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阴精”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杰钊 《新中医》1989,21(5):17-19
本文就《内经》有关阴精的理论,着重探讨了精、津两项要点。这类专题发表尚少,欲唤起同道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翼经经验录》,余无言著。本书编纂,以条为纲,以案为目,计列内、外、妇、儿各科急难重症临床治验55条。陶氏对本书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余氏推崇子和,擅用下法,每将下法与温寒、润燥、清热、泻火、增液、凉血、行气、利水、祛痰、化滞、辛散、补益等法结合运用,治疗多种疑难重症,皆获良效,扩大了下法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类经>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隋代杨上善<太素>之后对<黄帝内经>进行全面分类并注释讲解而成的一部医学经典之作,全书共有32卷,分为摄生、阴阳、脉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12类讲解[1],本文试图从耳鼻咽喉专科角度对<类经>中关于咽喉疾病的阐述作初步的整理.  相似文献   

4.
符强  顾皓雯  周璇 《国医论坛》2019,34(6):17-19
柯韵伯所著《伤寒附翼》对经方的研究颇为深入,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五大特色,即制方大法,参合经气理论;方剂分类,俱以六经为纲;方剂功用,强调相互比较;方药解析,注重形色气味;方剂应用,重视方证相应。挖掘其经方研究特色,对《伤寒论》及经方的应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类经》将《内经》原文全部收录 ,重新分类编注。其中有 83篇《内经》原文是以整篇的形式编入《类经》而没有被分割。其他《内经》原文中 ,以一整篇分成几个完整的单节者占多数。整部《内经》被编入《类经》的前十一类中 ,其中有三节原文重复出现。对《素问》与《灵枢》间严重重复的六节经文 ,其中五节是取自《素问》而舍《灵枢》,一节是取《灵枢》而舍《素问》;重复不甚的经文 ,予以保留。《类经》对极少数《内经》原文的段落节次进行了调整 ,对辞句不作变更。《内经遗篇》,除一节被收录其他卷之外 ,其余内容独立成一卷 ,以与《内经》正文相别。《类经》的第十二类为“汇通类”,收录的内容是《内经》重要原文的摘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本草图经》(辑校本)本经外类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归纳,对产地、采收、鉴别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其医药学价值,为民间草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对本经外类两卷文字与附图等内容进行梳理,利用Excel软件整理成表,再按照异同点等特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经外类的药材多数产于“4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地区;采收后的加工成本低、简便易行;描述植物形态时运用大量的类比手法;药材多为“解毒、消肿、治疮”和“祛风”的功效。结论:本经外类的民间草药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对水分有一定要求;对采收的记载符合所需采收植物部位的生长特点,加工成本低、简便易行,符合民间百姓生活特点,且适应南方潮湿天气;运用的类比手法为民间草药的发展考证作出了贡献;所记载的药材功效,符合南方地区常见病症,药材的配伍等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温病条辨》指出温为阳邪,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温病“立法以救阴为主”,认为“留得一分正气(阴津),便有一分生机。”这种“重阴精”的学术患想贯穿《温病条辨》始终,是吴鞠通温病治疗学的突出特色。其主要内容体现为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类经》看张景岳精神活动观杨国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北京100005)张景岳是明代著名医家,著述甚多。他立论严谨,说理透彻,对精神活动有许多独到见解。1五神五志总统于心张景岳明确提出人的精神活动虽由五藏所主,然皆统乎一心。《内经》说:“心...  相似文献   

9.
以文字、音韵、训诂、句读诸方面辨析张介宾《类经》中的注释,认为张介宾注语多有不甚贴切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从训诂学的角度,分析张介宾《类经》误训"息"、"能"二字,阐述作者的训释观点。  相似文献   

11.
对《类经》中以气血论述阴阳的内容进行辨析,认为"以气血论阴阳"之阐述将"阳"等同于"气",将"阴"等同于"血",有以偏概全之误;同时《类经》中存在"以寒热论阴阳"的观点,与"气血论阴阳"相比,以"寒热"辨阴阳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以文字、音韵、训诂、句读诸方面辨析张介宾《类经》中的注释,认为张介宾注语多有不甚贴切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三、句读有误,曲解经文1.《灵枢·经筋篇》:“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附而已”张介宾注:“马膏,马脂也,其性味甘平柔润,能养筋治痹,故可以膏其急者。白酒辣,桂性味辛温,  相似文献   

14.
15.
对晋代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存思炼养之法进行探讨,论述其存思五脏之神炼养术中藏象学说的内涵,并认为《黄庭经》"肾间命门说"是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理论源头之一,是命门学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藉以指出《黄庭经》对中医藏象学说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二、误训词义、未达经旨1.《灵枢·百病始生篇》:“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张氏训“息”为“止息”。见《疾病类·百病始生邪分三部》。既然疼痛时渐止息,病即当愈,而又言邪深入大经,此训与经文之意似有不合者。山东中医学院编《灵枢经语释》、张珍玉编《灵枢经语释》、《内经讲义》所训均与张介宾同。马莳注云:“其痛之时,呼吸之际,大经之脉不能流通,而间有脉之代而中止不能自还者。”马氏训“息”为“呼吸”,训“代”为“代脉”,较张介宾又略逊一筹。那么,这个“…  相似文献   

17.
《类经·序》一文不愧为古代医学文献之序跋文中不可多得的优秀篇章。全文说理透彻 ,词汇丰富 ,句式多变 ,明征暗喻 ,颇具文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成语典故 ,却无掉书袋之嫌 ,唯觉辞达意溢、含蓄精炼。现将这些犹如珍颗般散落在文章中的成语典故一一撷摘释义 ,以期让读者在阅读此文时能更好的领会序文之韵味 ,体会作者张介宾编写《类经》之苦心。弁髦 :《左传·昭公九年》:“文武成康之建母弟 ,以蕃屏周 ,亦其废队是为 ,岂如弁髦 ,而因以敝之。”弁 ,缁布冠 ;髦 ,幼童垂于眉际的短发。古代男子成人 ,行冠礼 ,先加缁布冠 ,次…  相似文献   

18.
痿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对痿证进行了论述,《针灸甲乙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痿证的认识,提出了痿证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从痿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针灸治法阐述了痿证。  相似文献   

19.
《类经附翼》(明·张景岳著 )二卷有“律原”一章 ,叙述了古代音乐理论知识、音韵学知识 ,这些知识从上古以来到明代的发展变化 ,以及由乐器的起源而引出的度量衡方面的知识。由于这些知识都肇基于河图洛书、阴阳五行 ,因此这些知识就必然成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理解并掌握它 ,必将对深化中医理论大有裨益。笔者将搜集到的一些资料 ,做些读懂“律原”某些内容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水字有一,形有三,却病千万。水致病,于不同形态、不同生理机制、不同身体部位皆可发生不同的症状。或渴、或汗、或利、或噎、或咳、或喘、或悸、或烦、或眩、或呕逆、或痞满。足太阳经为阳经之长,循肩背属阳,如天日昭彰司水。太阳病分为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和太阳变证,太阳经证主要有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治疗方剂为麻桂类方,代表方为麻黄汤、小青龙汤和桂枝汤;太阳腑证分为蓄水证与蓄血证,治疗方剂为苓桂剂,代表方为苓桂枣甘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变证分为烦证、结胸证与痞证,热与水结于胸膈,形成热结无水的状态,为虚烦的栀子豉汤证,热携水气互结于胸膈,则为结胸,形成结胸证,结胸证方剂主要为大陷胸汤(丸)、小陷胸汤(丸)、十枣汤;痞证方剂主要为泻心汤类方,代表方剂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太阳病可致病于经腑,内传于少阴,当治以亢其害,使不克伐,承乃制,使生相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