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肢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价值叶建荣①范隆华蒋俊豪陈祖望②周康荣王佩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下肢动脉搭桥术后检查疗效的方法,有足背动脉扪摸、踝/肱指数测定、彩色超声扫描等。自1995年2月开始本文作者对部分下肢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采用磁共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112条下肢进行DSCT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672个节段,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56例中1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17例与手术对照,28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DSCTA与DSA符合率90.9%,与手术符合率91.1%,与超声符合率92.9%.结论:D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大血管病变行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造影,先经肘正中静脉快速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3mmol/kg,注射速度2ml/秒,注药后连续采集2-3组数据,源像用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资料中,夹层动脉瘤4例,主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脉硬化4例,大动脉炎2例,肾动脉狭窄3例,与IADSA结果对照,诊断符合率100%;图像质量;优秀15例,良好4例,差1例,优良率为95%。结论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大血管病变,是评价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其中20例行手术治疗者,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清晰,病变明确。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4.32%。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结果①MRA与DSA比较,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准确度为94.70%,敏感度为98.43%,特异度为85.11%。②将DSA和MRA检查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精确分级,两者总符合率为84.5%,足背动脉符合率明显偏低(69.0%)。结论MR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在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DSA基本等同,但存在过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MR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细小血管的诊断仍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 对44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螺旋CT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Smartprep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4—35s。对全部重建图像行MIP,VR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其中6例同期进行了DSA检查,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4例可疑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在CTA上得以清晰显示。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36例,动静脉畸形2例.髂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3例未见异常。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36例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髂总动脉狭窄5例,闭塞4例;髂内外动脉狭窄7例,闭塞7例;股动脉狭窄14例,闭塞19例;胭动脉狭窄5例,闭塞12例;小腿动脉狭窄17例,闭塞20例。29例显示管壁钙化。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的14例中,敏感性92.9%,特异性100%,准确性92.9%。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病变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3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椎动脉枕段均存在信号流失,通过椎动脉基底动脉MRA发现异常结果与DSA造影结果比较,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等的血管病变或异常。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及时提示后循环血管病变,但特异性不高,需要DSA进一步明确后循环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8.
下肢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下肢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行3D-CEMRA检查患者21例。21例患者中,下肢动脉成像12例,静脉成像9例。检查前了解患者的情况,对于老年或儿童患者安排家属陪同,以提高患者的配合性;安置好患者体位,使其感到舒适并保证下肢血管全部显影;检查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不适情况,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安抚患者情绪;动脉成像时注意造影剂注射的剂量和速度;静脉成像时注意匀速推注造影剂。发现动脉硬化12例,下肢静脉血栓8例,肿瘤压迫致静脉回流障碍1例。图像质量优者16例,质量良者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2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先行CTA再行DSA,比较2种方法显示的下肢动脉狭窄分级情况,并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1.20%。以DSA为标准,CTA检查共低估12段,高估26段。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96.15%、97.22%、96.49%及98.04%。结论 CTA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无创、方便、安全,可作为该病术前检查、评估以及随访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10.
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obiTrak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MobiTrak技术,行下肢动脉3D 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由两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MobiTrak 3D CE-MRA大腿动脉图像质量较好,而小腿动脉图像显示稍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其中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 MobiTrak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易行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由于其克服了传统的血管造影成像的碘电离辐射并具有无创性及无肾毒性等优越性在临床中受到医生与患者广泛接受与应用,但是由于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MRA)还处于不断的研究改善阶段,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实验研究不断更新技术并与DSA进行科学比较,期望它能在下肢血管成像中将来能完全取代DSA。本文对3D DCE-MRA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下肢动脉标准三段法3D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与小腿及足踝部时间分辨力3D动态增强动脉造影(TR-MR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狭阻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 应用3.0T MR扫描仪对连续检查的29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扫描.先对患侧小腿及足踝部行矢状位3D TR-MRA,再行标准自动移床三段法3D CE-MRA从腹主动脉下段扫描至足部,对患侧小腿及足踝部的CE-MRA及TR-MRA两种图像进行评价.将膝以下动脉划分为12节段,对每节段动脉成像质量及小腿静脉污染程度进行3分法评价,应用秩和检验及配对t检验对两种不同成像方法所得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对29条患肢小腿及足踝部动脉血管共348个节段进行了评分.TR-MRA对病变动脉的累计评分为33.17±3.63,显著大于三段法CE-MRA的27.34±4.47(P<0.001),且CE-MRA对于远段动脉诊断能力呈下降趋势.TR-MRA图像均不受静脉污染影响,平均得分为1.10±0.31,而CE-MRA有13条肢体因静脉污染而影响诊断,平均得分为2.1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CE-MRA明确判断膝以上动脉病变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动态TR-MRA,可以避免静脉污染而全面观察小腿及足踝部细小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的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尽管动脉系统的疾病只占14%,但动脉系统疾病常进展十分迅速,结果十分严重。在动脉系统疾病中又以下肢动脉疾病最为常见。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97‰。在美国,每年就有10万多人进行下肢动脉疾病的手术治疗[1]。正确早期检出下肢动脉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血管造影至今仍然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这一地位目前正受到一些无创性方法的挑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初筛作用值得重视,但因其反映的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周围组织的改变显示不佳,而且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  相似文献   

14.
赵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53-1254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住我院的6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脑梗死组25例,短暂性脑缺血组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0例。对3组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法(MRA)检测。结果 MRA:脑梗死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83%;短暂性脑缺血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81%;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检出率70%。DSA:脑梗死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91%;短暂性脑缺血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87%;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检出率80%。经比较,MRA与DSA在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平板DSA下肢静脉造影的126例(154侧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下肢静脉10例(7.9%),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11.9%),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4.8%),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5例(35.7%),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0例(39.7%),各种病变均有特征性的造影表现,易于区别,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平板DSA进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诊断下肢静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DF患者行3D FLASH CE-MRA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树像;1周内同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A级(正常/狭窄程度〈50%)、B级(狭窄程度≥50%)、C级(闭塞)3个级别。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1)15例3D CE-MRA检查,显示满意的血管率达100%。(2)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4〉0.75, P〈0.05);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4、0.84,均〉0.75,P均〈0.05);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8,〈0.75〉0.4,P〈0.05)。(3)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6.0%,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3%、2.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6.7%。(4)3D CE-MRA对血管狭窄程度A、B、C级敏感性分别为96.7%、80%、84.6%;特异性分别为98.0%、92.9%、97.1%。结论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尤其是A、C级判断,3D CE-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虽无法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但CE-MRA敏感性、特异性很高且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有望取代DSA和CTA,作为DF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血脂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arterialdiseaseIndiabeticPatients,LEADDP)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11倍[1],其导致足麻木、疼痛、坏疽,严重者需要高位截肢。高脂血症也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0%~70%。现对血脂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三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2~1998年6月住院的I型糖尿病患者114例,l型6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IS~82岁。病程2个月~28年。1.2方法均查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并做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脑损害是糖尿病于中枢系统的并发症,脑灌注的异常是糖尿病脑损害的表现之一。磁共振灌注成像分为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3类,能够反映脑血流灌注等信息。随着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早期、全面、准确地测量脑部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所带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作为非侵入性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并重复测量脑血流量,更有效避免了使用外源性对比剂带来的风险,已逐渐成为糖尿病脑损害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将围绕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糖尿病脑损害中的研究与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配合高频探头比较其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100例经多功能超声诊断的下肢动脉病变分析,部分病例与X线血管造影对比。结果: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配合较高频探头,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壁,管腔内容物,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多功能超声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2D TOF MRA)技术在血管模型中的应用分析,评估其价值和限度。方法分别在不同流速、不同成像角度、不同程度狭窄与成像角度的情况下行2D TOF法MRA,测量其MR信号值。结果当液体流速为10滴/min时,其MR信号与静止液体的MR信号差异有显著性。该方法依赖于成像的角度,当成像平面接近平行时,MR信号明显减弱。狭窄程度与成像角度间亦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液体流速、成像角度与狭窄程度均对该方法有影响,该方法普遍适用于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