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危重疾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最近,我们用血浆置换技术(TPE)成功治疗TTP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女性,42岁,因乏力3周,发热、恶心、呕吐4 d于2008年9月27日入院.9月26日外院查血WBC 9.92×109/L,RBC1.41×1012/L,Hb 34g/L,PLT 12.4×109/L;尿蛋白4+,潜血4+,胆红素1+,RBC 29/μl.9月27日我院门诊查血WBC 15.36×109/L,RBC 1.40×1012/L,Hb42g/L,PLT 5×109/L.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危重疾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最近,我们用血浆置换技术(TPE)成功治疗TTP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丁后友 《医学信息》2010,23(16):2701-2701
目的探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诊断、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通过观察1例病例诊治过程、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行血浆输注(PI)联合皮质激素和长春新碱治疗,病情不能控制,行血浆置换(PE)治疗很快达到缓解,但停止PE则出现病情反复。在缓解期内,患者外周血象表现为单一持久性的血小板减少,经皮质激素联合长春新碱治疗达到痊愈。随访18个月疾病无复发。结论 PE为TTP首选治疗措施,联合皮质激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有助于减少和防止复发,提高缓解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诊断、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通过观察1例病例诊治过程、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行血浆输注(PI)联合皮质激素和长春新碱治疗,病情不能控制,行血浆置换(PE)治疗很快达到缓解,但停止PE则出现病情反复.在缓解期内,患者外周血象表现为单一持久性的血小板减少,经皮质激素联合长春新碱治疗达到痊愈.随访18个月疾病无复发.结论 PE为TTP首选治疗措施,联合皮质激素和长春新碱治疗,有助于减少和防止复发,提高缓解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在产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应用时机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利用血浆置换成功救治1例产后合并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血浆置换在产后合并TTP中的有效治疗时机及方法。结果患者剖宫产术后经早期确诊产后合并TTP,立即给予血浆置换并辅助其他抢救治疗,于术后第7天复查血小板(PLT)升至110×109/L,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产后合并TTP,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易误诊或漏诊,应早期诊断并行血浆置换,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者女,48岁.因右下腹疼痛6 d,全身多处淤点、淤斑,多次发生晕厥、全身抽搐,意识不清1 d于2005年1月21日入当地医院,入院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 h出现阴道流血,较平时月经量多1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的疾病 ,临床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特发性者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发病率最高 ,其次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见。现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2例 ,报告如下 :例1女性患者 ,38岁 ,因皮肤粘膜有出血斑、头晕、发热、乏力3d ,于2001年10月21日入院。体检病人面色苍白 ,四肢皮肤有大小不等紫癜。体温37.8℃。实验室检查 :尿淡酱色 ,红细胞( +)。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4×1012/L…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TTP)也被称为Upshaw-Schulm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为位于染色体9q34上的纯合或双杂合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文 《中国微循环》2007,11(3):209-21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多系统疾病,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范畴,其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aemolytic anaemias,MHA)和动脉微血管床内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器官缺血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脑电图随访1例报告@吴晓红!350003福建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杨冬云!350003福建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徐宏嵘$泉州市儿童医院脑电图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电图[1]王国瑾,段申汉,谭来勋.表现为持久轻偏瘫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5(3):142. [2]张烜,沈娣,王伟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1999,21(6):363. [3]黄远桂,吴声伶.临床脑电图学[M].西安: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41-142. [4]邹爱春…  相似文献   

12.
程纬民 《医学信息》2009,22(9):1972-197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的血汪、发斑等范畴,认为其以热证、虚证、瘀证为主.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罕见的微血管血栓 -出血综合征 ,其主要特征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改变、发热和肾脏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化 ,容易误诊。而且病情多数凶险 ,无特效治疗 ,死亡率高。现就我院发现8例患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病例所有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5例 ,女3例 ,年龄17~42岁 ,中位年龄27岁。2临床表现见表12.1贫血8例患者均有贫血 ,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进展较快 ,进行性加重。2.2出血8例患者均有皮肤粘膜出血 ,4/8例有牙龈出血和鼻衄 ,3/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尸检病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症状和发热,后期出现神志不清,经过呈爆发性;血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贫血、肾功能损害、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网织红细胞增加;尸检发现全身皮肤及右心房、室内膜弥漫性散在点状出血,全身多器官透明样血栓形成及出血,松果体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结论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少见疾病,病理学改变以弥漫性微循环透明样血栓形成为特征.早期易误诊、漏诊,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5.
系统红斑狼疮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儿,女,13岁。因“皮疹3d,鼻衄,腹痛半天入院”。无发热及抽搐,无恶心及呕吐,无肉眼血尿及浓茶色尿,无血便,无关节肿痛。患儿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大小便正常。既往1月前因宫血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7.1, P90次/min,R28次/min,BP85/55mmHg。贫血貌,颈部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心律规整,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 ),肝脏肋下2-3cm,质地韧。双下肢可见瘀点瘀癍,压之不褪色。辅助检查:WBC 10.0×109,HB:63g/l,PLT:8.0×109。抗EBV(-),抗CMV(-)。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后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PLT上升,停用糖皮质激素后PLT又降低,并出现体温升高,关节肿痛,仍然有鼻衄,腹痛伴血便。查血涂片:SE阳性。免疫学检查:抗ds- DNA抗体( ),抗Sm抗体( ),抗核抗体( ),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38mm/h,补体C3降低。已达到系统红斑狼疮, 诊断为系统红斑狼疮(SLE)。  相似文献   

16.
17.
我院收治1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TTP/HUS),初诊误诊为肠梗阻.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32岁,因腹痛5天,加重伴呕吐2d,就诊于急诊科.急查血液分析:WBC 8.9×109/L ,RBC 2.83×1012/L ,Hb 86g/L,BP C50×109/L;X线腹部平片:中下腹见数个液气平面.诊断为:肠梗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收入院.患者5d前始无诱因反复出现腹痛,初为中上腹,后逐渐为全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入院前2d始腹痛加重伴呕吐,约5~8次/d,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无咖啡样物,非喷射性.肛门无排便排气.  相似文献   

18.
陈黎 《医学信息》2000,13(9):509-5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血小板显著减少为特征 ,好发于儿童和成人的常见疾病。传统口服激素和切脾仅能使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对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属难治性 ITP。目前对这部分病例开展了许多试验性治疗探索 ,现介绍如下 :1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难治性 ITP对口服激素无效的病例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剂治疗 (1 5 m g.kg- 1 .d- 1 )约 5 0 %的患者有效 ,对急性、有严重出血者尤为适用。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研究认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作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 ITP患者紧急情况下和术前治疗的较好方法〔1〕。…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脾切除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仍需积极治疗定义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艾曲波帕 、罗米司亭、利妥昔单等已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但部分患者仍无疗效,进而有更多新型药物正在研发,如新型促血小板药物Avatrombopag(E5501)、抗CD20单克隆抗体(Veltuzumab)、Syk抑制剂(R788)、抗CD152抗体(Alemtuzumab)等,或者免疫抑制剂用于该病,如长春花碱、环孢素A、环磷酰胺等。也有针对于该病的新理论的提出需要临床验证。本文就围绕该病的治疗进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于新发  董维  杨辉 《医学信息》2005,18(8):963-965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强的松并输注浓缩血小板、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或二者联合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和病人经济能力将118例次病人分为常规剂量的强的松加输注浓缩血小板组(简称血小板组)37例;用大剂量IVIG/甲强龙组(简称药物组)39例;大剂量IVIG/甲强龙联合输注浓缩血小板组(简称联合组)42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外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组升高(15.40±12.14)×109/L(p<0.001),药物组升高(17.98±14.01)×109/L(p<0.001),联合组升高(43.26±13.20)×109/L,(p<0.001)。联合组高于血小板组和药物组(p<0.001)。治疗3天后临床出血改善率,血小板组60%(22/37),药物组54%(21/39),联合组90%(38/42)。5例发热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计数未见升高。结论重症ITP病人,大剂量IVIG/甲强龙联合输注浓缩血小板较单纯输注浓缩血小板或大剂量IVIG/甲强龙疗效好,手工采和机单采浓缩血小板的输注无效性的发生率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