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性味归经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中药理论的研究较为活跃,中药理论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学者的关注。性味归经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从1949至1985年,全国发表的药性理论论文有675篇,其中性味归经的论文为165篇,占文献总数的24.4%。长期以来性味归经的标定较为混乱,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强,影响了中药的科学性,给临床、教学、科研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性味归经进行整理研究,使之规范化是一项较为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吗丁啉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布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以及吗丁啉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能,即性味、归经与功效。方法用病例随机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吗丁啉在中医10个证型间的疗效分布规律。结果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高于总有效率(P均<0.01);而对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寒4个证型的疗效显著低于总有效率(P均<0.01);对胃络瘀血和寒热错杂2个证型的疗效与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关系密切,依此可初步总结出吗丁啉的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为吗丁啉的辨证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中甘松的记载,对甘松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进行梳理,归纳出甘松的用药特点。认为其具有温中散寒、温通经脉、芳香醒脾、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恶气、心腹痛满、黑皮、风疳、齿痛、野鸡痔、转筋、脚气浮肿等。从药理学角度分析,具有镇静、抗抑郁、抗心律失常、平滑肌解痉挛、消炎、降血糖血压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24味致瘀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参考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5篇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及中西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味"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桥本甲状腺炎用药以苦味为最,其次是甘味药,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1.4%;药性主要是寒性,其次是温性药物,此两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74.1%;"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脾经的药物,此两类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39.8%。结论:从性味归经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紧扣其病位在肝,以肝脾功能失调为本,湿热内蕴为标,后期出现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中药药性(性味、归经等)与现代药理学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89—2010年有关文献,对决明子"归肝、大肠经,甘、苦、咸,微寒"等药性与药理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作一综述。结果:决明子"归肝经"能保护肝脏,明目,降压;"归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结论: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吻合之处,但仍有待进一步总结与完善,从而为决明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现代药理学来阐述菟丝子传统的功效及药性理论,分析总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机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08)和手检中医药文献,对近年来有关菟丝子的文献进行分析,把有关菟丝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其性味归经的相关性进行汇总.结果 菟丝子性味归经与其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菟丝子味甘性温,入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又可补脾,与"滋补肝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性激素样作用、延缓衰老、抗脑缺血、抗骨质疏松、降血糖和血脂、提高免疫、抗肝损伤;与"明目缩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抑制白内障生成、抗遗尿.结论 菟丝子的药理作用与其性味、归经有吻合之处,为菟丝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决明子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中药药性(性味、归经等)与现代药理学功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1989~2010年有关文献,对决明子"归肝、大肠经,甘、苦、咸,微寒"等药性与药理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作一综述。结果:决明子"归肝经"能保护肝脏,明目,降压;"归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结论:传统的中药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吻合之处,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总结与完善,从而为决明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呃逆所用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呃逆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98篇中医治疗呃逆的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中医治疗呃逆用药主要是温性,其次是平性药物,此两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73.5%;用药以苦味为最,其次是辛味药,此两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64.3%,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的药物为最,紧随其后的是归胃、肺经的药物,此三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70.8%。结论:治疗呃逆应紧扣其病机,辛开苦降,药物以温性为主,脏则重在调理脾胃,其次是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8篇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高尿酸血症用药主要是平性,其次是温性药物,此两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69.9%;用药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辛味药,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76.0%,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肾、胃经的药物,此3类归经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52.1%。结论:从性味归经规律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紧扣其病位在肝,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肝经浊毒为其关键致病因素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1.
中药四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一种临床用药经验,并经过不断发展、完善与验证,最终又指导中医临床用药。通过对四性及五味的溯本寻源,以中药四性的起源、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为主线,对四性的形成过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的617味中药进行“性”与“味”的统计分析,解析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有助于中药性味的应用和理解,为中药药性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齐放  徐大鹏  李明 《天津中医药》2015,32(9):567-570
四气五味理论是历代中医对中药基本性能认识的结晶,是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之一,可以指导方剂的组方配伍。气味理论为认识中药、研究方剂配伍和临证组方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汤剂口服与汤剂灌肠用药异同.方法 检索近15年医学期刊发表的中药治疗UC临床疗效好的研究文献,提取元数据建立"UC方剂数据库",对口服与灌肠治疗用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等因素进行x2或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口服方中核心药物有18味,分别是:甘草、黄连、木香、白术、白芍、...  相似文献   

14.
张靖  张瑶  王彦丽  高文远  刘振 《中草药》2013,44(13):1852-1859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毒攻毒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毒中药在配合手术及放化疗诊治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良效.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把药物作用与人体脏腑经络密切联系,来说明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录的、中医临床常用方药以及上市中成药中的有毒中药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总结了其性味归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并从其抗癌的研究与应用角度探讨了其与归经的关系,为有毒中药在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与应用方面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卓  张卫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3):548-552
中药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历史上对于中药五味的标定十分混乱。宋金元时期是中药五味标定方式上的一个转型期,该文通过系统研究该时期的中医药文献,得出宋金元时期的药味标定规律,即中药药味经历了北宋前中期的口尝五味标定,后期的以类相推以及以药物功效反推的药物药味,后一种标定方式在金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种规律的总结为中药药味的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从分子连接性指数相似性角度探讨归肝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为中药归经作用寻找科学依据。该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化学》为蓝本,通过查阅文献和检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中的TCMSP子库,归纳并总结单归肝经中药所含成分信息,对各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进行计算,并求算出归肝经中药成分的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与单成分分子连接性指数对比,锁定肝经模板分子类别。通过计算单归肝经中药成分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为9.47,与黄酮苷类(9.17±2.11)和萜类(9.30±3.62)化合物比较接近。因此,初步推断肝经的模板分子与黄酮苷类和萜类理化性质相近,从而提出黄酮苷类和萜类成分最能与肝经的"印迹模板"较好匹配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并初步验证病理状态中药四性数学模型。方法 用HR3000数显热量计测量小柴胡汤及寒证小鼠模型服药前后体内代谢产物的燃烧焓,计算小柴胡汤加减配伍经小鼠体内代谢产物燃烧焓的变化,据此判断药物寒热,验证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所建立中药四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计算得到寒证模型小鼠各药物组及模型组的燃烧焓值,并判断出黄芩-柴胡组、黄芩-柴胡+甘草组为寒性药物,小柴胡汤组、人参-生姜-大枣-半夏组、人参-生姜-大枣-半夏+甘草组、黄芩-柴胡+人参-生姜-大枣-半夏组为热性药物,甘草组为平性药物。结论 所建立的病理状态中药四性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小柴胡汤加减配伍对病理机体的寒、热变化,可用来定量反映中药(复方)四性。  相似文献   

18.
衰老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脏腑器官、细胞组织以及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的生命阶段。中医认为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补肾在延缓衰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多功效地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文章查阅文献归纳了补肾类方药及中药有效成分在延缓衰老研究中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氧化应激、调节内质网应激、调节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反应、促进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神经保护作用等,以期为中药抗衰老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基础代谢率、器官组织机能的影响以及体外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等方面对近40年来中药寒热温凉四性的生物效应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近10年来中药四性理论研究所提出的新概念、新假说也予以综述,指出以往的生物效应研究存在以下不足:没有与中医理论紧密结合;高度集中在寒热药性,对平性的研究几乎为空白;仅从药性的角度考虑,没有结合功效进行研究.并指出未来对中药四性的研究,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多层次、多学科交叉、多因素、多靶点、动态的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加茂智嗣  能濑爱加 《中草药》2016,47(15):2771-2774
日本汉方药源于中医药,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药文化,并建立了完善的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注册管理制度,形成了有别于我国中成药发展的汉方药研究开发模式及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在很多方面与我国中成药目前的现状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