的结构,应用MTT法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内生真菌F-31的菌液乙酸乙酯层提取部分和菌丝部分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3-hydroxybutyl)furan-2(5H)-one(1),chloranthalactone E(2),5,7-二甲氧基-6-羟基香豆素(3),(1′R,2′R,3′S,4′R)-1,2,4-三唑核酸(4),L-亮氨酸(5),L-苯丙氨酸(6)。药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6个化合物均无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所得的化合物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苝醌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包括分布、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并介绍了此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紫背鹿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军宪  王晓黎  石娟 《中草药》2003,34(2):113-115
紫背鹿蹄草 Pyrola atropurpurea Franch.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植物 ,产于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中药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 P.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 P.decorata H.Andres的干燥全草 ,其性温味甘苦 ,具补虚益肾 ,驱风除湿 ,活血调经的功效 ,中医用于治疗虚弱咳嗽 ,劳伤吐血 ,风湿痹痛 ,腰膝无力 ,月经过多 ,外伤出血。但在我国西南地区 ,除上述品种外 ,该属其他多种植物的全草也被用作鹿蹄草入药 ,如紫背鹿蹄草在西藏被广为应用 [1] 。为了进一步扩大药源 ,充分利用植物资源 ,有必…  相似文献   

8.
头孢霉AL031真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具有抗细菌、真菌活性的头孢霉AL031真菌菌丝体中又分离出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羟基—7,22—麦角甾二烯—6—酮、青霉酸、4-羟基—3,6—二甲基—2—毗喃酮,以上3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真菌的培养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正>醌类化合物包括苯醌(benzoquinone)、萘醌(naphthoquinone)、菲醌(phenanthraquinones)、蒽醌(anthraquinone)以及它们的衍生物。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或羟基。一些酚性化合物如多元酚、鞣质等很容易氧化成醌类,如蒽醌常与鞣质等伴存。醌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其药理活性也备受关注。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近年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云实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又名马豆,为豆科云实属植物,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除湿、杀虫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痢疾、疟疾、消渴、小儿疳积等疾病。有关云实化学成分研究报道不多,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前文报道了该植物中7个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现报道另7个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1.
高宗华  马丽英  沈云修 《中药材》2008,31(9):1343-1347
目的:研究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真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N-苯甲酰苯丙氨醇(1)、asperphnamate(2)、酒酵母甾醇(3)、(22E,24R)-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4)、(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5)、(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6)、(22E,24R)-3β-羟基麦角甾-5,8,22-三烯-7-酮(7)、麦角甾醇(8)、过氧化麦角甾醇(9).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金线莲一促生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粘帚霉属(Gliocladium)的一种真菌(简称F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MS,FAB和NMR等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得6种成分,确定它们为:棕榈酸(Ⅰ);5,5′一双取代氧甲基呋喃醛(Ⅱ);麦角甾醇(Ⅲ);6,22-二烯-5,8-过氧麦角甾-3-醇(Ⅳ);棕榈酸甘油酯(Ⅴ);D-甘露醇(Ⅵ)?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粘帚霉属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小叶丁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文报道从小叶丁香 Syringa pubescens Turcz中首次分离得到的 3个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和一个芳醇类化合物 [1] ,本文报道从小叶丁香中首次分离鉴定的两个黄酮苷类化合物 :山柰苷( kaempferol- 3,7-α- L- dirhamnoside, )和山柰酚 -3-β- D-葡萄糖 - 7-α- L-鼠李糖苷 ( kaempferol- 3-β- D-glucoside- 7- α- L- rhamnoside, )。据文献报道 , 具有抗炎作用、同化作用和平滑肌作用 [2 ]。1 仪器和试剂IR:PF- 5 80 B;1HNMR、 13 CNMR和 2 DNMR:Bruker AV 5 0 0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用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小叶丁香采…  相似文献   

14.
葛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尹俊亭  仲英  孙敬勇  刘鲁  王彬 《中草药》2006,37(3):350-352
葛花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蕾,广泛分布于湖南、河南、广东等省。具有解酒醒脾的功效,主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等症。葛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异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1]。药理研究发现,葛花所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解酒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离、鉴定洋金花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托品酸甲酯(1),托品酸(2),苯甲酸甲酯(3),4-羟基苯乙酮(4),3,4-二羟基甲苯(5)。  相似文献   

17.
藤苦参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琳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05,36(5):669-671
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系萝藤科杠柳族马莲鞍属植物马莲鞍的根。马莲鞍属约5种,我国产两种,分别为马莲鞍S.griffithii Hook.f.和暗消藤S.juventas(Lour.)Merr.。马莲鞍又名古羊藤、南苦参、有毛老鸦嘴、虎阴藤、红藤、地苦参、小暗消、哈骂醒合(傣语)、哈骂不果(哈语)等,产于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木质根在当地被用于治疗痢疾、湿热腹泻、心胃气痛、感冒发热、慢性胃炎、跌打损伤等症。  相似文献   

18.
白花酸藤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酸藤果EmbeliaribesBurm.为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植物,又名信筒子、拟茶子、羊公板仔,产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地。民间以其根(中药名:咸酸)、果(藏药名:齐当嘎)入药,治妇女闭经、小儿头疮、跌打损伤、绦虫等[1,2]。文献调研表明,国内外对该植物化学成分报道较少,主要分离得到具有驱虫[3]、抗生育[4]活性的embelin等苯醌类化合物。在前期药理学研究中发现,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因此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  相似文献   

19.
尹俊亭  仲英  刘鲁  王菊 《中草药》2007,38(9):1315-1316
葛花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蕾,为我国民间用于解酒的传统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表明,葛花具有保肝养胃、调节血糖血脂等功效。研究[1]曾报道了从葛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异黄酮化合物,本实验对葛花石油醚、乙醚、丙酮和甲醇提取物作进一步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染料木苷(genistin,Ⅰ)、印度黄檀苷(sissotrin,Ⅱ)、鹰嘴豆素甲(biochanin A,Ⅲ)、尿囊素(allantoin,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豆甾醇苷(stigmasterol glucoside,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其中化合物Ⅰ、Ⅳ~Ⅵ均为首次…  相似文献   

20.
高辉  李平亚  李德坤  杜晓平 《中草药》2003,34(7):597-597
莶草为菊科莶草属植物 ,一年生草本 ,分为莶 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莶 S.pubescens Makino及毛梗莶 S.glabrescens Maki-no。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学者从中分离了 40余种二萜类化合物 ,主要是贝壳杉烷 ,海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具有抗炎、降压、舒张血管、抗疟、抗生育、免疫抑制和抗菌等生理活性[1] 。已报道了从腺梗莶中分离了 3个化合物[3 ] ,本文将继续报道 4个化合物。1 仪器与材料原料采自吉林省抚松县 ,原植物由吉林大学药学院生药室张竟敏主任鉴定为腺梗莶S.pubescens Makino。仪器 :Kofler显微熔点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