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热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温热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放化疗联合可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虽然和中医药的联合应用报导还不多,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尤其热疗和中医药本身都具有副反应小的特点,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值得大力提倡。本文简要介绍了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以及联合放化疗的生物学基础,重点论述了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肿瘤的优势,同时也提出热疗与中医药联合应用研究的相对滞后。相信随着热状态下中医药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完善,将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学的量化、规范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数学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必将对中医药发展起到关键的、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整理近20年运用数学方法定量研究中医药的成果,归纳、总结了近年的研究状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助于以后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甘温除热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彩平 《中医杂志》1999,40(5):266-267
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创立的治法。他在《兰室秘藏》黄芪汤下自注说:“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可见,甘温除热法是根据《内经》理论而创立的治法。其以性味甘温的补益中气药物为主,治疗脾胃损伤、元气虚弱为主的发热证。东垣甘温除热法的组方原则,以甘温补益中气之品为主,适佐辛苦寒凉升  相似文献   

4.
赵艳玲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07,38(2):193-196
目的选取大肠杆菌做为工具菌,建立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生物热力学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微量热法测定大肠杆菌在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作用下的生长热曲线特征谱图,得到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评价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的差异性。结果板蓝根不同萃取部位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其中水提物、萃取后残渣促进其生长,而有机溶剂萃取物则抑制其生长;在热力学参数上表现为随着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极性降低,萃取物的抑制率下降、细菌传代时间延长;在生长热特征曲线上则表现为最大产热峰强度和对应的培养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水提物、萃取后残渣的最大产热峰强度不变或略下降、达峰时间提前,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最大产热峰强度明显下降、达峰时间滞后,且存在特异的后期产热现象,可以较好的表征提取物间的差异性。结论微量热法可以较好的反映板蓝根的生物热力学参数及特征,该方法可为其他生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热型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199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对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在哮鸣音消失时间方面及总体疗效方面,均显示中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对于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后PEF的变化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FEV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17个纳入研究均未报告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结果显示中药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总体疗效方面与单纯西药比较有一定优势,而对于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方面与单纯西药比较有部分优势,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本研究纳入文献所涉药物种类繁多,且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以及干预手段不一致等限制,以上初步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从而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6.
微量量热法研究天然中药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微量量热法研究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评价天然中药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1a,1b,5b,6,x,y,3及绿脓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热谱曲线。根据细菌生长的Malthus模型,计算出各细菌在指定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常数。以生长速率常数大小为依据评价天然中药的抗菌性能。结果:定性研究了黄连水煎液对白色葡萄球菌等8种细菌的抗菌作用。定量测定了丹参水煎液对福氏3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拟合出其抑菌生长的临界剂量分别为299.6μl/10ml和41.5μl/10ml。结论:微量量热法是体外研究天然中药抗菌作用的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流式细胞仪在中医疾病辨证分型中的作用及在中药研究领域中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药对细胞周期、细胞 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和监测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相应细胞表型的变化 ,从多方面阐述了目前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 ,探讨中药药性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热法 ,测定了大肠杆菌在左金丸、反左金水煮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 ,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 ,结合本草文献报道 ,综合分析了左金丸与反左金的药性差异。结果 :左金丸、反左金水煮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温热药方反左金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显著减小 ,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显著增加。寒凉药方左金丸则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减小 ,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有所增加 ,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 :微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数学方法在中药药效评价、中药方剂学及中药原料利用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Logistic回归是研究二分类观察结果与一些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从中医文献研究、中医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等3方面,论述了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丹  孟永海  杨炳友  孙延平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2020,51(21):5405-5413
脂质组学是对生物体中脂质的种类、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脂质代谢网络的变化,发现疾病或药物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机制。脂质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及系统理论相契合,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有力工具。主要对脂质组学技术进行简述,总结近年来脂质组学技术在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和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结合其他学科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成果,为拓展脂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思路,推动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科学的回答中药安全性问题需要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案。基于数学模型和定量药理学研究思路,提出中药风险评估的新策略,即中药定量毒理学。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毒理学实验方法与定量药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对致毒关键要素、毒性物质及毒性机制进行系统评价,建立数学模型,为药品监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中药质量评控体系及安全用药方案。中药定量毒理学基于现代中药毒性认知,将为中药安全性和风险防控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为中医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护航。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韩伟  何恩霞  曹京梅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98-2500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治疗领域具有化学药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在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流感危急重症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几年中药注射剂频繁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问题。因此,该文从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开始,综合文献资料,阐明中药注射剂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阐述转化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概况。方法 将转化医学在中西医领域里的研究性、报道性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等。结果 转化医学已经被成功地引入到中医药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中。结论 转化医学的兴起将会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礼  张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31-3334
中医药现代化战略实施20年来,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产业规模、临床研究、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医药现代化成果的取得,大大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拓宽了服务范围,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基础,在服务医改、惠及民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概述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展望了今后20年中医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以期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丹  王舒 《天津中医药》2017,34(8):550-551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以人体为受试对象进行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越来越广泛,在此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受试者的利益与风险,因此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必须重视伦理学问题。在考虑研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应把确保受试者的健康和权益放在第一位。从中医药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伦理问题入手,对其现状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伦理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而产生心律失常。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新的发展。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明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单体,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部位、成分等。并进一步分析说明中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优势及目前中药单体在抗心律失常研究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