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省北川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北川县黑热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的仿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白草河流域曾有发病的乡及相邻的两个乡进行人群黑热病普查、家犬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开展了病人线索调查和媒介白蛉的分布调查。结果共普查村民1847人,未查到黑热病现症病人。检查家犬56只,发现rk39试纸条阳性犬2只。病人线索调查共发现临床表现与黑热病相似的可疑病人11例,但有标本可查的仅4例,其中1例证实为黑热病。仅在白草河流域发现中华白蛉,最高密度17只/人工小时,从上游至下游白蛉密度依次降低。白蛉的生态习性为野生野栖。结论白草河流域存在黑热病的传播媒介中华白蛉与传染源病犬,显示该流域具备黑热病流行的环节和条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该流域的媒介密度和家犬的感染率均较低,这可能是当地黑热病发病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消灭黑热病后的白蛉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中北部曾是黑热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区,据疫情报告,1954年发病率为8.3/10万,经过全面的防治,发病率逐年下降,1958年宣布基本消灭。此后,进一步肃清传染源和扑灭媒介白蛉,多次抽查、考核,未发现新的病例。但1989年以来,又陆续报道“黑热病”14例,为了查明黑热病在湖北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997~1998年开展了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传播媒介白蛉进行调查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4年,一例被诊断为黑热病的病人来我所求治,我们复核鉴定其骨髓片时,发现病原体并非利什曼原虫而是美洲型荚膜组织胞浆菌。该病人的肝、脾组织切片由华西医科大学送美国国防部AFIP感染与寄生虫病病理科鉴定,证实了我们的结论,这是我省的第一例组织胞浆菌病...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黑热病流行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黑热病流行动态分析,提示在山丘地区黑热病流行因素复杂,犬利什曼病是主要传染源。当犬利什曼病发病较低时,不一定引起人类发病,即使发病也是散在的。犬利什曼病感染率升高时,病人可随之上升,局部爆发流行。白蛉的密度与黑热病关系密切。白蛉的孳生繁殖受海拔高度的制约,海拔1200米以下和2300米以上,即使有白蛉,密度很低,也无病人。外来人员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黑热病诊断的疑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传染病杂志》2 0 0 2年 8月发表了《二性霉素B治疗黑热病一例》和《黑热病致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2篇文章。笔者就文中有关黑热病的诊断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谨供同道参考和指正。1.从流行病学来看 ,此 2例均不在流行区域、且非流行季节 ,因此可以说若有黑热病发生确实罕见。此点不支持黑热病的诊断。2 .葡萄糖酸锑钠仍为首选高效低毒杀利什曼原虫药 ,具有作用快、疗效高、疗程短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这2例患者治疗效果均不佳 ,此点也不支持黑热病的诊断。3 .例 1用二性霉素B治愈倒更加支持深部真菌病。4.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23年5月10日河南省禹州市1例黑热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今后科学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以病例为线索,开展个案调查、人群主动筛查、犬只感染筛查、媒介检测和疫点处置。结果 病例无黑热病流行地区旅居史,居住地犬只阳性率高达50.00%,且存在传播媒介中华白蛉,综合判定病例可能为本地感染黑热病病例。结论 黑热病传播风险在当地持续存在,应加强犬只管理、媒介监测控制和健康教育,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黑水县在黑热病流行中止近40年后的复燃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防治。方法 调查黑热病传播媒介的分布及密度,调查保虫宿主家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宣传黑防知识和加强现症病人的管理。结果 1995—2001年共发生黑热病32例,发病主要集中在黑水河下游沿河河坝或坡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当地有广泛分布的传播媒介一中华白蛉,有主要的传染源一内脏利什曼病病犬的存在。结论 黑水县目前具备黑热病流行的条件;通过宣传黑防知识,宣传禁养家犬,采取查、灭病犬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阻止了疫势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鉴定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的PCR-RFLP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方法.方法 使用一对通用引物扩增线粒体COI基因,比较中华白蛉、长管白蛉、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和歌乐山司蛉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寻找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用TaqI、PstI内切酶双酶切,通过电泳片段大小鉴别上述6种蛉种.结果 长管白蛉、中华白蛉、吴氏白蛉、亚历山大白蛉、歌乐山司蛉和鳞喙司蛉酶切片段呈现长度不同的种特异条带,可以将上述我国常见的6种蛉种区分开来.结论 基于COI基因序列差异建立的PCR-RFLP方法简便易行可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我国黑热病流行区6种常见蛉种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黑热病流行学的现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光华 《地方病通报》1992,7(3):113-125
关于中国黑热病流行学的论述,5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报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王兆俊(1957),柴君杰(1963)、熊光华等(1974) 和管立人等(1976)的报告。他们均分别论述了我国黑热病流行特征和类型。至于近15年来关于我国黑热病流行学的现状尚缺乏系统的总结。作者自60年代初开始即连续在我国西北、西南特别是西北新开  相似文献   

10.
11.
江苏省的黑热病于1958年达到基本消灭后,坚持监测,积极防治,1973~1985年仅查见11例病人。为全面评价对该病的防治效果,于1991~1992年对苏北4个市、14个县(市、区)、56个乡镇进行了一次全面监测,所查地区无现患黑热病人,既往病人无复发,也未查见白蛉,人群免疫状况和黑热病基本消灭后的非流行区人群免疫状况基本一致。有理由认为:江苏省的黑热病防治效果巩固,已由原来的流行区转为非流行区。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地甲病防治工作达标考核验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地甲病通过二十年的防治,对地甲病防治工作已达标的有1140个区镇,达标率为99.22%。居民患病率从防治前的25.36%下降到2.04%,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平均为10.22%。抽查盐样9992分做定性监测,平均有碘率为89.21%。监测盐样6926分,平均含碘量为13.49±7.9ppm。测定尿碘及血清T_4、T_3、TSH水平都在正常范围。结果证实,措施是落实的,居民地甲病患病率,7-14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以及尿碘水平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疟疾监测措施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91-1995年江苏省10个发病率<1/万的县(市)疟疾监测措施效果,结果表明疟疾发病率在较低水平上仍持续下降,年平均下降速率为34.93%,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疟疾基本繁殖率呈低水平。表明监测措施效果显著。监测结果还提示,在上述疟区血栓对象拟可改为“二热”病人。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丹东地区肺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丹东地区肺吸虫宿主感染情况和人群肺吸虫病感染率、患病率的动态变化 ,探讨肺吸虫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 196 3~ 1998年丹东地区肺吸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宿主川卷螺感染率由 196 4年的 2 .2 0‰下降至 1993年的 0 .6 7‰ ,1994年后螺密度锐减 ,很难采集到。 196 4年东北喇蛄感染率均在 6 0 %以上 ,感染度无明显变化 ,1996年后疫河中喇蛄几乎绝迹。家犬感染率在 44 .11%左右 ,剖检家犬阳性率在 84%以上 ,平均每犬得虫数为 34.85只。人群肺吸虫病感染率由 1991年的 2 3.36 %下降至 1998年的15 .2 4%。肺吸虫病发病率由 196 3年的 12 .9%下降至 1991年的 0 .4%。 1998年暴发流行传入性肺吸虫病 ,发病率92 .2 %。因此 ,丹东地区卫氏肺吸虫病基本控制。但传入性肺吸虫病尚难以控制。今后防治工作应在严密监测加强宣教的同时 ,加强境外河蟹的检疫及监测传入性肺吸虫病的疫情变化 ,防止其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疟疾局部疫情回升的特点及原因 ,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有局部疫情回升的7个县、区所有行政村摸底调查 ,了解 1998年以来的疫情动态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对 2 0 0 1年 1~ 7月份的报告病例作个案调查 ,分析发病特点。 结果 新发疫点数由 1998年的 34个增加到 2 0 0 1年的 2 49个 ,其中重疫点数由 2个增加到6 0个 ,发病率≥ 5‰的疫点由 0个增加到 3个 ;2 0 0 1年 1~ 7月份的 72 7例病人中 ,2 0岁以下者占 5 4.2 % ,无疟史新感染者占 89.3% ( 6 2 8/ 70 3)。 结论 新疫点、重疫点数逐年增多 ,年青的新病例占多数 ,疫情回升明显。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疟疾高发区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采取不同灭蚊措施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DD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结果 省氰菊酯浸帐灭蚊1年、3年和DDT滞喷酒灭蚊3年的地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83.8%,83.7%和64.7%,为初步抗性群体,LT60分别为8.69,7.48和9.87min,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76.5%,57.0%和79.0%,为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短期健康教育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和探讨血吸虫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选择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鄱阳湖某洲垸型疫区村居民为研究对象 ,开展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的短期健康教育宣传 ,从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接触疫水行为和血吸虫感染率三方面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短期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和对血吸虫病危害的认识 ,居民生活性和娱乐性接触疫水频率也有所降低 ,但居民接触疫水的行为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化疗后再感染严重。结论 :短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居民对防治血吸虫病的认识 ,减少女性人群接触疫水的频率 ,使女性感染率下降。但由于男性人群捕鱼频率高 ,故治疗后再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8.85 % (2 96 / 10 2 6 )和 6 .4 7% (6 4 /989) ,低年龄组阳性率为 9.92 % (39/ 393)和 3.98% (14 / 35 2 ) ;原虫阳性率依次为 6 .6 2 % (6 8/ 10 2 6 )和 1.4 2 % (14 / 989) ,PCR与镜检比较 ,阳性符合率为 86 .90 %。结论 南桥居民抗体阳性率和原虫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毛阳 ,显示疟疾传播仍较严重 ,毛阳疟疾虽有效控制 ,但仍有低年龄组阳性 ,说明疟疾传播尚未阻断。 PCR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洲岛型日本血吸虫病重疫区,连续三年采用选择性人群化疗控制措施。以改良Kato法考核其防治效果,并用IHA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洲岛型疫区单纯选择性人群化疗难以阻挡血吸虫病传播,但可以降低流行率。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两种化疗策略的费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高感染率的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的选择性化疗方案与世界银行现行方案的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将试区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 ,每年进行 1次 ;对照组按世界银行现行方案 ,即以 IHA检查结果确定化疗对象 ,每年查治约人群的 5 0 %。方案实施两年 ,以人群感染率下降程度和每百人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作为效果和费用—效果评价指标。结果显示 ,试验组人群感染率下降6 6 .4%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 4.86元 ;对照组人群感染率下降 36 .4%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 1%的费用为6 .46元。提示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的选择性化疗方案较以 IHA检查确定化疗对象的方案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