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 ,我们将介入化疗和放射治疗相结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30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 1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确诊为Ⅱb~Ⅲ期宫颈癌患者 76例分为介入性新辅助化疗组 (A组 )和单纯放疗组 (B组 )。A组 30例中Ⅱb期 18例 ,Ⅲ期 12例。B组 4 6例中Ⅱb期 14例 ,Ⅲ期 32例。两组基本情况见表 1(P >0 .0 5 )。患者均为初治者 ,重要脏器功能正常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表 1  2组基本情况比较组别n 年龄 (岁 )范围平均FIGO分期 (n)ⅡbⅢ病理分期 (n)鳞癌腺癌A组 3 0 2 3~ 65 44 1812 2 7…  相似文献   

2.
放射诱导细胞凋亡与子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M  Cai S  Shi D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2):729-731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及放射诱导细胞调亡与子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寻找预测放射敏感性的新指标。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宫颈癌活检标本中凋亡的细胞数,并观察细胞凋亡及放射诱导细胞凋亡与3次后肿瘤体积缩小、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级别以及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关系。结果 放疗前凋亡细胞数与放疗后宫颈肿瘤体积缩小无关(P〉0.05);放射诱导凋亡细胞数与宫颈肿瘤体积缩小有明显相  相似文献   

3.
放射线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明放射线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60Co照射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用不同剂量,在照射后不同的时间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DNA断裂情况。结果 发现受照细胞在小吸收剂量(400cGy)照射后出现异常增生,随着剂量增大时间延长,出现细胞凋亡,并逐渐增多。结论 表明放射线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迷迭香酸(0、20、40、80μmol/L)处理HeLa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及Beclin-1的表达。收集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LC3及Beclin-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迷迭香酸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F=241.70,P<0.05),抑制细胞迁移(F=77.63,P<0.05),并上调LC3及Beclin-1的蛋白表达(LC3:F=240.83,P<0.05;Beclin-1:F=154.72,P<0.05),且以上作用随迷迭香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宫颈癌组织中LC3及Beclin-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3:t=28.00,P<0.05;Beclin-1:t=19.99,P<0.05)。结论:自噬失调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迷迭香酸可上调宫颈癌HeLa细胞自噬,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提示迷迭香酸对HeLa细胞的效应可能与其调节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目前,除传统手术及放化疗方式治疗恶性肿瘤外,肿瘤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地位逐渐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是近年新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活化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或线粒体依赖途径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正常细胞可凋亡逃逸,这种性质使其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极有潜力的靶向治疗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TRAIL及其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综述TRAIL及其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在宫颈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与细胞凋亡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监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核组织(实验组)及其周围正常肌组织(对照组)中,p53基因蛋白产物、Fas基因蛋白产物、Fas配体(Fas-L)基因蛋白产物及Bcl-2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各项阳性表达:p53蛋白为36.67%,Fas-L蛋白为56.67%,Bcl-2蛋白为77.42%;对照组各项阳性表达;p53蛋白为20.00  相似文献   

7.
Li HY  Zhu T  Zhou JH  Xu Q  Wang SX  Bai XY  Lu YP  Ma D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6):417-421
目的研究短发夹状RNA(shRNA)干扰对宫颈癌细胞中Pin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Pin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SIREN-Pin1,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HeLa/p-shRNA组),同时以对照质粒pSIREN-Con(HeLa/p-Con组)和无血清培养基转染HeLa细胞(HeLa组)作为对照,分别应用RT-PCR技术及蛋白印迹法检测Pin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软琼脂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后48h,HeLa/p-shRNA组Pin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5和0·33±0·14,HeLa/p-Con组分别为0·84±0·16和0·79±0·17,HeLa组分别为0·89±0·11和0·81±0·15,前组Pin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SIREN-Pin1质粒后HeLa细胞中Pin1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7%和58%。MTT比色法检测显示,HeLa/p-shRNA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软琼脂克隆实验显示,HeLa/p-shRNA组细胞克隆小而稀疏,细胞克隆形成率为(12±3)%,明显低于HeLa/p-Con组的(20±5)%和HeLa组的(24±4)%(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HeLa/p-shRNA组细胞凋亡率为(24·3±5·7)%,明显高于HeLa/p-Con组的(5·0±1·4)%和HeLa组的(1·8±0·4)%(P<0·05)。结论sh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靶基因Pin1的表达,进而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增加,为宫颈癌的基因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和P53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P53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方法: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原位观察15例正常宫颈、22例CIN*"I/Ⅱ、16例CINⅢ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和P53表达阳性率及P53标记指数(P53-LI)。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随着CIN病变的进展,A-LI增高(P<005),在ISCC,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在正常宫颈和CINI/Ⅱ均未检测到P53表达,在CINⅢ,P53-LI明显低于ISCC(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53蛋白的积聚可能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Fas、FasL和caspase的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关系的观察,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双重荧光染色法等检测5例正常宫颈组织和34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细胞凋亡和Fas、FasL、caspase-3、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正常及鳞癌组织上有细胞凋亡及Fas、FasL、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各指标之间有相关性。癌组织中,Fas、FasL、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双重荧光染色显示,部分细胞Fas及cspase-3蛋白与凋亡细胞同时阳性染色。宫颈正常及癌组织中无caspase-8蛋白表达。结论:正常宫颈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Fas/FasL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3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放疗疗效及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放疗前、DT10Gy,DT30Gy放疗中和放疗后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1)放疗前50例患者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36%,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关;(2)放疗DT10Gy,DT30Gy和放疗结束后50例患者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8%和84%,比放疗前明显升高(P<0.05);(3)放疗前FHIT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放疗疗效分别为88.8%和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HIT阳性表达无瘤生存时间与FHIT阴性表达无瘤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放疗可引起FHIT表达增加,FHIT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宫颈癌患者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子宫颈癌50例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e SM  Liu Z  Chen HW  Zheng W  Su J  Gao Y  Yang Y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1):727-72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0例宫颈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包括初治患者28例(初治组),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9例,放疗后未控13例;并将初治组与同期行常规照射放疗的宫颈癌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初治组近期有效率为96%(27/28),对照组为9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未控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有效率为92%(12/13),进展1例;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9例患者中7例症状缓解,有效率为7/9。初治组直肠反应发生率为46%(13/28),对照组为80%(2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1%(20/28),对照组为63%(1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0和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膀胱反应发生率为7%(2/28),对照组为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与常规照射放疗的近期疗效相似,而近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放疗后未控、治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1年1月起山东省肿瘤医院开始进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前瞻性研究,选择1991年1月~200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1609例,放疗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A组);另选择1989年1月-1990年12月接受单纯放疗的375例宫颈癌患者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控制情况、长期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化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4.5%(1199/1609),局部完全缓解率为1.6%(25/1609)。A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3%(1017/1126)、75.3%(652/866)、59.0%(200/339),其中临床分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而两者的3、10年生存率相近(P〉0.05)。B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4/375)、59.2%(222/375)、40.3%(151/375),其中Ⅱ期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A、B两组间5、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腺癌患者的3、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Ⅲ期患者的3、5年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化疗屙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经处理后均能恢复,其近期、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特别是对于宫颈腺癌及临床晚期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宫颈癌放射治疗(放疗)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宫颈癌放疗后发生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宫颈癌放疗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0.19%。发病年龄平均为63岁;接受放疗至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时间平均为15.6年;晚期患者占51.9%,较一般子宫内膜癌明显高。ER、PR的表达率低,仅为11.8%(2/17)。5例I期子宫内膜癌均发生于接受放射剂量较低的宫角及宫底部。27例中,19例接受手术治疗,3年、5年的生存率仅为56.8%及37.8%。结论盆腔放疗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其自然发生率为高,晚期患者比例大,ER、PR表达率低,治疗应以手术为主,预后较一般子宫内膜癌差  相似文献   

15.
小于35岁子宫颈癌患者213例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小于35岁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年轻妇女宫颈癌2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全部宫颈癌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59.62%)。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51%、43.25%、31.71%、0。13例宫颈原位癌行宫颈锥切术,1例宫颈原位癌行LEEP术,术后均无肿瘤复发。27例宫颈癌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术后无1例卵巢发生癌转移。21例(12例Ⅰb2期,9例Ⅱb早期)经术前介入化疗(新辅助化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为76.25%。5例术前放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为60.0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对筛查年轻妇女宫颈癌予以重视,对有接触性阴道出血的年轻妇女应予高度警惕。治疗年轻妇女宫颈癌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生育功能、卵巢功能及性功能,对局部晚期患者可用术前新辅助化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252 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2 52 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该治疗方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选择 5 1例未曾接受过任何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Ⅱa期 8例 ,Ⅱb期 31例 ,Ⅲa期 8例 ,Ⅲb期 4例。治疗方案 :2 52 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 ,宫旁A点 ,10~ 12Gy/次 ,1次 /周 ,共进行 3~ 4次 ,该治疗间歇穿插全盆腔外照射 ,前后对穿野 ,2 0 0cGy/次 ,4次 /周 ,外照射 2 0~ 30Gy后 ,盆腔野中央屏蔽挡铅 4cm ,2 0 0cGy/次 ,4次 /周 ,使总剂量达到 4 5~ 5 0Gy ,总疗程约 5~ 6周。结果  5 1例患者均随访 2年 ,肿瘤的完全消退时间平均 2 5d ,2年局部控制率为 10 0 % ,2年生存率为 92 %。其中 ,临床分期Ⅱa期者 2年生存率为 8例中 8例 ,Ⅱb期中97% (30 / 31) ,Ⅲa期为 8例中 6例 ,Ⅲb期为 4例中 3例 ;肿瘤直径≥ 4cm者为 94 % (30 / 32 ) ,<4cm者为 19例中 17例。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均为 2 % (1/ 5 1)。结论 2 52 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临床分期Ⅱ、Ⅲ期的宫颈癌具有局部控制率高、治疗时间短、患者放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Gao XL  Li QL  Peng ZL  Wang 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61-764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基因治疗联合放疗对裸鼠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CD/5-FC基因治疗与放疗之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将24只鼠龄6~8周成功接种了HeLa细胞的BALB/C雌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因治疗组、放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及肿瘤体积增加倍数。结果(1)治疗21d后,基因治疗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是(728±201)mm3,联合治疗组是(357±113)mm3,放疗组是(739±419)mm3,对照组是(1168±380)mm3,基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放疗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3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小于基因治疗组及放疗组,前者分别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放疗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36.74%,基因治疗组为37.66%,联合治疗组为69.45%,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放疗组及基因治疗组,前者分别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组平均肿瘤体积增加倍数为7.71倍,基因治疗组为19.16倍,放疗组为18.86倍,对照组为40.57倍。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CD/5-FC基因治疗与放疗之间有交互作用(P=0.03),当与放疗联合使用时,CD/5-FC基因治疗的疗效大于其单独使用时所产生的疗效;当与CD/5-FC基因治疗联合应用时,放疗的疗效大于其单独使用时所产生的疗效。结论CD/5-FC基因治疗与放疗联合应用,对裸鼠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亮  朱红  邓亚平  裴海平  袁君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11):814-817,881
目的:观察HSP70和Galectin7在对放疗敏感性不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治疗前早期宫颈癌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置于-80℃超低温冰箱保存。在放疗后,根据WHO实体瘤放疗疗效判断标准,从中选择对放疗敏感的5例(高敏感组)和对放疗不敏感的5例(低敏感组),提取其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结果:建立了分辨率高的宫颈癌放疗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差异表达蛋白经鉴定得到高敏感组高表达的Galectin7蛋白以及低表达的HSP70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alectin7在高敏感组的表达强于低敏感组,HSP70在低敏感组的表达强于高敏感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70在高敏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1.7%(13/60),低敏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5.7%(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997,P<0.0001);Galectin7在高敏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1.7%(55/60),在低敏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853,P<0.0001),并且Galectin7在高敏感组的表达强度高于低敏感组,HSP70在低敏感组的表达强度高于高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和Galectin7的表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5月 ,对山西省宫颈癌高发现场的 90 75例 35~ 5 0岁的已婚妇女 ,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 Ⅱ )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 (以此表示宫颈HPV负荷量 )。对其中HPV DNA阳性妇女 ,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诊刮术。结果  2 0 87例HPV阳性妇女中 ,子宫颈炎14 0 2例 (6 7 2 % ) ,子宫颈癌前病变 [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Ⅲ ]6 6 3例 (31 8% ) ,子宫颈浸润癌 (SCC) 2 2例 (1 1% )。急、慢性宫颈炎的HPV DNA含量分别为 10 8± 13和 15 0± 11,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5 ) ;不同级别子宫颈癌前病变的HPV DNA含量 ,CINⅠ为 332± 2 9,CINⅡ为 35 8±35 ,CINⅢ为 370± 31,均明显高于宫颈炎 (P =0 0 0 0 ) ,但不同级别CIN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CC的HPV DNA含量为 5 93± 86 ,显著高于不同级别CIN和宫颈炎的HPV DNA含量 (P <0 0 5 ,P <0 0 1)。结论 HC Ⅱ方法是检测宫颈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HPV 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可作为子宫颈癌的一种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