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象的变化可以客观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以及病情进退,在临床上对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临床立法用药,诊断疾病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瘀血舌象临床上很常见,对其理论研究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张仲景当时已认识到青紫舌与瘀血有关,“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寐,不欲咽……为有瘀血。”[1]至隋朝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不仅有“夫有瘀血者……唇萎舌青”的记载,而且记载了舌下络脉的诊法及瘀血舌象在临床上的应用。随后各朝代医家对此均有详细的论述,使对瘀血舌象的研究日趋成熟。近代随着西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舌象特点. 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名健康人,采用"舌诊专家"软件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 结果 心病瘀血舌患者舌质多见暗红舌(28.0%)、青紫舌(27.0%)、淡紫舌(25.0%),舌苔多见白厚苔(37.0%)、黄厚苔(33.0%).心病瘀血不同舌质间的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病瘀血舌组的舌质R值、G值较健康对照组、心病非瘀血舌组显著降低(P<0.01);心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组间的舌质R、G、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观察舌苔对心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舌质R、G、B值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鉴别和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舌象色度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陈群 《江苏中医药》2007,39(5):63-65
瘀血舌临床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患者,微观学研究发现.瘀血舌在舌尖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中枢神经递质、微量元素、α-颗粒膜蛋白等指标方面均有一定改变。今后要围绕瘀血舌诊断标准化进行探讨,并为临床血瘀证辨证标准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病瘀血舌象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瘀血舌象与舌温、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酒精性肝病患者150例,根据瘀血舌象分成紫舌组、绛舌组及青舌组,收集所有患者的舌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舌温比较:3组间舌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表现为绛舌组紫舌组青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3组间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其中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为绛舌紫舌青舌;纤维蛋白原含量为绛舌紫舌青舌。相关性分析:舌象瘀紫程度与舌温呈负相关(P0.0 5);舌象瘀紫程度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呈正相关(P0.0 5),而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P0.0 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舌温变化与酒精性肝病瘀血舌象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相关性,可为中医舌诊客观化、量化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病瘀血舌患者及其不同血瘀证型的舌温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SAT-HY6000A红外热像仪获取红外舌图.结果 健康人全舌温度舌根(B)、舌边(ML表示舌中左侧、MR表示舌中右侧)、舌中(M)、舌尖(T)依次降低,其中以舌根部最高,舌边次之,舌中较低,舌尖最低,各区域间温差显著.与正常组比较,肝病患者全舌温度普遍降低,肝病各组T、M、ML、MR、B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血瘀证各型与正常组T、M、ML、MR、B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肝瘀痰阻、气滞血瘀的T,M、ML、MR、B值均低于气虚血瘀组(P<0.05,P<0.01).结论 肝病及血瘀证各组患者舌面温度降低可能是由于肝病瘀血舌微循环障碍、血液灌注不足使产热量减少所致;红外热像舌图直观、重复性强,可作为肝病血瘀证微观辨证分型和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书河  陈群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01-1501,1538
初步阐述“瘀血舌”的概念、瘀血舌研究概况、瘀血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79例肺癌患者瘀血舌象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群  徐志伟  路艳 《国医论坛》2005,20(3):10-11
通过对入选病例的舌象观察.探讨肺癌患者瘀血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观察结果提示,有相当比例(46.84%)的肺癌患者存在瘀血舌象的表现,而且其瘀血舌象的出现与年龄没有相关性;在有瘀血舌象表现的患者中,以舌下络脉迂曲扩张表现者最多;随着病程的进展瘀血舌象的出现率呈上升趋势,且转移组瘀血舌象的出现比率远大于未转移组,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爱萍  陈群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39-1540
目的:观察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与腹痛、病程的情况,了解其与妇科疾病专业病种临床特点及病程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共57例,其中子宫肌瘤患者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27例,其中具有瘀血舌象29例,非瘀血舌象28例。观察瘀血舌象与腹痛及病程的关系。结果: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疼痛的性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瘀血舌象组随着病期的进展,早中后期瘀血舌象出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相同病种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分别比较都存在同样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种瘀血舌象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多出现疼痛等症状,且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对明确血瘀证诊断的400例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冠心病、肺心病、中晚期胃癌等患者的舌象主要客观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淡紫、紫、青紫、绛紫、淡晦而暗、黄瘀等舌色,均系人体血瘀证舌色;瘀斑、瘀点、条纹线,舌下静脉宽度,静脉形态及隆起物,B 超所提示的舌内静脉宽度、舌组织透声度,舌尖微循环的主要血瘀改变,舌阻抗波形的改变等,对诊断血瘀证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各项指标的血瘀组与非瘀证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均<0.01~0.001。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血瘀证舌像的量化诊断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 352例血瘀证舌质和2 1 8例非血瘀证舌质的改变 ,并进行了舌质 RGB的量化观测 ,结果 :血瘀证病人以淡紫舌、紫暗、紫红、青紫比例显著多于非血瘀证组 ,淡红、红绛及淡白舌较非血瘀组为低 (P<0 .0 1 )。血瘀证胖瘦、齿痕舌形变化与非血瘀证无统计学差异 ,而血瘀证患者瘀点瘀斑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血瘀组 (P<0 .0 1 )。血瘀证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非血瘀组显著降低 (P<0 .0 1 ) ,绿色分量 G值两组接近 (P>0 .0 5) ,而蓝色分量 B值显著增高 (P<0 .0 1 )。因此 ,舌质 RGB对血瘀证量化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瘀血舌象与PT、INR、APTT、FIB四项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用Sysm 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77例正常人群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瘀血舌象组、非瘀血舌象组的PT均比正常组显著缩短(P〈0.017,P〈0.001);瘀血舌象组、非瘀血舌象组的APTT均比正常组显著缩短(P〈0.001,P〈0.017);非瘀血舌象组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7);瘀血舌象组FIB水平显著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升高,而糖尿病血瘀证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升高可能是其出现瘀血舌象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其舌质多有不同程度紫暗改变,但肉眼观察误差大,也不便于定量比较。采用物理舌诊仪及 DM80-6型舌表浅血流量测定仪,对5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50例健康人,以及26例经活血化瘀治疗前后患者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结果:患者较正常人舌分光中紫光值增大,红光值减少,舌表浅血流量减少;而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后患者舌分光紫光值减少,红光值增大,舌表浅血流量增加。提示舌分光定量及舌表浅血流量测定,可为冠心病血瘀证诊断辨证以及疗效评价定量、可比参数。  相似文献   

15.
古代医家对瘀血舌的诊断与治疗有相当研究,尤其在诊断方面,故从瘀血舌的舌色、舌苔及其舌下络脉3个方面论述了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瘀血舌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但舌诊与中医其他诊法一样,用语言描述以文字记录,缺乏量化指标和客观记录手段,限制了中医宝贵经验的传承。近年来,利用图像记录和数字图像分析手段进行中医舌象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应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章对近几年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信息分析等舌诊客观化技术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舌诊客观化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对技术领域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建伟 《新中医》2001,33(4):5-6
从中医学对气血与人体健康长寿关系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对老年生理病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阐明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密切,认为活血化瘀法在老年病防治中有着显著而肯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妇科血瘀学说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志春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088-1090
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其方药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邪致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水与血结、出血成瘀、经产留瘀、瘀血留着积久成癥8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可有腹痛、经水不利、经候不匀、闭经、阴道出血、发热、癥瘕积聚、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唇口干燥、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涩不利、虚、迟、实、弦、紧等脉。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活血消癥、破血逐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清热活血、行水活血等诸法,并创立了红蓝花酒、土瓜根散、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抵当汤、枳实芍药散、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甘遂汤、当归散、白术散等一批着有疗效的方药,从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医妇科血瘀学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古代文献,结合现代中西医临床、实验研究资料,论证内风病证与瘀血的关系,从4个方面分析其密切相关的必然规律。瘀血可以贯穿于内风病证的整个过程中,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内风病证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是中医治病求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