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临床角度研究经方辨治不孕症,发现仅用一个经方辨治不孕症尚有一定局限性,若能将2个或3个经方合方应用,常常能取得预期最佳治疗效果,如茵陈蒿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辨治肝经湿热,血虚阳虚证不孕症;天雄散、薏苡附子败酱散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阳虚夹热,寒湿浸淫证不孕症;小半夏加茯苓汤与右归丸合方阳虚夹痰湿证不孕症;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与四妙丸合方辨治湿热瘀阻血虚证不孕症;四逆散与二仙戟蚣汤合方辨治阳虚肝郁证不孕症,温经汤与栀子豉汤合方辨治寒瘀血虚夹热证不孕症。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治疗奔豚病主要是在三方(苓桂术甘汤、奔豚汤、桂枝加桂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从肝郁气火上逆、阳虚水寒上凌两方面辨治,针对以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为主符合相关证机特点的病症。导师在总结前人基础上,辨证运用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奔豚病亦获得良好疗效,现以该方为基础,简要叙述"奔豚病""痰饮"病机并结合案例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3.
王付 《河南中医》2016,(2):249-251
中医方方合用分型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寒凝瘀阻证以桂枝附子汤与生化汤合方,痰瘀寒湿证以二陈汤、活络效灵丹与平胃散合方,气虚痰瘀证以香砂六君子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阴虚瘀血证以六味地黄丸、二至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阴虚痰瘀证以大补阴丸、贝母瓜蒌散与失笑散合方,阳虚瘀热证以桂枝人参汤、乌头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阳虚湿热证以右归饮与四妙丸合方,血虚寒凝脉络证以当归四逆汤、四物汤与通脉四逆汤合方。  相似文献   

4.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对经方素有研究,临床常以经方治疗难症。文章从一组方、一种法、一个病来体味邓铁涛教授对经方的应用思路。在桂枝类方上,邓教授界定桂枝汤的治疗定位及使用注意,同时拓展到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在利水法上,脾虚湿困治以五苓散健脾祛湿;阳虚水泛治以真武汤温肾利水;腹水留滞则直接治以甘遂甘草汤,攻下逐水;在阑尾炎治疗上,使用大黄牡丹皮汤结合针灸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5.
奔豚汤是治疗奔豚气的靶方,所治之证为肝郁化热、冲气上逆所致。笔者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心律失常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奔豚汤治疗心悸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奔豚汤的适用方证有五:发作性气逆、寒热错杂、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和便质不干。肝胃郁热、脾虚湿阻是其核心病机。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奔豚汤治疗,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
辨治奔豚的体会张兴堂河南省周口地区中医院(466000)主题词奔豚/中医药疗法,温胆汤/治疗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应用,奔豚汤/治疗应用奔豚之病,病因不同,治法亦异,余将所治3例介绍如下。例1:郭某,女,38岁,教师1993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已病...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荨麻疹,古称(疒咅)癗、瘾疹。笔者以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多例,均获满意疗效。杨××,女,32岁。患者反复发作荨麻疹10年,此次发作20天。服强的松、静注钙剂罔效,延余治疗。述风疹时起时消,瘙痒难忍,夜间尤甚,烦躁不安,双下肢冷,口不渴,二便和。苔薄白质淡,脉弦细尺弱。此阳虚而有热毒,治宜益气温阳,清热解毒,桂甘龙牡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味与之。处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试验组共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奔豚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44例予左洛复50mg/d治疗,评估HAMD-17及SDS。结果: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试验组与对照组HAMD-17总分减分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17总分各时点与筛选期比较发现,试验组太阴组疗效较优,少阳组次之(P0.05)。结论: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方剂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具有与西药相当的良好疗效,太阴证、少阳证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吴荣祖教授是吴氏火神派中医学第二代传人、云南省名中医。吴老熟悉中医经典著作,尤其对《伤寒论》有深入研究,擅长六经辨证。特别是在中药附子的应用上继承家学且有所创新,临床上常以"扶阳固本"大法为指导,应用附子配合组方,于疑难病辨治中取效显著,文章从临证治验个案中总结分析阴阳辨证思路,体会吴老运用吴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阳虚型抑郁证之经验。  相似文献   

10.
对心源性咳嗽的辨治进行了探讨。临床通常辨证分为以下 3个证型进行治疗 :阳虚水泛型 ,治以真武汤合五苓散 ;气阴两虚型 ,治以生脉散 ;血瘀痰阻型 ,治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胸汤。附典型病例 1则  相似文献   

11.
温生福 《江苏中医》2000,21(12):12-13
对心源性咳嗽的辨治进行了探讨。临床通常辨证分为以下3个证型进行治疗:阳虚水泛型,治以真武汤合五苓散;气阴两虚型,治以生脉散;血瘀痰阻型,治以血府逐瘀汤合小陷胸汤。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气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水气病常用方: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青龙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千金苇茎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防已黄芪汤、海藻甘草汤、吴茱萸汤、真武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大黄附子汤、温氏奔豚汤、补中益气汤;治水气病经验方: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麻辛四逆汤、麻辛附桂理中汤、麻辛真武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真武麻灵蛰虫丸、大附夏苓醒脾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真五黄芪汤、奔豚干姜紫石汤;治水气病思路: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勿因局部专治水,起死回生汗法妙,五味主药大法握,三焦合一调整体。  相似文献   

13.
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临床主要用于心率失常、失眠、心血管神经症等治疗,运用该方治疗疾病副作用少,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上的应用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的方剂简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下简称桂甘龙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阳虚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乏力、心胸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照比较观察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84例阳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乌灵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52.38%;对照组总有效率38.1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疗效可观,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方合方辨治顽固性口腔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证运用大承气汤与清胃散合方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半夏泻心汤与附子泻心汤等合方辨治口腔黏膜扁平苔癣、茯苓四逆汤与失笑散合方辨治复发性口腔疱疹、附子泻心汤与栀子干姜汤合方辨治顽固性牙龈炎等而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更年期是女性比较特殊的生理时期,而汗证临床证型较多,故更年期汗证辨证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治疗根据证候的不同以益气养阴、固涩敛汗及调和营卫为主.随张兰教授出诊所见更年期汗证治疗案例两则,同病异治,源于经典又不拘于常法,临床辨证灵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由甘草、附子、干姜三味药组成,乃仲景为少阴寒化证所设,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主要用于少阴病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之证。笔者临床以此方治疗妇科疾病辨证属阳虚内寒证者效果良好,兹举验案数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付 《河南中医》2013,33(3):333-334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的临床疗效.方法:权衡方药组成及用量、煎药、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审度主治“脉结代,心动悸”的病变证机,拓展扩大运用思路,合方应用炙甘草汤;如炙甘草汤与己椒苈黄丸合方辨治心脏病水肿,与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辨治缩窄性心包炎,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辨治β受体过敏综合征.结果:炙甘草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心阴阳俱虚证的重要代表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炙甘草汤不能只局限于脉结代,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心阴阳俱虚,即可选用.  相似文献   

19.
出自《金匮要略》的甘麦大枣汤是治疗脏躁的基础方。刘持年教授认为其主治心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和之证,临床用以治疗脏躁、汗证、失眠等,取得良好效果。本着"辨治求精,同证异治;杂合以治,数方相合;明理活法,药精量当"的用方思路,刘教授临床强调精准辨证,针对异病同证、同病同证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推崇数方合用,善于将功能、治证病机相同或相近的小方叠加配伍;选药时注意审度用量,并适当参考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亮  关芳芳  王付 《光明中医》2013,28(9):1794-1795
王付教授在临床中善于用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用药精益求精,治病效果显著。其中运用麻黄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辨治风寒鼻塞证鼻炎;麻杏石甘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辩治风热鼻塞证鼻炎;桂枝加黄芪汤与四君子汤合方辩治肺虚鼻塞证鼻炎;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治疗阴虚鼻塞证鼻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