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 例1:男,49岁。突发上腹痛、气促2d,伴排黑便1次于2004-12—09入院。患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向背部放射,伴气促,并排黑色糊状大便1次,量约100g,伴反酸、暖气。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查体:BP60/40mmHg,急性病容,面色苍白。肢端冰冷。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无扩大,HR10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  相似文献   

2.
2D-CDFI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5岁。因胸背部疼痛向上腹、腰部放射1月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史。查体:神清,自动体位,血压21/12Kpa,心界向左下扩大。剑突下有压痛,肝大肋下4cm,双肾区轻叩痛。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伴劳损。B超检查肝脏时发现腹主动脉中上段异常增宽,前后径3...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VUS观察6例SCAD的显像特征,并指导3例SCAD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6例患者IVUS均清晰显示内膜片结构,根据真假腔外侧壁的超声结构差异和假腔内血栓,6例患者均成功鉴别出真假腔。3例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根据IVUS显像准确选择支架尺寸,指导支架在真腔内释放,并确定支架扩张充分和夹层完全闭合。结论应用IVUS有助于对SCAD进行精确的评估,准确地指导SCAD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71岁。因胸背部疼痛向腰部放射6d入院。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部位不定,可忍受,含硝酸甘油无效。不伴咳嗽、胸闷、大汗、恶心及排尿异常。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查体:BP160/95mm Hg(1mm Hg=0.133kPa),步入病房。心肺腹部四肢无明显异常体征。初查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I阴性,血淀粉酶正常高限,血、尿分析及胸片正常,腹部超声正常。心电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V1~V5T波低平或倒置。印象:急性胰腺炎、心绞痛、高血压病。给予抗炎、抑酸、抑肽酶及降压、扩冠、抗血小板治疗24h疼痛无改善,复查…  相似文献   

5.
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临床发病率低易误诊,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57岁。因突发头晕、胸痛、右侧肢体活动不灵3h入院,3h前患者在弯腰劳动中突发下胸部剧痛,呈刀割状,伴头晕、大汗,继之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下肢为重,急诊我院。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通过分析我院所见3例患者,探讨其发病率、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50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3例(0.6%),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其中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造影见:左前降支远端D型夹层,,TIMI血流1级。6月后造影显示:夹层自然愈合。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可自然愈合,所以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否采用冠状动脉介人或外科手术(CABG)治疗,应根据造影时夹层的范围、形态及对血流的影响等因数来决定。  相似文献   

7.
张泉  张月琼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09-4409
本文对我院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 1:男,55岁。因上腹痛、胸闷、气促5h入院。5h前无诱因出现上腹痛,呈剑下及右上腹持续性胀痛,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例1,男,66岁,因晕厥10分钟于1999年11月19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当时左侧腰痛明显,不能忍受,乏力,大汗淋漓,怕冷。查体:血压11.97/7.98kPa体温不升,脉搏84次/min,急性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4次/min,律齐,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肾区叩痛不明显。查血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王红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8):529-531
夹层动脉瘤,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是内科急症之一。因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够,常漏诊、误诊,导致生前确诊率不高。然而,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并不低,每年为5~10/100万人口。老年人常见,而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50岁以上者,发病率已从1950~1954年的每年5.1/100万人口上升至1970年~1974年的17.4/100万人口。因此,掌握夹层动脉瘤临床特征,了解其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对提高生前确诊率,进而为病人提供进一步治疗机会有重大意义。我院于1990年至1994年间共收治4名夹层动脉瘤病人,其中2例生前明确诊断。现就生前确诊的2名患者,总结临床诊断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很容易误诊,我科诊断2例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67岁。因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30min入急诊科。患者在工作时突然出现头晕、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约2min后清醒。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初步查体:BP70/50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HR52次/min,律齐,心前区未闻杂音,四肢湿冷,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初步诊断:晕厥待查,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38岁,突发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1.5 h入院.疼痛向腰骶部放射,入院后呕吐5次,均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 例1:男,48岁。主因上腹疼痛1d,于2003-12-05入院。既往高血压病。患入院前ld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持续性,性质剧烈,无恶心呕吐。查体:神清,BP190/12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坦,中上腹轻压痛,肝脾不大。入院诊断为急性胃炎,胃痉挛,高血压病。给予降压药物及止酸解痉药物,腹痛减轻能忍受。查腹部B超发现腹主动脉左前壁探及条索状回声,漂浮及真假两腔。假腔内探及紊乱反向血流,后经MRI证实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暂给予保守治疗,卡托普利、心痛定、心得安降压治疗,血压正常,患要求出院。  相似文献   

13.
对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62岁。因左腹痛5d入院,该患者入院前5d生气后出现持续性左侧腹部隐痛,且逐渐出现左前胸及左肩背部疼痛不适,可耐受,伴恶心、轻度胸闷憋气,无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腹泻,在当地诊所予止痛药(具体不详)肌注,效果差,又予头孢曲松、丁胺卡耶及阿托品静滴(具体量不详).腹痛及胸背部疼痛稍有缓解,静滴上述液体后约2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62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临床表现、确诊手段、治疗.结果: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67.7%,血压控制均未达标;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剧烈疼痛;MRI、增强CT的诊断符合率高(100%).结论:以突发剧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可行MRI或增强CT检查确诊;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控制血压并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误诊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报告例1:男,34岁。因胸骨后持续压榨样疼痛伴出汗5h于2005-06-19入院。患者5h前在工作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向下颁部、下腹部放射,伴大汗。含化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疼痛不缓解。有高血压病史5a。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1999—03-2005—10发现的主动脉夹层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主动脉夹层6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丽  陶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91-5592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夹层血肿破裂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1]。本病发病急,漏诊误诊率高,并发症多以及病死率高,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护理配合,现将我院2000-01~2006-01收治的67例主动脉夹层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39例(58.2%),女28例(41.8%);平均年龄48.5(31~78)岁;首发症状为突发胸腹部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46例(68.7%),胸闷6例(9.0%),呼吸困难5例(7.5%),晕厥4例(6.0%),肢体活动障碍2例(3.0%),腹胀2例(3.0%),恶心呕吐1例(1.5%),黑便1例(1.5%);发病…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珏  闫振明 《临床荟萃》1994,9(2):64-65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称AD)其特点是突然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和急性期死亡率高,因而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报道我院近三年来所见到的四例AD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CT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率很高,达85%-100%^[1],加之CT检查快速、无创,常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已成为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检查设备。笔收集到经手术、DSA或MRI检查证实的主动脉夹层10例作CT分析,以提高同道对本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历摘要 男,58岁。因突发胸痛,意识障碍,右侧肢体运动失灵1个月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于2006-02-23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6 a,血压最高曾达到220/130 mm Hg。1个月前突发持续胸痛、意识障碍、右侧肢体运动失灵,在当地医院检查心电:Ⅱ、Ⅲ、AVF ST段抬高,V1-V6ST段压低,心肌酶:CK 1 257 IU/L,LDH 322 IU/L,GOT 102 IU/L。头部CT:左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诊断:脑梗死、急性非Q波性心肌梗死。经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但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未缓解而来我院。查体:BP 180/110 mm Hg,呼吸急促,半卧位,双肺可闻及水泡音,心界向两侧扩大,HR 92次/m in,心律规整,二尖瓣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右侧挠动脉搏动减弱。胸片:双肺淤血,纵膈增宽。行MRI检查: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夹层(DeBakey法Ⅰ型),经治疗半月好转,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