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麻黄根为临床较常用传统中药,具有降压敛汗的功效。通过系统查阅麻黄根的科研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显示,麻黄根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到目前为止,从麻黄根中共分离鉴定了麻黄根碱A、麻黄根碱B等11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除了酪氨酸甜菜碱对大鼠表现为升压作用外,其他成分对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同时麻黄根还具有降低心律、敛汗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麻黄根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华明  朱全红  刘永宏 《中草药》2011,42(9):1678-1682
目的研究麻黄属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根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麻黄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从草麻黄根的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麻黄根素A(1)、麻黄宁A(2)、麻黄宁B(3)、麻黄宁D(4)、芹菜素(5)、山柰酚(6)、槲皮素(7)、二氢槲皮素(8)、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9)、儿茶素(10)、表儿茶素(11)、阿夫儿茶精(12)、表阿夫儿茶精(13)。结论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李慧  杨会  宋珂  白云绮  聂波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9):1165-1168
麻黄和麻黄根虽都来源于中药麻黄科植物麻黄,但是二者由于入药部位的化学成分不同,使其在药理作用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应引起注意,防止二者混用、误用。本篇文章就麻黄与麻黄根在来源、功效、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增加对中药麻黄的认识和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麻黄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草麻黄Ephedra sinic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麻黄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其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糖苷、1个酯、2个芳香酸、1个木脂素和2个甾体,分别鉴定为(-)-α-松油醇-β-O-β-D-吡喃葡萄糖苷(1)、(+)-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10E,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ate(4)、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5)、异阿魏酸(6)、倍半西班牙冷杉醇B(sesquipinsapol B,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 除化合物9外,其他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野生麻黄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惠霞  程争鸣  齐晓玲  尹林克 《中草药》2003,34(11):1038-1040
目的 研究野生麻黄根际的有益微生物。方法 利用土壤微生物研究法分离纯化微生物菌种,观察其个体形态和培养特征及主要生理特性。用菌液浸泡处理麻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及田间育苗。结果 野生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从新疆野生中麻黄和膜果麻黄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7株细菌,发芽试验及田间育苗结果表明,其中6株可以提高麻黄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在高盐碱的条件下生长。结论 麻黄根际微生物可提高麻黄种子的发芽率。该类微生物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药葎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迎春  王跃  张勇  贾琦  郭夫江  李医明 《中成药》2012,34(6):1119-1122
目的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3β-木栓醇(1),N-p-香豆酰酪胺(2),2-(3,4-dihydroxryphenyl)-5,7-dihydroxry-6,8-bis(3-methyt-2-enyl)-4H-l-benzopyran-4-one(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大波斯菊苷(5),crotonoylcosiin(6)。结论化合物1、3和6首次从葎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波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阿勒泰地产木贼麻黄及木贼麻黄根、双穗麻黄及双穗麻黄根、山里红及黄果山楂等6种中药中的主要有效成份含量,以间接了解其6种中药的质量情况。方法:分别依《药典》规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以上6种药材进行了主要有效成份含量测定。结果:木贼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为3.18%,木贼麻黄根中的麻黄素含量为0.98%;双穗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为1.40%,双穗麻黄根中的麻黄素含量为1.08%;山里红中的枸椽酸含量为4.97%;黄果山楂中的构椽酸含量为1.12%。结论:阿勒泰地产木贼麻黄,双穗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但两种麻黄根的外观和显微观察与《药典》收载品种草麻黄根和中麻黄根的记载差异太大,因此两种麻黄根不能做药用;山里红中的枸椽酸含量比《药典》规定的低0.03%;黄果山楂中的熊果酸含量较高,因此,黄果山楂可考虑做为提取熊果酸和果胶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麻黄根进行生药鉴定研究.方法:对麻黄根进行性状、显微以及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麻黄根的生药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麻黄根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麻黄根多糖中单糖的种类和组成比例。方法:样品经三甲基硅醚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根多糖的单糖组成。采用 DB -17毛细管柱(60m ×0.25mm ×0.25 mm),程序升温,柱温50℃,以40℃/min 至190℃,以0.5℃/min 至200℃,以1 C/min 至210℃,以20℃/min 至280℃,氦气作载气,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1∶20,柱流速1.2mL/min。 EI(70 eV),接口温度250℃,离子源温度250℃,扫描范围:m/z 43-500,扫描速率:2.5 scan /s。结果:麻黄根多糖中主要含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其摩尔比为7.59∶5.93∶9.94,还有少量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以准确测定出麻黄根多糖中单糖的种类和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0.
11.
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吉强  狄斌  冯锋 《中草药》2009,40(6):844-846
目的 研究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 ,分离纯化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方法 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 确定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O-β-glucopyranosyl senegenic acid(Ⅰ)、远志皂苷(tenuifolinⅡ)、细叶远志皂苷元(presenegenin,Ⅲ)、1,7-二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山)酮(1,7-dimethoxy-2,3-methylenedioxy xanthone,Ⅳ)、芥子酸(sinapinic acid,Ⅴ)、阿魏酸(ferulic acid,Ⅵ).结论 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的远志酸型皂苷,且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倒水莲皂苷A(fallaxsaponin A).  相似文献   

12.
白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白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萃取、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制备和纯化,采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确证。结果从白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芍药苷亚硫酸酯(Ⅰ)、芍药苷(Ⅱ)、芍药内酯苷(Ⅲ)、苯甲酰芍药苷(Ⅳ)和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Ⅴ)。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中华猕猴桃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晓晓  杨尚军  白少岩 《中草药》2011,42(5):841-843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华猕猴桃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γ-奎尼酸内酯(1)、硬脂酸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表-儿茶素(4)、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表科罗索酸(6)、熊果酸(7)、正丁基果糖苷(8)、蔗糖(9)、二十四烷酸(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8和10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根中保肝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色讲等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讲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鉴定为1,3,5一三甲氧基苯(1,3,5-trimethoxybenzene,Ⅰ)、染料木苷(genistin,Ⅱ),tachioside(Ⅲ),芦丁(rutin,Ⅳ)。结论 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n,N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矮杨梅(Myrica nana)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并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矮杨梅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myricanol(2)、myricanone(3)、熊果酸(4)、槲皮素(5)、杨梅素(6)和杨梅苷(7).结论:除化合物5、6和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长尾粗叶木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反相(RP-18)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技术(13C-NMR,1H-NMR,DEPT,EI-MS)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东莨菪素(isoscopletinⅠ),异东莨菪素6-O-β-D-葡萄糖苷(isoscopletin-6-O-β-D-glucopyranosideⅡ),mudanoside-A的β构型体(Ⅲ),车叶草苷(asperulosideⅣ),(-)-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Ⅴ),胡萝卜苷(Ⅵ)。结论: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粗叶木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李金楠  赵丽迎  于静  高缨  邓雁如 《中成药》2010,32(9):1552-1556
目的:研究香加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香草醛(Ⅰ),4-甲氧基水杨酸(Ⅱ),4-甲氧基水杨醛(Ⅲ),咖啡酸乙酯(Ⅳ),东莨菪内酯(Ⅴ),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tosideB)(Ⅵ),periplocosideL(Ⅶ),Δ5-孕甾烯-3β,20(S)-二醇(Ⅷ),Δ5-孕甾烯-3β,20(S)-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Δ5-孕甾烯-3β,20(S)-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Ⅹ),Δ5-孕甾烯-3β,20(S)-二醇-3-O-[2-O-乙酰基-β-D-吡喃洋地黄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洋地黄糖苷(Ⅺ)。结论:其中化合物Ⅳ,Ⅵ,Ⅸ和Ⅹ为首次从该种药材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太白楤木根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新种太白木(AraliataibaiensisZ.Z.WangetH.C.Zheng)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Ⅰ),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28-desglucosyl-chikusetsusaponinⅣa,Ⅱ)和竹节参皂苷Ⅰb(chikusetsutsaponinⅠb,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采自云南省楚雄州地板藤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地板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板藤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三萜类及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3,6-二酮(1),3β-羟基豆甾-5-烯-7-酮(2),β-谷甾醇(3),β-香树脂醇(4),齐墩果酸(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3-O-乙酰基齐墩果酸(7),槲皮素(8),芹菜素(9),木犀草素(10),(2R,3R)-(+)-二氢槲皮素(11),北美圣草素(12),柚皮素(13)。结论除化合物3,4,5,6及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两面针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两面针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精制,并利用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乙醇提取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嘧啶(2,4-dihydroxypyrimidine,1),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2),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3),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4),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raben,5),顺-3-(2,3,4-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酸[(Z)-3-(2,3,4-tri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6],5,6,7-三甲氧基香豆素(5,6,7-trimethoxycoumarin,7),stigmast-9(11)-en-3-ol(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是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