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保留乳房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21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和术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经过良好,乳房外形正常,随访3-20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可行保留乳房的根治术,术后乳房外形正常,患者生存质量高。但术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乳腺癌复发。  相似文献   

2.
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者60例,改良根治术者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改良组术后胸壁形态、患肢功能、患肢肿胀、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优于根治术组(P<0.05)。改良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7.3%,Ⅱ期95.5%,根治术组5年生存率Ⅰ期95.7%,Ⅱ期94.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生存率与根治术无异,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早期乳腺癌的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根治组与保乳组,分别采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1年和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发症采用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法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根治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低于保乳组,且手术时间和术后的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保乳组,根治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低于保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保乳组(P<0.05);根治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保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低于保乳手术,更为安全有效,推荐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距肿瘤边缘约5 cm做梭形切口,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上界为锁骨下缘,下界达肋弓处,内侧界近胸骨,外侧界为背阔肌前缘,将乳腺从胸大肌表面分离。打开胸锁筋膜,将胸大小肌向内上牵拉,显露腋窝。腋淋巴结整块切除后,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胸前神经分支以及胸长和胸背神经。放置负压引流管。仔细伤口创面止血,缝合皮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传统组(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FACT-B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t检验;乳房外观美观程度、并发症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术后乳房外观优9例(30.0%)、良16例(53.3%),传统组术后乳房外观优1例(3.3%)、良14例(46.7%),改良组术后乳房美观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率16.7%,传统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组的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FACT-B总分均高于改良组(P0.05);随访36个月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生存率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乳房外观恢复较好、生存质量较高,同时3年预后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7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36例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实验组4例因术中未能保留肋间臂神经而退出该组。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3±8.6)min vs.(76.1±7.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3±5.6)ml vs.(69.2±6.1)ml,每例检出淋巴结13.2枚vs.14.3枚,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淋巴漏的比例分别为25.0%(8/32)vs.27.8%(10/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获随访,平均25.3个月,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6.2%,而对照组高达77.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局部复发率为6.2%vs.8.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评价,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与腔镜辅助下MRM (E-MR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同期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其中近期组30例(E-MRM和MRM各15例),远期组40例(E-MRM和MRM各20例).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1.0(SRHMS V1.0)对患者术后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近期组(术后2个月以内)术后1周,行E-MRM患者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高于行MRM患者(均P<0.05);术后2个月,行E-MRM患者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方面的评分高于行MRM患者(均P<0.05).远期组(术后2年以上)中,行E-MRM患者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方面高于行MRM患者(均P<0.05).结论:E-MRM较传统MRM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健康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一种合理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乳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联合放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术后局部复发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32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保乳术(BCT组)132例、改良根治术(MRM组)120例、保乳术联合放疗(联合组)68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等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COX生存回归分析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风险。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T组和联合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MRM(P<0.05);术后3年,BCT组、MRM组的局部复发风险分别是联合组的2.37倍、2.24倍(P<0.05);胸壁转移风险是联合组的3.14倍、3.85倍(P<0.05);BCT组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是联合组的2.65倍(P<0.05),MRM组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和联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术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不仅能术后恢复快、降低局部复发风险,还能保证相对正常的乳房外形,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使用超声刀,36例用电刀,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血管、淋巴管、神经损伤)率、淋巴结检出数、术后24 h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率、术后再出血率、皮瓣坏死率、皮下积液率和淋巴结检出数无明显差别(P>0.05);对比术后24 h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超声刀组均优于电刀组(P<0.05或P<0.01)。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0-2014年乳腺癌患者1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观察组,102例),与未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患者对乳房重建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以及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创面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率(97.06%vs.51.47%)、FACT总评分(150.89±25.34)vs.(100.24±18.47)、生活质量高水平率(83.33%vs.5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复发率相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且在术后美学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未保留NAC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镜在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各63例,传统组行传统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腔镜组行腔镜下保乳术+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术中手术情况和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平均值±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但是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病检阳性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区感染、上肢淋巴水肿及血肿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术后2周及1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保乳术的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7年4月经保乳手术治疗的95例(保乳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95例(改良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与改良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组和改良组乳房外观美学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3.7%和0(P<0.05);保乳组术后5年存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改良组(83.66±3.70 vs.73.07±4.85)(P<0.0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在获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疗效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掌握好保乳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切除和术后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的18例患者资料。其中10例采取常规方案进行丹毒治疗(常规治疗组),8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患侧上肢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放疗比例、皮肤破损、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及患肢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显著好转,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0.9 d vs.14.5 d,P=0.001)。结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丹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期间乳腺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60名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随访5年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确切,优点多,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在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乳晕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进行诊治的乳房癌患者6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改良组(32例)和传统组(32例),改良组患者给予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的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中相关指标及FACT-B评分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ACT-B各分项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的健康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及FACT-B总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4%,传统组为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前锯肌肌瓣联合假体植入应用于保留乳头乳晕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乳房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的疗效及肋间臂神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乳组75例和根治组75例,术后两组患者随访3年,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根治组比较,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P0.05);术后保乳组(2.6%)上肢水肿、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44.0%)χ2=25.814,P0.05;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根治组,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创伤更小,能避免对肋间臂神经的损伤,对于满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保乳术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林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477-1481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联合一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行乳腺全切除的1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的改良根治术28例,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47例,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75例,均同期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 结果:手术成功149例,失败1例。再造乳房外观评价“优良”率达91.27%(136/149)。术后发生乳头部分坏死4例,发生胸部皮肤挫伤、表皮脱落3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愈合;出现背部血肿8例,其中6例经穿刺抽液愈合,1例经切除纤维囊愈合,1例经刮除窦道假膜愈合;切缘皮肤局部坏死2例,背部供区部分坏死2例,经二次手术愈合;移植物缺血坏死1例,给予切除处理。随访8~73个月(失访18例,失访前均无瘤生存),骨转移2例,肺转移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患者。 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全切除联合I期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中小体积乳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采用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美学效果。 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47例肿瘤直径≤3 cm的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其中36例采用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观察组),11例仅直接缝合皮肤(对照组),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及放疗后的美学效果。 结果:全部患者随访9~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无1例复发及转移。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达到优或良美学效果的分别为31例(86.1%)和8例(7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放疗后达到优或良美学效果的分别为30例(83.3%)和6例(54.5%),观察组的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5,P<0.05)。 结论:对于肿瘤直径≤3 cm的乳腺癌患者,采用残留腺体转位整形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创伤小、术后乳房美学效果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