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女性乳腺患者行MRI—DWI(b=500、800s/mm2)检查,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测量病变的ADC值,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b值分别取5OO、800s/mm2,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7,P〈0.001;t=6.399,P〈0.001);b-5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13×10-3mm2/S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79.4%;b=8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0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8.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姜黄维  钱琦金  平林敏 《浙江医学》2017,39(11):897-89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AS患者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37例、稳定组24例,利用DWI测定骶髂关节、L5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活动组ADC、rADC均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DC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WI测定的ADC值能定量评估AS的临床分期,并评价AS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钼靶发现可疑的7例患者进行乳腺磁共振弥散成像,取两组不同b值分别计算表面弥散系数值(ADC),以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诊断结果与常规MRI比较并经病理证实。[结果]3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2例为未见异常。DWI与常规MRI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较高,ADC值在良恶性鉴别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林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1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过DCE-MRI和DW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诊乳腺恶性病变49例。DCE-MRI诊断恶性病变37例,DWI诊断恶性病变34例,联合检查诊断恶性病变47例。DCE-MRI联合DWI诊断乳腺病变准确度、灵敏度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漏诊率低于DCE-MRI、DW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诊断乳腺病变,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在肾脏肿块型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肾脏肿块型病变,采用3.0T MR行b值=800s/mm2DWI检查,除肾囊肿(包括单纯囊肿及复杂囊肿)外,所有肿瘤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对病灶的DWI信号特点进行记录和分析,计算DWI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所有病灶的ADC值。结果与癌周组织相比,肾细胞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doefficient, 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透明细胞癌相比,肾透明细胞癌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肾盂癌、肾脓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及肾细胞癌囊变区各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71,P=0.000),其中肾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盂癌组的ADC值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细胞癌及肾盂癌的ADC值统计学上均低于良性病变(肾脓肿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盂癌的ADC值最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ADC值最高。良性囊肿性病变及肾细胞癌囊变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6,P=0.000)。其中透明细胞癌临床各分期两两比较发现,Ⅰ期与Ⅲ、Ⅳ期及Ⅱ期与Ⅲ、Ⅳ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期及Ⅳ期的ADC值较低。结论 高b值DWI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准确率,结合量化分析ADC值能够更好的显示肾脏肿块的病变特征,在肾脏肿块的鉴别以及恶性程度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MR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图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常规行MRI、DWI,分析其不同时间影像特点并计算ADC、相对ADC(relative ADC,rADC)和相对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结果:(1)发病7d内的平均SIR、DWI明显高于T2WI(P<0.001-0.005);(2)7d内梗死灶rADC值显低于正常(P<0.05-0.001);(3)DWI病灶全部为高信号,以病后13-24h最高。ADC图随病程增加信号逐渐增加,与DWI显示病灶信号相背离;(4)DWI结合ADC图对急性梗死灶或责任病灶总体检出率及对阵旧灶或白质高信号基础上发生新梗死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T2WI,二有显差异(Χ^2=38.95,P<0.005)。结论:DWI结合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优于T2WI。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急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脑缺血患者行MRDWI检查及常规序列检查 ,其中急性和非急性脑缺血各 15例 ,计算两组缺血病灶的ADC值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急性脑缺血组的ADC值平均为 0 .4 7× 10 -3 mm2 /s,ADC图可见异常拟合低信号病灶 ;非急性组的ADC值为 1.38× 10 -3 mm2 /s。两组的ADC值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缺血能较早和较为敏感做出诊断 ,其ADC值能做出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辰星  秦伟  王欣  郑莎 《重庆医学》2011,40(6):552-554
目的分析眼眶肿瘤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特点,及其在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3例眼眶肿瘤患者分别行磁共弥振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利用数据测量软件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测量。23例患者中,22例有病理诊断资料,1例临床诊断为静脉瘤的患者未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眼眶肿瘤的DWI图像信噪比良好,能满足成像要求。良性肿瘤11例(病理诊断10例),ADC值为(1.81±0.45)×10-3mm2/s,病灶的b0至b1 000的信号逐渐降低;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12例,ADC值为(0.79±0.23)×10-3mm2/s,病灶的b0至b1 000的信号无明显降低。结论 DWI可以增加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阅读有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文献资料。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脑肿瘤、脑脓肿的分期[2]、肝脏肿瘤、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程度以及椎体病变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有一定局限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Marmarou致伤装置制备135只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DAI的SD大鼠模型,在大鼠致伤后4、8、24 h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另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大鼠的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 致伤后各组大鼠磁共振成像未发现明确可视性病灶.伤后4 h,各DAI组大鼠ADC值均下降,中、重度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8 h,各DAI组ADC值均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8 h与伤后4 h相比,重度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轻度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各DAI组ADC值继续升高,以重度DAI组升高最显著.结论 通过测定ADC值可以检测到DAI后常规磁共振成像不能显示的外伤性改变;大鼠DAI急性期ADC值下降,随后上升,其变化幅度可能与DAI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DWI扫描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 s/mm2,测量病灶区域的ADC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时乳腺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四组不同b值的良恶性病变分别做ROC曲线,以b=1 000 s/mm2时,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以ADC值为1.23×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9.8%,准确性为89.9%。结论 DWI结合ADC值测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乳腺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炎性病变33例(其中12例炎症伴脓肿形成).全部病例行磁共振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压脂及DWI检查,DWI采用3组b值扫描(b为400、800、1 000 s·mm-2).分析炎性病变的STIR及DWI表现,测量其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81.82%(27/33)炎性渗出在STIR上表现为散在的斑片状及点条状高信号影,18.18%(6/33)表现为等-略低信号;75.75%(25/33)炎性渗出在DWI上也表现为散在点片状或条状高信号,但信号强度低于STIR,且显示的炎性渗出范围均较STIR要小,24.24%(8/33)的等信号.脓肿在DWI及STIR上均表现为境界较清晰的结节状均匀高信号影.(2) 同一b值下,脓肿与邻近炎性渗出、炎性渗出与正常腺体及脓肿与正常腺体之间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渗出及脓肿在3个b值下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值越小,ADC值越大.随b值的增大,100%(25/25)炎性渗出DWI信号强度呈现逐渐减低,84%(21/25)呈现面积逐渐减小;而83.33%(10/12)脓肿的信号强度表现为无明显变化,66.67%(8/12)的面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STIR及DWI相结合是乳腺炎性病变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DWI对脓肿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女性乳腺患者进行MRI检查,先进行双侧乳腺常规MRI平扫,再进行双侧乳腺扩散加权平面回波(EPI)序列扫描,最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得到病灶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点及ADC值,结合常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MRI诊断为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29例。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MRI诊断为恶性肿瘤的19例患者中,18例为恶性肿瘤,另外1例为良性肿瘤(旺炽性腺瘤);MRI诊断为良性病变的29例患者,手术或病理活检均证实为良性病变。MRI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9%(47/48),与手术或病理活检准确率(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044,P=0.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磁共振体素中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定量参数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行乳腺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进行多b值DWI(b=0~2 000 s/mm2)检查,测定相应乳腺病变IVIM的定量参数,包括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 standard)、真实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21例为恶性(恶性组),29例为良性(良性组);对2组病变的IVIM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率。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的ADC standard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与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中,ADC standard、D值分别是(1.10±0.38)×10-3 mm2/s、(0.88±0.24)×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的(1.69±0.26)×10-3 mm2/s、 (1.56±0.25)×10-3 mm2/s,ADC standard和D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0.966,诊断的最佳阈值为1.26×10-3 mm2/s、1.18×10-3 mm2/s,ADC standard对乳房的良恶性肿瘤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95.45%,D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和90.91%。结论:IVlM模型获得的定量参数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其中D值是判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最佳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永乾  郭佑民  孙兴旺  张月浪 《医学争鸣》2006,27(18):1711-17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包括35例原发性肝癌、36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进行磁共振DWI,在ADC图上利用Philips公司数据测量软件包直接测量不同b值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在DWI上大多数表现为混杂信号,实质部分为高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为低信号,边界非常清楚,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信号稍有下降;肝囊肿在D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的信号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肝血管瘤在DWI上信号大多数表现为均匀的稍高或等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信号强度降低介于肝癌与肝囊肿之间.ADC图上信号强度表现与DWI图正好相反.b值为300,1000和1500 s/mm2时,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单位×10-3 mm2/s)1.163±0.206,2.207±0.463,3.522±0.340;0.898±0.155,1.723±0.303,2.885±0.289和0.802±0.140,1.321±0.149,2.332±0.237.经统计学处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值下同一种病变的ADC值存在明显差异.b值为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为1.274×10-3 mm2/s,敏感度96.99%,特异度97.10%;随着b值的增大,病变的ADC值下降,不同病变其ADC值下降的程度不同.结论:依据磁共振弥散成像的DWI图像、ADC值及其变化规律,能比较准确的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成像(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3DUS)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12名患者,125例乳腺肿块的临床数据,术前均分别行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及MRI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对肿块进行分类,并对三维超声及MRI诊断价值进行对照.结果125例乳腺肿块经病理证实,恶性69例,良性56例;三维超声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9.9%、71.4%、79.5%、85.1%、81.6%;MRI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8.4%、78.9%、85.9%、84.6%、84.0%。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恶性肿块诊断价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超声及MRI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两者互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周福良  张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71-72,161
目的探讨DWI与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DWI与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W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均较高,特异性略低。结论DWI信号特征、ADC值测量与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萍  潘晓松  胡原 《重庆医学》2016,(26):3658-3661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病变MR平扫及扩散加权表现特征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60例89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术前行MR检查,b值分别为0、1000 s/mm2个,计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检出率,不同病理类型良性病变的形态、信号强度及ADC值.结果 89个良性病变中纤维腺瘤5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囊肿9个,腺病伴腺瘤15个,腺病5个;扩散加权成像检出率(86.5%)高于MR平扫(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导管内乳头状瘤ADC值低于腺病伴纤维腺瘤及单纯纤维腺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DWI诊断价值高于MR平扫,导管内乳头状瘤ADC值与乳腺癌接近,囊肿ADC值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多b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乳腺良恶性病灶48个,测量病灶在不同b值(600、1000、1500s/mm2)下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临界点,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诊断价值。结果:同一b值下乳腺良性、恶性病变的ADC值与不同b值下乳腺良性、恶性病变 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显示:b=600s/mm2时,AUC为0.882,最佳临界点为1.43×10-3mm2/s,诊断的敏感性88.9%、特异性71.4%;b=1000s/mm2时,AUC为0.897,最佳临界点为1.19×10-3mm2/s,诊断的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81.0%;b=1500s/mm2时,AUC为0.915,最佳临界点为1.04×10-3mm2/s,诊断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90.5%。结论:(1)ADC值定量分析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同质病变ADC值随着b值的增大而变小。(2)以ROC曲线分析得到的最佳临界点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阈值,随着b值的增加,诊断的敏感性下降,特异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