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鬼针草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曹园  瞿慧  姚毅  刘志辉  方祝元 《中草药》2013,44(24):3435-3439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奥卡宁-4′-O-β-D-(3″,4″-二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金丝桃苷(9)、芦丁(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槲皮素(13)、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4)、咖啡酸(15)、没食子酸(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鬼针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41518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筛选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单体。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树脂、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并运用波谱技术测试,鉴定其结构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紫云英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4),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黄酮(5),7,8,3’,4’-四羟基二氢黄酮(6),(R/S)-异奥卡宁-7-O-β-D-葡萄糖苷(7),(R/S)-异奥卡宁-3’-甲氧基-7-O-β-D-葡萄糖苷(8),6,7,3’,4’-四羟基橙酮(9),海生菊苷(10),6,7-二羟基香豆素(11),3-咖啡酸酰基-2-甲基-D-赤藓糖酸-1,4内酯(12),(7S,8R)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4-O-β-D-葡萄糖苷(13),丁香酚-O-β-D-呋喃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4),(+)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其中化合物8,13~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初步的活性筛选中化合物 1,6有较强体外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能力;化合物1,2,6,7有较强体外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鬼针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祥颖  李向高  罗维莹  李晶 《中药材》2001,24(6):452-454
本文综述了鬼针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及生物学研究概况,为鬼针草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鬼针草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鬼针草的核型公式:K(2n)=3X=36=27m+3sm+6sm(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n=36=6L+9M2+18M1+3S,核型为“2A”型,同时计算了鬼针草的染色体体积。  相似文献   

6.
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鬼针草总黄酮及黄酮单体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检测总黄酮及黄酮单体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鬼针草总黄酮及黄酮单体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鬼针草黄酮抗氧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20,(10)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小花鬼针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采用正相硅胶、聚酰胺、ODS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6,7-二羟基香豆素(2)、3-O-caffeoyl-2-C-methyl-D-erythrono-1,4-lactone (3)、methyl-2-O-caffeoyl-2-C-methyl-D-erythronate (4)、(7S',8S')-sapiumin C(5)、7,3',4'-三羟基黄酮(6)、原儿茶酸甲酯(7)、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8)、腺嘌呤(9)、肌苷(10)、异槲皮苷(11)、新绿原酸甲酯(12)、绿原酸甲酯(13)、5,3'-二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5)、5-O-阿魏酰基奎宁酸(16)、奥卡宁-4'-O-β-D-吡喃葡萄糖苷(17)、8,3',4'-三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9)。结论:其中,化合物5、6、9、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4、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0.
鬼针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秦红岩  王建平 《中药材》1997,20(10):517-518
用GC—MS法分析了鬼针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出21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十六酸,是该挥发油的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鬼针草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针草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草本植物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笔者家传用此草治疗痔疮肿痛、出血 ,老人便秘及婴幼儿腹泻 ,收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痔疮肿痛难忍 ,可用新鲜鬼针草叶及嫩芽 5 0~ 1 0 0 g,切碎放入瓷碗中 ,加入鸡蛋清蒸 1 0~1 5 min,每日早、中、晚饭前服用。只服 2次即可见症状缓解 ,一般 3次后症状可完全消除。此法虽不能根治 ,但可迅速解除痛苦。久服可使痔核缩小。老年人阴虚津亏而致肠燥大便秘结时 ,可用鲜草 5 0 g,按上述方法蒸后于每晚睡前服食 ,1~ 2次即可使大便润畅 ,久服可改善肠道功能。婴幼儿脾虚及久泻不止者 ,可取全…  相似文献   

12.
鬼针草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小玲 《河南中医》2007,27(1):70-71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又名一把草、盲肠草等,性味苦、平,无毒,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等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产。因为草成熟后长满像针一样的刺,民间称它为婆婆针、鬼蒺藜、粘身草、钢叉针等。鬼针草始见于《本草拾遗》,书载该品可主治“蛇及蜘蛛咬”。另外《泉州本草》也有“消瘀、镇痛,敛金疮”的记载。《本草推除》:“为解热、解毒药,治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下痢、反胃、贲门痉挛和食道扩张等症。”经现代研究发现鬼针草含生物碱,皂甙、黄酮甙、鞣质,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胆碱等。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良…  相似文献   

13.
鬼针草药材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鬼针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以金丝桃苷和鬼针草总黄酮为指标,采用薄层层析法、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的鬼针草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鬼针草药材中金丝桃苷薄层层析结果为阳性,总黄酮含量不少于5.00mg/g,金丝桃苷含量不少于0.03mg/g。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能有效控制鬼针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鬼针草镇痛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鬼针草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模型,探讨鬼针草的镇痛作用和利血平对其影响。结果:鬼针草中剂量20g.kg-1组能显著抵抑制小鼠扭体反应,而大、小剂量40g.kg-1、10g.kg-1组抑制作用不明显。提前给予利血平并不影响小鼠的扭体反应,但可减弱鬼针草的镇痛作用。结论:鬼针草具有镇痛作用,且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小花鬼针草叶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三叶鬼针草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叶鬼针草为菊科鬼针属植物。有清利湿热之功,多用于治疗咽喉疼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腹泻、慢性支气管炎和神经衰弱等疾病。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烯炔类、香豆素类、有机酸及其酯、三萜类、甾体类、挥发油等。笔者对三叶鬼针草全草乙醇提取物的CHCl3、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获得了10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结构,并发现化合物和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性,结构式见图1。图1化合物和的化学结构Fig.1Chemicalstructuresofcompounds and1仪器和试剂熔点用ZMD-2熔点仪测定(温度未校正)。EI-MS谱用JMSD300型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鲜鬼针草的降压疗效。方法:使用生鲜鬼针草提取液,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采用无创血压测试仪,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30~360 min多个时间段尾动脉SBP值。结果:鲜药给药相当于临床剂量组12倍后有明显降压作用,维持降压时间2 h左右;全心指数结果表明,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状况;进行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说明药物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鬼针草有效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和HPLC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鬼针草的正丁醇部位得到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海生菊苷)(Ⅰ)、6-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Ⅱ)、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七叶苷(Ⅵ)、(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异戊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Ⅹ)、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Ⅺ)、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Ⅻ)。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中除海生菊苷和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外,其他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I)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建平  石井永 《中草药》1992,23(5):229-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