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2.
茄根酸性组分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茄根酸性组分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高血脂症小鼠观察茄根酸性组分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血脂的影响。结果:确定茄根酸性组分为降血脂的有效部位。结论:茄根酸性组分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脂肪酸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五味子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五味子多糖50,100,200mg/kg三个剂量组,通过对小鼠负重游泳试验和血清肝糖原、乳酸的含量测定,观察五味子多糖的抗疲劳作用。结果:五味子多糖能增加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血乳酸的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结论:五味子多糖对小鼠具有显著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茄根酸性组分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制备大鼠牙周炎模型,观察用药后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果:茄根酸性组分能使牙周炎炎症明显减轻,使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茄根酸性组分对牙周炎有良好的抗炎效果,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环氧化酶-2的生成及活性,减少该途径产生的炎症介质PGE2的含量,从而阻断牙周组织破坏和牙槽骨的吸收,控制炎症反应,是其发挥治疗牙周炎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6.
7.
灵芝醇溶酸性组分的制备工艺与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灵芝子实体中醇溶酸性组分 (ethanol solubleandacidiccomponents ,ESAC)制备工艺 ,并建立一种定量测定EASC含量的方法。方法 :灵芝精粉用无水乙醇浸泡 ,碱提酸化和氯仿萃取得ESAC组分 ;利用ESAC与浓硫酸的特征性颜色反应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1 0 g级ESAC较优的制备工艺为 :灵芝精粉与无水乙醇的投料比 1 (g)∶1 5(mL) ,浸提时间 24h ,饱和NaHCO3溶液和氯仿萃取量分别为 1300mL ,分 3次萃取。ESAC定量测定条件为 :样品量 1g ,溶剂 15mL ,浸泡 0.5h ,50%H2SO4 乙醇溶液 ,100℃水浴加热 3min ,测定 490nm处光吸收值。结论 :本文提供的ESAC制备的工艺路线 ,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特点 ,建立的ESAC含量的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灵芝相关产品的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粗多糖抗疲劳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五味子粗多糖的抗疲劳作用。[方法]给药组小鼠按100mg、200mg、300mg/kg灌胃给予五味子粗多糖溶液;阳性对照组小鼠给予等容量的力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天,于末次灌胃后1h进行小鼠游泳实验和小鼠耐缺氧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药物均能提高小鼠的游泳和缺氧存活时间。[结论]五味子粗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游泳和缺氧存活时间,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五味子为常用滋补强壮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两者历史上均以不同来源的同一味药物进行收载和使用。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2000年版药典Ⅰ部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苦味物质组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五味子苦味物质组成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色谱分离的方法制备五味子苦味物质,以HPLC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观察苦味物质的生物活性。结果:苦味物质主要含有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醇甲等6种木脂素总量约为42.5%。苦味物质高剂量组能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时间(P<0.001);苦味物质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延长其耐常压缺氧时间(P<0.05);苦味物质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高血脂大鼠的总胆固醇(TC)含量(P<0.01),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且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剂量组。结论:五味子苦味物质是其镇静、催眠、抗缺氧及降血脂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五味子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建立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色谱柱(100 mm × 2.1 mm,1.8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16 nm;进样量2 μL。结果 首次建立了五味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1个共有峰,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分析,指认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当归酰戈米辛H、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γ-乙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的峰位。19批五味子的相似度均在0.970以上。结论 该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五味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不同部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乙腈-0.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黄酮类成分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0.35 m L·min~(-1);酚酸类成分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30 m L·min~(-1)。以DPPH和ABTS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3.8倍,果实的49.5倍;叶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酚酸类成分含量的4.2倍,果实的21.5倍。叶、藤茎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果实,叶、藤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果实的8.3倍和4.3倍;ABTS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果实的2.9倍和1.3倍。结论:五味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酚酸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五味子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含量有关。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同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抗尼古丁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三白草抗戒断症状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三白脂酮(1),三白脂酮A(2),1'-表三白脂酮 (3),里卡灵B (4),里卡灵A (5),5-甲氧基-里卡灵A (6),三白脂素(7),5,5'-二甲氧基-三白脂素(8),nectandrin B (9),5,5'-dimethoxy-nectandrin B (10),3',4'-methylenedioxy-3,4,5,5'-tetramethoxy-7,7'-epoxylignan(11),3',4'-methylenedioxy-3,4,5-trimethoxy-7,7'-epoxylignan (12),machilin D (13)。结论: 化合物6,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建立南、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快速识别模式,并分析识别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性标志物,为2种五味子的高通量表征与区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间依赖型MSE扫描方式采集样品数据,根据高分辨质谱数据快速鉴定南、北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数据判别模式,获得2组五味子的特征性差异成分。结果从南、北五味子色谱图中共鉴定了33个色谱峰,其中27种为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经OPLS-DA分析,正离子模式下,2种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差异能得到明显区分,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比对,识别差异标志物15个,均为木脂素类成分。结论为南、北五味子的快速鉴定、质量控制与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五味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Xbridge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建立了五味子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各批五味子配方颗粒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可用于五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地对五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果梗的化学成分,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五味子补充药物来源的可能性,为充分开发利用五味子植物资源,扩大其药用部位提供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取室温干燥的五味子果梗(6 kg),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以蒸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过滤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13C-NMR,HR-ESI-MS等现代波谱学表征方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五味子果梗的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4α,11α-trihydroxyeudesmane(1),bullatantriol(2),alismoxide(3),sonnerstigmane D(4),zataroside-A(5),magnoliaterpenoid C(6),(Z)-furanosyl-linalooloxide-7-O-[β-D-apiofura-nosyl-(1-6)-1-β-D-glucopyranoside](7),thymoquinol 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8),8-hydroxy-neo-menthol(9),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化合物1~7,9,10为首次从五味子属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五味子果梗的化学成分组成,为综合开发利用五味子果梗植物资源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干燥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色谱方法对五味子根中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评价分离得到化合物对H2O2诱导PC12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从五味子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7个化合物,包括22个苯丙素类:C-藜芦酰乙二醇(1)、baihuaqianhuaside(2)、methyl-4-O-comaroylquinate(3)、7R,8S-threo-4,7,9,9''-tetra-hydroxy-3,3''- dimethoxy-8-O-4''-neolignan(4)、二氢去氢双松柏醇(5)、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6)、(−)-secoisolariciresinol-9-O-β-D- xylopyranoside(7)、(+)-异落叶松树脂醇(8)、ent-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9)、schizandriside(10)、左旋马尾松树脂醇(11)、罗汉松脂素(12)、2-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methyl-3-(3'',4''-dimethoxy-phenyl) methyl-γ-butyrolactone(13)、去甲络石苷(14)、络石苷(15)、牛蒡子苷(16)、(+)-neo-olivil(17)、matairesinol 4''-O-β- D-glucopyranoside(18)、3,7-dihydroxy-1,2,13,14-tetramethoxydibenzo cyclooctadiene 12-O-β-D-glucopyranoside(19)、五味子酯D(20)、leptolepisol D(21)、xanthiumnolic C(22);7个单萜类:反式-索布瑞醇(23)、magnoliaterpenoid C(24)、(1S,2S,4R)-2-hydroxy-1,8-cineole-β-D-glucopyranoside(25)、(1S,4R,6R)-6-hydroxy-bornan-2-one 6-O-β-D-glucopyranoside(26)、(1R,4R,5S)-5-endo-hydroxycam-phor5-O-β-D-glucopyrao-side(27)、鸡矢藤苷(28)、paediatrics acid methyl ester(29);5个芳香族类:3-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30)、没食子酸乙酯(31)、benzyl β-D-glucopyranoside(32)、3,4- d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33)、草夹竹桃苷(34);2个黄酮类:表儿茶素(35)、taxifolin-3-O-β-D-xylopyranoside(36),以及1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rhoiptelol C(37)。结论 化合物1~3、6~7、13~17、21、25~31、37为首次从木兰科中分离出来,化合物4~5、9~12、22~23、32、34、36为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8、33、35为首次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体外神经保护活性研究表明,在6.25 μmol/L时苯丙素类化合物3、10、17细胞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五味子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方法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单增李斯特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酿脓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为试验菌株,用菌饼法及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从药用植物五味子中分离到36株内生真菌,其中有33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均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91.67%;有30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指示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83.33%。结论药用植物五味子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抑菌天然活性物质,这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